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完成“国家安全报告”初稿 强调转守为攻方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08:47 环球时报 | |||||||||
台向美国采购的“基德”舰将在12月抵台。图为美国的“基德”舰。 “外交”领域攻势不断 据《联合报》报道,台湾的“国家安全报告”将在“外交”、“国防”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新战略思维”,由守势转为攻势。一名“国安会”官员称,所谓“转守为攻”,就是改变过去惯例的做法,主动寻找议题出击。另一名知情人士则形容说,过去以“固守”为主的战略就像是有个硬壳的乌龟,新的战略就像“刺猬”,有能主动攻击敌人的“针”。 台湾当局首先对多年来“以台湾主权为两岸争执焦点”的“外交”战略进行了全盘修正,转为以“凸显台海危机”为主轴,以向世界各国广发说帖的方式,更彻底地执行“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政策。一名“国安会”官员说,联合国始终将台湾问题定位成中国内政问题,但各国对台海安全十分关心,既然如此,就把台湾问题扩大为台海安全,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在这一新战略的指挥下,台湾当局最近在“外交”领域的“攻势”动作不断。在往联合国挤的动作中,针对9月13日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台湾当局在传统的“参与联合国提案”的基础上炮制了一份“和平案”,以猛打和平牌的方式“凸显台海可能引发的战争危机”。在游说国际社会方面,8月12日,陈水扁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求澳大利亚解除33年来禁止台领导人访问该国的禁令,同时还企图说服澳政府支持其参加下月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8月14日,在吕秀莲的策划下,一个叫“民主太平洋联盟”的组织在台北某饭店闹闹哄哄地成立,参加的主要是学者。可就是这样一个草台班子,陈水扁也不放过,他借这个场合污蔑大陆不仅对台有巨大的军事威胁,而且还影响到“太平洋的各个海域”,希望借助这个学者们凑起来的“国际舞台”将两岸矛盾闹到国际社会。 再次强调“决战境外” 台湾“国防政策”的进攻性也在加强。《联合报》报道说,“国安报告”将提出“反制作战”的概念,强化军力,从而达到“决战境外”的目的。为此,陈水扁日前指示,台湾在总预算中要提高“外交”、“国防”的支出,“国防”预算3年后要增加到生产总值的3%。台“行政院”闻风而动,在17日通过的总预算案中,将经济发展支出减少460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国防”支出增加70亿元。 台“国安”官员在解释从“固守”转变为“反制”作战的原因时说,台湾是地形狭长的海岛,欠缺防卫纵深,固守也守不住,不如把“国防”思维摆在如何“拒敌境外”。他还露骨地说,两岸军事安全必须“能战才能和”。据介绍,这份“国安报告”中将具体建议“国防部”强化对大陆情报搜集,强化重要军事、经济设施的防御力,重要军事基地必须增加分设的隐蔽总部等。 在反制作战的攻击理念指导下,台军大力加强整军备战。不仅接连试射雄风2E远程巡航导弹,正式成立台军首支战略导弹部队,据说还要成立“电子作战司令部”等新的军事机构。8月16日,台“国防部”称,向美国采购的“基德”舰已经确定将在12月抵台。当天,台海军也在台北县林口乡沿海实施代号为“联兴94之一号”联合演习,模拟抢滩登陆与反登陆的对抗。台海军为此出动了3000名官兵,以及大批船舰、履带式运输车、登陆艇等几乎全部两栖兵力的精锐。 台“国安会”位高权重 台湾的“国安会”,即“国家安全会议”,在台湾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凌驾于台湾当局各部会之上,负责制订“国家安全”政策,研讨“国防”、“外交”、财经等重要措施。“国安会”的成员都是台湾当局的主要成员,其中“总统”兼任主席,“副总统”、“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以及“参谋总长”是铁定成员。像“立法院长”、“司法院长”等高官也只能算是特别会议的列席成员。“国安会”抛出的东西最能反映台湾当局的意志。 《联合晚报》称,陈水扁曾5次亲自主持“国安会”商讨这份报告,“国安会”的幕僚广泛搜集整理台湾当局各部会和学者的意见,每周定期召开例会对具体内容反复进行修改。自7月初开始,台湾当局刻意炒作有关“国安报告”的新闻,时不时地向媒体透露出一些猛料。“国安会”如此下工夫,它到底想借这份报告达到什么目的呢? 争取对美巨额军购案过关是最明显的目的。一名“国安会”官员直言不讳地表示,“国安报告”中有关反制作战的论述,凸现了“对美军购案的重要性,向美方购买“爱国者”导弹、潜艇、反潜机,都是为配合反制作战战略而做的努力”。北京的一位台湾问题专家也认为,报告的目的是要推动巨额军购案。他说:“军购案与其说是军备动作,还不如说是政治图谋。搞了这么长时间了,要是搞不成,台湾还怎么跟美国混!” 这位专家指出,“台湾问题国际化”等等说法在本质上都属于老调重弹,台湾每年都要到联合国去闹一次,这是它的惯性演出。把“主权议题”换成“和平议题”,其背景是“台独”在国际上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再不拿出点新说法来就没人搭理了。 反映出台当局几近绝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指出,陈水扁当局要搞“转守为攻”,究其原因是这半年多来台海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台湾当局感觉到自己正在被边缘化,因此急于摆出一些姿态来凸显其存在。 在国际上,“台独”被普遍认为是破坏台海现状的危险因素,就连美国也开始提高对“台独”的警惕。大陆已经开始在台海问题上赢得主动。岛内,泛蓝阵营的气势在上升,陈水扁面临着泛绿内部的压力,甚至在党内政治上也有被边缘化的可能。台湾的县市长选举在即,民进党在岛内政绩上几乎无牌可打。 在上述几个层面都找不到着力点的情况下,陈水扁着急了,他想故伎重演,在两岸问题上加强进攻性,通过呼应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加入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合唱,以此来突出自己的存在。 对博弈的层次,古人早就有“道不利则权,权不利则法,法不利则术”的说法。金灿荣认为,陈水扁弄点新名词,耍点小聪明,也就是最低级的“术”而已,恰恰表明他在“道”、“权”、“法”,或者说战略态势、力量、政策这些层次上已经几近绝望。 转守为攻没有出路 金灿荣认为,中国大陆的发展是导致两岸力量对比向大陆倾斜的根本原因,因此,大陆逐渐掌握台海主动权是一个大趋势。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两岸关系中,台湾比较主动,那个时候,美国如日中天,台湾经济对大陆的比较优势明显,限制了大陆在台海政策上的选择。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陆实力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两岸对局的背景。 近十几年来,每次联大讨论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时,发言表示反对的国家比支持的多好几倍,而且支持的国家多是一些连常在联合国跑新闻的记者都难以叫出名字的小国。台湾虽然也能拉拢少数“邦交国”,开所谓的“国际会议”,但那些国家影响力实在有限,这样的会议,除了台湾和少数“邦交国”外,就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了,根本没有实质内容。这样的“国际会议”除了台湾媒体外,国际上的主要媒体根本不会报道。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台湾当局除了在岛内和其“邦交国”的小圈子内,还可以自拉自唱外,实在看不出它能有一点作为。“转守为攻”的把戏改变不了大趋势,更何况这些把戏里并没有什么新鲜内容。 本报驻特约记者 李润田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何洪泽 本报记者 程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