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业界、教育界的救亡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4:53 辽沈晚报

  整个抗战时期,全国工业界、教育界等各界群众的救国行动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内核而令人感动。

  他们不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加紧生产,节衣缩食,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线,支援抗战;他们更是流亡不失爱国志,奋发图强,中国第一辆汽车就是在流亡中诞生的;他们用行动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中国第一辆汽车在流亡中诞生

  ——原上海新中厂工会主席王紫云回忆支秉渊制造汽车的经过

  2005年6月6日,上海新中动力机厂举办了一次80周年厂庆。厂庆会上,80多岁的原工会主席王紫云的一段钩沉回忆,把大家带入了60多年前战火纷飞中,中国人一次次试着自己造汽车的那些日子。

  “中国的福特”支秉渊

  1942年,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了。诞生的摇篮即上海新中动力机厂的前身:新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王紫云评价说:“靠我们自制的

发动机装成的汽车,不但在精神上为国人大大提气,而且确实为抗战中转移运输重要战略物资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这辆车与一个人的名字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被当时重庆《大公报》撰文誉为“中国的福特”的支秉渊。

  支秉渊,浙江省嵊县富润镇支鉴路村人。其父为清末的著名数学家支宝楠,对爱子期望甚高,取名秉渊含有“秉承渊源,继往开来”的意思。

  1920年,支秉渊毕业于南洋公学电机科,毕业后就在一家洋行当电机工程师。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支秉渊一怒之下退出洋行,不再为洋人做事,和六个同学一道,创办了新中工程公司,取意“新中国”。他期望以企业为根基,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

  王紫云说:“支秉渊早就想造汽车发动机了。工厂建好之后,很快在中国机械工业界脱颖而出,支秉渊也说过要改变中国人用的汽车全部从外国高价进口的局面,他立志要让中国的汽车安上自己的发动机。”

  其实支秉渊在动手之前,已经看到了国人自造的第一辆汽车。它是由工业巨头和汽车专家在沈阳迫击炮厂造出的,取名为“民生”牌,不久即被送往上海展览,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争相观看,也在其中的支秉渊,记住了这一群情振奋的场面。

  从一辆英国卡车拆研

  曾参与撰写厂史的刘浩林说,支秉渊看了这台民生牌汽车后很有触动,一方面觉得中国人自己造出了汽车了不起,另一方面他觉得这台车毕竟是采用进口的零部件组装的,而他想造一台包括发动机在内全部国产的,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汽车。民生牌汽车在上海正式展出仅仅六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工厂全被日军占领,东北汽车工业戛然而止。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交通大学机械系应届毕业生陆景云写信给支秉渊表示,他对内燃机的研究充满期待,迫切希望能加入到走在国内内燃机制造业前头的新中公司工作。支秉渊欣然接受了陆景云的自荐,当年7月,陆景云毕业后即到新中公司任工程师。两年半以后,支秉渊将设计制造柴油汽车引擎的重任托付给陆景云。

  陆景云从此开始了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工作。他钻研了大量外文科技书籍,并到当时江南造船厂、上海兵工厂等各大工厂实习,向老工人学习工艺。同时新中公司也对本厂工人加强了工艺水平培训。

  试制工作始自1935年。那时支秉渊在上海选购了一辆英国Commer牌卡车,在自己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委托工程师陆景云主持仿制该车的Perkins牌发动机。除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外,就别无资料了。试制人员将柴油机拆开,逐步分析测绘。

  但是由于连年战乱,发动机的试制工作始终暗影伴随,一年多来断断续续。1937年春,新的汽车发动机终于成形!这是中国第一部自制的高速柴油汽车发动机。它被安装在那辆Commer牌卡车上,进行了简单的行驶试验。当时闸北地区马路上车辆不多,可以或慢或快的行驶。其间支秉渊(有驾驶执照)还亲自把车开到江湾,向市公用局报告试制成功。

  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辆车

  不久,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陆景云决定请假从军抗日,支秉渊辗转将他举荐给当时在南京新成立的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刘浩林回忆说,当时新中公司所在的闸北地区,是日军轰炸的重点,支秉渊经常冒着炮火回厂组织抢运,连生命也顾不上。最后他率领新中公司员工将上千吨器材迁往武汉。这辆装有“中国芯”的Commer牌卡车在上海市内搬迁的短途运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战时后方冶金工业仍落后,钢材供应远不及上海方便,条件非常艰苦。支秉渊四处奔波,所有原材料全部自给自足,包括向铁道部门购买被日本飞机炸坏的机车废件,以镍币为添加料,与铸铁、废钢一起炼成低镍合金铸铁,甚至用废飞机零件铸成了活塞。

  支秉渊以月产30部煤气机为目标,最初月产3部,后来达到月产6部。这种发动机在后方很受欢迎,被用于发电或驱动小型船舶。支秉渊下令将它和煤气发生炉装在一辆卡车上。

  刘浩林评价道:“支秉渊造的这辆车,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辆车,因为这辆车的发动机是支秉渊自己造的,它的变速箱、传动器、转向机构,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支秉渊自己造的,所以非常了不起。”

  开着

新车上路

  一个月以后,支秉渊起了个大早,驾驶新车上路,他要翻越贵州、四川的崇山峻岭,参加正在后方重庆举办的工业展览会。

  支秉渊驾车走的是山路,被当地人称为十分危险的“回龙道”,这样从山底到山顶要半天。爬坡的时候爬不动,车子突然要往下滑。如果滑下去就会掉进深谷里,这时候大家惊恐得大汗淋漓,司机死命地踩刹车,在关键时刻,车终于刹住了,大家有惊无险地逃过了一场车祸。最后,汽车稳稳停在重庆中央图书馆门口的广场上。

  这场成功驾驶,开创了国产引擎驱动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近代机械史上的一件要事。据王紫云回忆,新中公司除了自装煤气汽车(共两辆)外,还为衡阳中国银行装了一辆,一直用到抗战胜利。1943年支秉渊还曾自行设计并试制成功一辆国产载重汽车,曾行驶于湖南黎家坪至祁阳之间,可惜后因日军侵占祁阳而受破坏,现只保留下照片。见证人:王紫云

  收藏版

  历尽艰辛的儿女

  为民族复兴昂奋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10日,迁移到湖南长沙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临时大学。4个月后,长沙临大决定西迁昆明,并改名为西南联大。

  1938年4月28日,经过长途迁徙,西南联大师生汇集云南,落户昆明。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任西南联大校长。当时的学校很荒凉,转运过来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多有损坏。

  闻一多一家,就住在村西头的农舍里。为给妻子抓药,只好卖掉仅剩的一点家传。另一位著名教授朱自清也已经一贫如洗,冬天冷的时候,他只穿一件蓑,既可以御寒,又可以做雨衣。没有人知道,一个著名教授的生活窘迫到了连一件布棉袍都无力缝制的地步。

  而且,西南联大的天空依然有炮弹,校长的房子被炸垮,华罗庚被炸得埋在土里……

  然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为科学、理想而奋斗。当年,联大聚集了像金岳霖这样的知名学者、教授、讲师有500人左右。吴大猷先生的物理实验室就设在永丰寺,大型色谱仪边躺着他重病的太太。

  说起西南联大,有两个人是无法越过的,他们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深秋的一个中午,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踏进了永丰寺的山门,正在整理书籍的吴大猷,看完他带来的介绍信才知道,这个学生叫李政道。这时的李政道已是浙江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中途转学,投奔联大,是仰慕吴大猷的学术名望。吴大猷递给他一本书,试他的解题能力,不料李政道连破数道难关,惊讶不已的吴大猷自认发现了一名物理奇才。

  从上海到昆明,一路求学的李政道,用了三年时间才走完这漫长之旅,这也为他获得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