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台军考察团秘访日本 推动日版与台湾关系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2:23 国际先驱导报

  台湾军方组团到日本,是想摸摸日本人对台海局势的底,尤其是日本是否“靠得住”?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刘宏报道 8月22日,在台湾军方安排下,台湾“立法院国防委员会”部分成员前往日本,其计划会见名单上出现了曾公开美化侵略战争的日本前右翼官员。

  赴日之行暗箱操作

  考察团是台湾“国防部”在“立法院国防委员会”要求下,请台湾驻日本机构协助联系安排的。成员来自“国防委员会”的各位“立委”,严格规定不能带家眷,不能带“立委助理”。整个行程为期4天,主要参访行程是与日本安全保障委员会、防卫研究中心、日本战略研究论坛等军事安全性质的智库交流。

  此行目的据称是“为了了解日本国会、日本战略研究机构对中国“武力扩张”、及两岸发生战争日本可能因应对策的看法”。“防卫研究中心”指的是日本防卫厅所辖的国家防卫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以自卫队退役将军为核心的智囊团组织, 专门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防卫研究中心”相当活跃,曾发布报告,宣称“台海军事平衡越来越具不确定性”,“中国近年在武器装备和军队训练上快速现代化不但是为了对台军事行动,也是防止美国干预”云云。

  据台湾《联合报》等媒体披露,台湾“国防部”和“外交部”把“立委”此次出访列为秘密,以“翔鸣计画”作为代号,而保密期竟然到2015年。此间观察人士指出,尽管行程被媒体披露,但晤谈内容将更为秘而不宣。

  会谈对像曾是侵华日军

  此次台湾“立委”还将会见日本战略论坛的理事长、前法务大臣永野茂门。永野茂门出身战前日本士官学校,二战时担任侵华日军在湖南的无线电中队长,在二次大战后进入自卫队,官至陆上自卫队幕僚长(类似于陆军总司令),后转入政界发展,当选参议员。1994年,永野进入羽田孜内阁担任法务大臣。此人在接受日本《每日新闻》采访时,公然叫嚣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侵略,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遭到国内外强烈批评,上任10天就被迫下台。此后永野转而拉拢一批旧相识成立“右派”性质的“日本战略研究论坛”,自己任理事长,参与者大多数是自卫队退役将领和右派政论家。

  这个机构具有明显的“反华”色彩,因此与民进党当局“惺惺相惜”,2002年台湾的“国防大学”就曾邀永野访台与军方将领座谈,彼此之间来往密切。

  民进党籍“立委”则宣称,这个访问团是台日“国防议员”首次正式交流,可谓“破冰之旅”,且将见到日本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长林芳正,“相当不易”。台湾军方发言人更一语道破其中原由,永野茂门是“友台人士”,因此才会安排与他交流。

  推动日本版“与台湾关系法”

  把台湾纳入到美日安保体制是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外台独势力的一贯要求,作为第一步,促使日本制定规范台日关系的法律,则是台湾当局的重要活动目标。民进党当局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希望日本仿效美国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例如,2002年底吕秀莲在接受日本《东京新闻》采访时称,该是“东京和台北握手的时候了”,日本国会应研究建立类似美国维持和台湾实质关系的“与台湾关系法”。

  今年8月,吕秀莲美国《外交政策》季刊专访中不但再次重弹日本应制定“与台湾关系法”老调,更值得关注的是,她首次明确提出期望美国出来对日本施加影响,鼓励日本国会制定类似法律,以便使台日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规范双方关系,这将是美国与日本对台湾最大的帮助。吕秀莲表示,目前加拿大国会正在讨论类似立法。因此,现在是鼓励日本采取这一行动的时候。台湾“外交部”也在同一时间宣称,推动日本国会制定类似美国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一直是台湾的重点工作。“外交部亚太司”负责人说,目前日本国会已解散,等国会改选结束后,“外交部”将持续积极推动。

  尽管民进党当局通过日本版“与台湾关系法”的期望仍很难得逞,不过目前台湾方面采取的其实是一种“法乎其上,得乎其中”的战术。即使日本政界和日本政府无法满足台湾的要求,只要日本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并于美日安保体制内在台湾安全问题上采行较积极、甚至给予台湾某种程度的明确支持,台湾当局就可以“得乎其中”。8月17日,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接受媒体专访时扬言,今年9月第13次搞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时,将重点争取美国、日本等重要国家的表态支持。“外交部”已训令驻美日代表处密切与美日洽谈;鼓动民间力量到美日积极活动;并可能筹组宣传团分赴美日等地。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