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专题 > 正文

中方今日将提出六方会谈共同文件第二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2:11 东方早报

  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进入第二周,虽然能否达成最终的“共同文件”,以及这份文件将以何种形式出现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各方已经开始对文件的内容和措词进行磋商,这本身就是此次会谈取得的一个进展。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负责起草文件的中方已经在昨天收到了其他各方的反馈,将在今天提出修改后的“第二版”草案。

  俄罗斯代表团副团长叶尔莫洛夫表示,各国代表团已于昨天将修改后的共同文件文本交还给中方,草案即将进入最后修改阶段。

  日本代表团发言人伊藤昨晚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当天实际上才是实质性谈判开始的第一天。”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已于昨天抵达北京、将代表美国政府参加定于今天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对话的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立克也将参加共同文件的磋商工作。

  中国草案内容极为敏感

  7月的最后一天北京飘起了零星的小雨。各方代表团团长们5天来第一次不用早早赶往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各种会议和磋商,因为从这一天起,本轮会谈进入到了副团长级别的工作小组对“共同文件”草案进行商讨的阶段。从当天上午10时起,工作小组在钓鱼台开了4个多小时的会,直到下午的3时才结束。

  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记者,各个代表团在昨天的副团长会议上向中方提交了自己的修改建议并向其他与会各方做了说明。中方将充分听取各方的反馈并在今天的会议上拿出一个“共同文件”的第二稿供大家再次讨论。

  由于“共同文件”草案的内容极为敏感,因此在保密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媒体的猜测。7月30日下午4时左右,当天的团长会议结束仅3个多小时,日本《读卖新闻》就报道称:各方一致同意“共同文件”将不明确阐述朝鲜弃核与其他各方履行相应义务的顺序问题。该报还披露说,文件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美日同朝鲜实现邦交正常化;进行经济合作;确立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以及各方关心的其他事项等。

  不过,这份被广泛转载的报道也引起了一些资深记者的怀疑。有消息灵通的记者表示,中午12点30分截稿的《读卖新闻》不可能在团长会议结束半小时之内就拿到草案的内容。况且当天的团长会议只进行了20分钟左右,各方只是听取了中方对草案的说明,不太可能在没有和国内商量的情况下达成任何共识。

  为半岛无核化目标建框架

  韩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通商部次官补宋旻淳则透露,六方在昨天的副团长级会上一致认为,共同文件有必要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建立框架,并为此展开频繁和有效的协商。据悉,各方就将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解决作为朝核问题大原则达成了一致。

  宋旻淳昨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各方就共同文件草案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但没有就文件的细节展开字斟句酌的讨论。“每个国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某些领域的分歧开始明朗化。”一位日本官员则称各方就草案的一些措辞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会议将在今天继续。

  宋旻淳说:“今天协商的共同文本(草案)并不长,但各方都想将迄今为止会谈所论及的核心内容包含进去。”会谈中没有谈到人权等问题。他说,韩国提出的解决朝核问题重要提案“将成为解决朝核问题的一个重要支柱”。

  据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透露,“共同文件将包含6至7个基本原则”。

  不少专家预测:“由于六方会谈出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一定能制定出包含废弃朝核、安全保障、经济援助原则的共同文件。”

  不过几乎没人预测会达成包含具体行动的协议。

  分歧

  1,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定义,朝鲜要求“互相确认”,即韩国也没有核武器。朝鲜要求对驻韩美军的军事设施展开国际核查,这一点看来美国不会接受。

  2,朝鲜要求保留一些核发电设施,而美韩不同意,两国认为韩国的大规模电力援助已能满足朝鲜需要。

  3,是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采取对朝补偿措施。共同文件预计将不阐明如果朝鲜弃核就采取相应补偿措施的顺序,这一点将在以后讨论。

  共识

  1,朝鲜半岛必须实现无核化,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2,共同文件有必要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建立框架,为未来出台半岛无核化文件建立基础。1992年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将作为无核化文件的最好参照物加以灵活运用。

  3,9月举行工作小组会议,协商朝鲜弃核程序。

  4,朝鲜弃核及其相应的补偿应根据各阶段彼此公平的“行动对行动”原则。

  作者:早报特派记者 顾晓鸣

  相关专题: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