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0:49 国际在线 | |||||||||
[中国日报网站总裁 张平:] 下面有请日本方面的福川伸次先生致辞,他是前日本通产省次官。 [福川伸次:]尊敬的赵启正先生、陈昊苏会长、中国驻日本大使徐先生以及朱灵总编辑,今天我们的北京·东京论坛召开了,这次论坛的题目是“中日关系:困难与希望”,我代表日方的与会人员表示祝贺。这次论坛目的是在于消除大家沟通与认识之间的差异,在探
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有30多年了,我们期待中日关系取得新的飞跃。不同于此前由政界和经济界进行讨论的方式,此次论坛形成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三方讨论,我们言论NPO将全力以赴应对中日之间面临的新挑战。在此我向此次为研讨会圆满召开付出努力的中日人员,以及赵启正先生的远见卓识表示衷心的敬意。 由于日本在9月份要举行众议院选举,所以此次很多政治家不能前来,但在座的各位都是富有经验的有识之人。我认为21世纪将迎来一个大交流时代,通过交流进一步推动IT革命,扩大技术革新,活跃文化的活动,提高增长的水平。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是必须集中全球睿智,使全球化植根我们心中,开创新的未来。 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各国自80年代以来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取得了新的发展,由于中日两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中日交流的发展,两国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将做出与之实力相应的贡献.中日两国位于亚洲中心,通过合作可以推动亚洲的发展,由此使两国实现双赢的可能性。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30多年的今天,要把上述的可能性具体落实需要我们有一个新的理念,进一步发展与充实我们的合作框架。我们正在迎来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日中两国本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近两年在日中关系方面不断发生一些有损于相互信赖和友好合作关系的行为,这是政治层面的,而且这种行为损害了两国的感情。对于战后60周年的今天,仍然会由于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引起日中之间的政治摩擦,对于这种现状我感到非常忧虑。 8月15日小泉首相发表了一个谈话,谈到我国的侵略给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日本承认上述的事实,并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道歉。中国放弃了对战争所受损失的赔偿要求,另一方面,日本从对战争的反省出发,明确走和平国家的道路,并将其付诸行动,同时通过向中国提供超过3万亿日元贷款并进行合作。 正如胡锦涛主席谈的那样,日中两国应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现在我们面临的是着手发展面向未来,建立牢固互信关系。为此,作为政治领导人,我们必须在日中恢复邦交历史的基础之上,本着尊重日中三个正式文件的精神,通过对历史进行认识,作出努力。如果发生日中之间意见相左的问题,应该采取本着尊敬法律,互谅的态度通过对话加以解决。 对下一代青少年加强教育非常重要,对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有计划且经常性的开展青少年的交流活动。此外应该努力扩大政界、行政、企业、教育等各个层面的合作,以及文化、体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通过本论坛,我们也将尽自己的努力为构筑未来的中日关系做出贡献。 在7世纪到10世纪之初,日本向中国派遣人员,到中国进行学习。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一些中国人士赴日本学习。青少年的交流、文化的交流等等有助于提高各自国家的质量,建立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强有力的基础。中国的经济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保持了年均9.4%左右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六的经济大国。而经济实力位列世界第二的日本也在逐步恢复之中,通过改革和管理革新正在恢复对经济的信心,由于民间企业已经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成了垂直和水平的网络分工体制,同时有人才资源。如果两国能够集中双方的力量,肯定会收到1+1等于3或者是等于4的效应。 从以上观点的出发,我们相信日中两国可以发挥新作用地位。首先日中关系的合作正在走向多元发展的局面,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不单是贸易、投资或者是制造方面,还涉及到了销售网的相互利用,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风险投资的培养方面。日中两国的关系正处于一个高度互补关系的阶段,而且正在形成能够提高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21世纪的技术革命无疑会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和产业会产生效应,21世纪就是所谓知识的时代。日本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提高产业的创造能力,加上与中国产品具有优势,应该可以使两国经济的发展成为扩大均衡型的关系。知识创造型的产业是引领21世纪增长的产业,也是日中两国应该共同进行挑战的领域。 第二点,我们迎接对循环型经济的挑战。正如热浪、干旱、洪水气象所象征的那样,世界正在产生变化。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已经超越了地球负担的能力,我们必须着眼于零排放。在循环型经济方面,我们必须对产业结构、技术体系、能源结构、生活方式、社会体系、价值观等等各个领域综合性地开展工作,日中两国之间的知识与经济的交流,无论是在政策形成方面,还是在具体业务方面都是极有可能的。 第三,让全球主义能够真正的植根。全球主义不可能建立在一国霸权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相互付出自己的睿智,相互信任、洞察未来,冷静的采取行动才能实现全球主义。我认为,全球主义是20世纪人类智慧从对过去的反省之中产生的新的机制,但也是一个易于崩溃的系统,因此在加强发展方面日中两国必须有坚定的政治决心和紧密的合作,这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日中两国有必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为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开展合作,与此同时,在经济,尤其是在加强WTO和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上加强合作,力争使新一回合的谈判成功。 第四是亚洲的合作。在包括贸易、信息、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日本和中国都有很大的潜力。日中两国在亚洲占到了GDP的70%,也占到亚洲贸易总额的40%。因此,在亚洲地区合作方面,日中两国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2002年11月,中国当时朱镕基总理,曾经提议应该考虑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我觉得这是他对于亚洲发展有所期待的信号,我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觉得,为了使日中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我们应该建立今后合作的框架,这里面应该以自由贸易为中心,形成一个紧密而且充满活力的经济关系,应该包括投资、经济合作、金融市场搞活、稳定货币体系、环保、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开展一种一揽子的经济合作,签订相应的协定。 从经济规模来说和历史地理条件来看,日中包括韩国在内应该开展经济合作,与此同时与东盟在内的国家开展自由贸易的协定,或者是推动经济的合作,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一个亚洲的合作协定,这是我们将来所能够设想的最好的愿景。日中两国应该从作为亚洲椭圆形的中心,从这个角度出发,积极为亚洲的合作发挥作用。日中关系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从大局出发,考虑使日中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并且为此努力。我们应该真正地互相信赖,并且把它交给下一代。我以此作为我的致辞。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网站总裁 张平:] 下面有请日本IY银行行长、前日本银行理事安斋隆先生演讲。 [安斋隆:] 各位早上好,赵启正先生以及各位知名人士能够出席这样的会议,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年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与战败国的日本的有识之士聚集在此,以个人身份启动旨在寻求如何构建中日两国关系开展讨论的论坛,我们感到欣慰。而且这个论坛也是两国立志开创亚洲世界未来的有志者的论坛,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帮助这个论坛启动的其中一员,我倍感自豪。另外,由于日本举行国会议员大选这一突发事件的影响,使我们论坛的启动略微显得单薄了一些,我们在这里大声地呼吁,希望今后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论坛能够不断成长,并且希望论坛尽可能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 回顾战后60年的历史,不可否认类似这样论坛的启动来得晚了一些。的确,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有别于欧洲,虽然由于战后漫长的冷战体系,形成了两国不同的社会体制,但它无法改变我们彼此是邻国的关系。正如“远亲不如近邻”,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为了两国的发展,我们无法放任两国间不断恶化的国民感情,回避中日之间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和课题。我们应该坦诚地面对对方,认真努力地克服这样一些问题和课题。 在这里,我想给各位介绍两本,使我终身难忘并对我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书。一本是是松本重治的《上海时代》,这本书代表为了避免战争爆发和激化而四处奔走的声音。另外一本是《最后的日本人》,讲述当时号称第一军事强国的俄罗斯与作为小国的日本进行对抗的可能性,1909年日本陆军以朝鲜半岛作为根据地,北上挺进东北地区这件事情却毫无道理,对于之后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的日本依然义无反顾,主人公在回国之际,不断向政治家、媒体发出了这样的警告。之后在美国,他曾经说服了罗斯福总统,准备向日本天皇承避免开展的信,但是已经晚了,日本开始珍珠港的偷袭。 受到这两位先辈的影响,我本人一直在不断思考,在我国与外国的关系方面,我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我最初到访中国是文革时期,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足5亿美元。粮食不足,且无法确保进口小麦所需要的资金。当时在被问到有什么良策的时候,我通过驻港基地提出,如果无法举债可否通过在海外的中国银行吸收存款,或者是用租赁、信托以及期限办法的建议,我其后收到了深深的感谢。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巨额外汇储备,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况。进入1990年以后,除了与日本银行的交流以外,我作为建立中国银行结算系统的国际顾问曾经数次访华,并亲眼目睹了中国所发生的巨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人民工作热情的改变。以前在我每次讲话结束之前,如果一到下午五点大家就会急急忙忙想下班,但是从南巡讲话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要我的讲话没有结束,大家都不会离场,而且就我所准备的演讲资料,他们即使开夜车,也会翻译成中文。 此后发生在中国的变化也正是基于人们在内心和行为上的变化而产生的。1994年我成为日本银行的理事,分管亚洲地区。不久墨西哥出现了金融波动,并在两年半以后逐渐演变成了亚洲金融危机。在此期间,对于频繁与亚洲各国的央行们开会、商讨对策的我来说,如此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屈辱。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我多次到访中国,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扩大,与人民银行之间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中国在亚洲货币面临贬值的情况之下,回避了人民币的贬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当时毅然的应对成为其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最终在上个月中国开展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进行过渡,它显示出中国的风范。 我的心中始终有一句不能忘怀的话,“即使是大象也可能被流沙拌倒”,这句话是在30年前一位中国友人告诫日本的一句话。当时的日本尽管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价格也大幅上涨,但是经济依然高速发展。但是如果日本周边国家如流沙一样动荡不安,即使像巨象般的日本早晚也会毁于一旦。如今的中国发展很好,但是经济不会在一个国家发展,全球化的形式不会只是今天,就像古代丝绸之路那样,是源于人类的向上心和好奇心的本能。往来立足于合作对象,如果在封闭的环境当中,经济绝对不能发展。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应通过开放型的经济,也就是通过商品、资本和人的尽可能流动实现发展和稳定。就如同体育比赛一样,若想在公平竞争环境下进行,各国必须维系和平关系,和平将促使经济的往来,否则不可能实现。亚当·史密斯在200年前就说过,经济规模越大,市场规模就越高,最终促进效率的提高。这就是促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动力所在。如果以中国和日本为核心形成巨大的经济圈,享受分工带来的高效化,将产生更好的结果。 人们常说邻国的经济一旦发展起来,往往会产生妒忌,但是邻国的经济不动,又会产生什么好处呢?相反,邻国如果发展起来,必然给本国带来诸多的利益。因此我们启动的该论坛就是想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分工发展,我们应该做什么的主题,通过相互探讨形成共享结论的平台。本次许多日本政治家未能前来会议,这是由于我国邮政改革法案被议会否决。小泉首相也是希望进一步核实民意,因此解散了议会进行大选。虽然结果很难预测,但是大家都希望尽快改革,希望造成资源浪费、阻碍日本经济提高的根本,在不远的将来都会被清除。我是这么看待的。 中国也同样有着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体系下,财政与金融没有办法彻底分离的问题,从而陷入了不能克服不良债券发生机制的烦恼之中。目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依靠海外的直接投资和出口作为动力,而在不断发展,但是还看不出有效利用本国资金,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基础的迹象。这也是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日本目前的民间机构对于不良债券的处理已经告一段落,目前正在以自己的力量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日本剩下的课题,就像刚才所提到的,就是邮局所办理的邮政储蓄和保险,以及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以及作为特殊法人的机构如何进行整理、改革的问题。 我们中日两国在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下,今后为了维系持续的、更强有力的发展,对这种国家拥有无限量储蓄资金,且这些资金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支配的无效使用体制,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关于这个问题希望在这个论坛上大家能够进行深入讨论。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主题发言,谢谢各位的倾听。谢谢! 我们中日两国在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下,今后为了维系持续的、更强有力的发展,对这种国家拥有无限量储蓄资金,且这些资金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支配的无效使用体制,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关于这个问题希望在这个论坛上大家能够进行深入讨论。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主题发言,谢谢各位的倾听。谢谢! [中国日报网站总裁 张平:]下面有请日本政策研究大学副校长白石隆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白石隆:]在昨天的晚宴上,日本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先生说,希望把这个论坛开到十年。我当时想,十年以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中国今后十年又是怎么样,会发生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发生了怎样巨大的发展,这一点人人皆之,我也不想再多说了。 另外一方面,人们经常说日本没什么变化。但其实我们回顾过去20年,日本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个人的情况,20年当中我有10年在美国,85年签署广场协议,日元从1美元兑250日元,变成了日元的升值;当时的民主党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党。社会的舆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现在大家都知道日本政治变化多端,说是“剧场政治”,舆论的作用更大了。 日本的社会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我们看一下去年的记录,东京结婚的人当中,十组中有一组是日本和外国人结婚的情况。这就是说,日本的社会、经济、政治并不像中国那样一眼就能够看穿的,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由上而下的,不是日本政府让做的,而是微观性变化的结果。 日本的外交也是这样的情况。这20年,建立了日美同盟、日美合作,建立起了亚洲共同体,推进了东亚经济合作。这是日本外交的一个巨大支柱。日本、中国和东盟各国、韩国之间进行了合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有经济合作协定EPA,到2007年左右,几乎上都会达成一致。2010年到2015年,估计会进入实施阶段。为什么能够出现如此大的东亚联合体构筑,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进展?首先,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亚洲经济的实力逐渐联合在一起,日中经济又建立在了一起,这是一个重要的理由。同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拥有了相当大的实力,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日本的外交实际上游离在两个世界之间,在明治维新之前是围绕着中国一些儒教的东西,认为这是真理,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明治维新之后是以欧美为中心。在这个两个世界的夹缝当中,日本生存了下来。日本在历史上有三个外交想法,一直持续到现。其中之一就是日本的外交以欧美,特别是战争之前是英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外交。这叫国际主义。在二战之前,这种说法叫“英美本位主义”。这是日本外交的一种考虑、想法,尤其是二战之后,这是日本外交的基本想法。或者是以美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以此为基本推进日本外交。 另外一点想法,就是亚洲主义。曾经有各种各样亚洲主义的想法,尤其是1915年到1945年之间的30年时间,非常不幸的是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主义。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实。在此之前,赞同孙中山所主张的亚洲主义的人很多,二战之后日本竹内好先生就主张日中合作这样的亚洲主义。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日中合作,以此为基础使亚洲发展起来的亚洲主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亚洲寻求更多的稳定。所以亚洲主义本身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第三点就是狭隘的日本主义,国家主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日本的外交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国家主义和亚洲主义结合在一起。外交课题在今后如何处理和解决也取决于这一点,它的关键就是如何把日中关系管理好。 关于民意调查的结果,非常遗憾的是,日本人、中国人双方相互之间拥有很深的不信任的关系。这里面包含很多历史的问题,尤其是靖国神社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教科书问题、资源开发问题、日本加入安理会的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触发产生了两国不信任的关系。对于日本人来说,怎样接受崛起的中国,同时双方如何尊重,在对等的关系中重新构筑起日中关系,这是一个关键点。 同时,我想顺便说到中国,一些需要中国人认真考虑的问题。中国经济、政治今后将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实力,中国对此充满信心。将来中国会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从人民币兑换来讲,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形成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到了2050年的时候,有可能会成为超过美国的经济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亚洲如何作为一个大国发挥作用呢?中国人应该深思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思考的时期。 非常遗憾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日中之间相互不信任的局面。这种信任是不应该的,是不好的,但我们一定能够想办法把这种不信任的关系改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如何培养国民的意志是一个重大课题。这个论坛今后会持续十年,十年后我们还会在此以这样的形式,站在这里回顾十年的时间,十年前我们是互相不信任的,现在是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这次论坛,我想一定能够完成这样的使命。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