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专题 > 正文

中国军力报告艰难出台 反映美对双方关系有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4:49 和讯网-《财经》杂志

  这份报告艰难出台,反映了美国国内对当前微妙的美中关系的争论

  □本刊实习研究员 安耐林 本刊实习记者 雷用剑/文

  7月19日,美国国防部终于发表了推迟四个月之久的《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

  分析人士认为,这份报告艰难出台,反映了美国国内对当前微妙的美中关系存在种种争论,也体现了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在摸索中前行的过程。近几个月来,有关“中国是否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讨论甚嚣尘上;但《中国军力报告》本身并未对此提供明确的答案。

  “美国乐于看到中国在和平和繁荣中崛起,乐于看到中国融入世界,成为其中建设性的一员。”这份52页的报告写道。“但是,我们认为中国正处在战略的十字路口。伴随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长,特别是军事力量的上升,我们不知道中国领导人今后将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作何选择。”报告还警告性地指出,中国可能最终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支配性的影响”。

  中国政府对报告作出了迅速、强烈的反应。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在报告发布第二天即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对美国政府炮制该报告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国新闻社引述杨洁篪的话说,该报告毫无根据地攻击中国国防现代化,对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和军事部署横加指责。杨洁篪尤其驳斥了该报告声称的“中国已成为第三大军费支出国,中国军事快速现代化将在亚太地区对美国和其他军事力量构成威胁”。他说,该报告鼓吹中国军事威胁,并以此为借口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

  就在报告出台前九天,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访问北京时表示,美中关系十分复杂,有很多“非常积极的因素”,但是也有很多担忧。她说:“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把中国当做威胁来看待。”她总结道:“中国将会是而且已经是一支国际性的政治力量。但问题是它将是怎样的一个力量。”据《纽约时报》报道,赖斯访华期间向中国领导人展示了报告的草稿,并提出,美国希望中国增加军事活动的透明性,包括即将在中国举行的中俄首次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乔治敦大学亚洲问题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曾在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工作多年。他对《财经》说,该报告所传达的信息和布什政府一贯的政策立场一致,“美国注意到了中国的上升的势头和重要性,但不明中国是敌是友;美国希望中国成为合作伙伴,成为保持亚洲和世界稳定的政治力量,但为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做谨慎准备。”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邦妮格拉泽(Bonnie Glaser)认为,中国军力向超出台湾以外的范围发展的趋势,是该报告中最重要和最新的观点之一。报告承认,中国向区域外投送传统军队的能力仍然有限,但是却明确地提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区域现状,并因此影响到地区内想保持现状的既得利益者。

  对美国来说,中国日益增长的对能源需求也是引发其忧虑的重要因素。报告写道:“北京认为,获得这些资源需要与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结成特殊的经济或外交关系,这使中国更进一步接近诸如伊朗、苏丹和委内瑞拉等一些‘问题国家’。”这将有可能造成美中的外交政策摩擦。

  中国于2004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强调了提升国防技术水平的重要性。五角大楼的报告则抓住这一点,指称中国正在发展先进的精确打击武器,获取更新的战机,部署带有制导导弹和舰载防空系统的海军舰艇,并为建立高素质、精装备的军事力量而进行裁军。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大卫兰普顿(David Lampton)认为,最令美国不安的,应该是中国的导弹技术和两栖作战能力的建设,因为这些都能用来对付台湾,而且远程导弹技术还能被用以发展太空计划。

  格拉泽则指出,由于缺乏相关情报而造成该报告的不完整,更加令人不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可能出现“误判”——外国可能会低估中国的军事力量,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则有可能高估,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误判或者危机”。不同专家和官员作出的互相矛盾的评估结果,可能被某些利益集团有选择性地使用,造成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军力报告造成了中方的不满,布什政府仍试图通过报告向中国释放善意。五角大楼报告列举了双方的许多合作,例如“追求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密切的商贸往来,参与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间广泛的对话和交流等。

  另一方面,格拉泽承认,许多美国人对中国抱有强烈的提防感,这一点在经济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美国在许多经济领域直接受到中国崛起的冲击,国会在针对中国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如纺织品、知识产权和石油资源等,越来越强硬,并与布什政府对立。国会现在正在考虑一系列可能会对中国产生抵制作用的法案。

  报告本来应该于今年3月发布,其一再推迟让人们产生许多猜测。一些专家认为,为了降低报告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它经历了不少修改。在报告发表前,兰普顿曾对《财经》表示,报告正在经受严肃认真的辩论,并预测“报告的最终版本将比早些时候的草案要温和”。

  也有专家认为,撰写这样一份报告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此时间上的推迟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乔治敦大学教授萨特说:“中国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需要协调很多利益关系……在报告出炉过程中明显受到新闻界的强烈关注,因此报告相比以往可能更具争议性。”但他并不认为今年的报告和往年有实质性的不同。

  格拉泽说,报告的推迟发表则表明了在合法程序上,不同意见的存在需要时间来协调。

  “一方面,军力报告为美国国防部的规划设定了一条底线;另一方面,媒体对报告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关注程度被人为放大到了不应有的程度。”兰普顿对《财经》说。一些媒体猜测,报告的发布可能导致美国投入更多的军事资源来对抗中国的“军事扩张”;而这将会减少对其他国际问题的投入,比如中东局势的稳定等。但是,兰普顿认为,中国的军力提升只是美国军方面临的众多难题中的一个。该报告不大可能导致美军在调配军事资源方面作出不恰当的、低效的举动。

  格拉泽也认为,报告不大可能对中美两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产生很大影响。她认为,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近年来并没有太大进展,仍然存在诸多障碍。报告更不可能消除这些长期存在的隔阂。

  《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把中国面临的状况比喻成一个十字路口。它反映了中美两国军事平衡的现状:中美两国并不是处于不断升级的对峙状态,而是正处在一场结果未知的军力平衡调整中。这样的形势很难以乐观或是悲观来形容。盲目的恐惧和乐观都是错误的。

  在格拉泽看来,中美两国对对方军事力量的加强关注,会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如果两国始终认为对方是对自己利益最大的潜在威胁,那么即使在很多领域中有广泛合作,也无法避免在经济和战略上更激烈的竞争。格拉泽认为,两国的军方应该加强合作与对话,消除隔膜,协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向着两国共同的目标前进。

  报告执笔人之一、前任国土安全部亚洲事务特别助理及大西洋委员会(The Atlantic Council)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同样认为,交流和对话是十分重要的。他说,对中国军力的失实评价和报告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双方都认识到,交流合作对两国都十分重要,并且对对方的误解有损中美军事平衡,那么五角大楼的报告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进行合作的有效工具。本刊实习研究员王亦玮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刊于7月25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15期)

  相关专题: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