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拟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制度破解职业乞丐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10:2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 叶小钟 实习生 徐晓敏 吴少兰针对街头“职业乞丐”越来越多、治理已成难点的现实情况,广州拟建立档案分类管理职业乞丐,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社区化管理,让“职业乞丐”讨不到钱。

  这是继组织志愿者劝导“职业乞丐”回家后,广州市针对治理“职业乞丐”又出的一项新招。

  “职业乞丐”不愿受助

  广州街头的“职业乞丐”存在着很多的骗乞行为,许多“职业乞丐”并不是生活困难才行乞,而是将乞讨作为一种赚钱手段。有的甚至结成团伙,早晚由专车接送去乞讨。广州街头的职业乞讨人员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引发了相关的治安问题。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对这些“职业乞丐”的管理做出了努力,但效果却不明显。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冯绍裘称,今年1月21日,该站派出工作人员与相关部门组成市流动救助小分队,协助街上的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求助。到8月15日止,共救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1484人次,但“仅有70多人愿意回家”。冯绍裘表示,这1484人基本上都是职业乞讨者,他们绝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救助。据介绍,目前除成立了市流动救助小分队外,广州荔湾、海珠、越秀等区6月份也组成了小分队,但这些小分队都是不定期救助,成效较小。

  对于这些“职业乞丐”,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冯绍裘将其分成三类:一类是通过违法手段压榨残疾人和儿童的违法分子;一类是没有谋生技能或不愿工作的懒汉;一类是真正遇到困难的弱势群体。而这些“职业乞丐”根本没有主动求助的意愿,遵循“自愿受助”的原则,“职业乞丐”实际上已不属于《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

  市民们在对待“职业乞丐”的问题上,无非就是施舍、躲避或给钱消灾这样几种做法,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给了钱怕上当,不给钱又难受”的困扰。

  专家倡导社区化管理

  针对目前出现的乞丐职业化及假乞丐泛滥的现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开发管理处处长彭澎指出,在没有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的情况下,要彻底消除乞讨现象是不太现实的,应该通过国家立法或地方立法的形式来对乞丐进行去伪存真。对于拒绝政府救助的职业乞丐,目前管理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执法手段,“职业乞丐”已成为一个新的管理盲区。而治理“职业乞丐”解决这一盲区的途径,最好由国家出台相关配套法规,使相关职能部门在管理时有法可依。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冯绍裘认为,建立一个分类治理的机制,可以将职业乞讨行为控制在一个度上。冯绍裘建议,首先是加大公安部门对乞讨人员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因为这部分人数量较多,可以迅速从量上减少街上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也打击乞讨中的丑恶现象;其次,加大宣传,揭露乞讨现状中的骗乞行为,减少市民的随意施舍,挤压乞讨行为的利益空间。同时,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社区化进程,将救助服务延伸到所有社区,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对本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资料档案,通过提供服务的形式,干扰乞讨行为,提高市民对乞讨现象的认识和配合,让他们讨不到钱。

  多位专家认为,对“职业乞丐”进行社区化管理是一个好办法,其对象不应仅仅限于乞讨人员,而应面向所有救助对象。

  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唐启畅建议,各区都成立流动救助小分队,同时将救助工作纳入各区综治考核的内容。唐副局长认为,社区是最了解情况的地方,走社区化路子,对救助工作作用很大。

  更多新办法

  针对“职业乞丐”增多的现象,广州市民也纷纷给出了管理“职业乞丐”的建议。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卢洁峰女士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城市乞讨问题,她设计了一套“乞讨人员”管理方案,采取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对全市甚至全省的流浪乞讨人员登记造册来进行管理。

  更多市民提出,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对乞丐身份进行鉴定,应该建立一个信用审查系统,加强对乞丐的身份管理。

  在白云区工作的刘先生建议,在珠三角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实应该尝试创办社区型的民间福利机构,以此解决残疾儿童的乞讨问题。他表示:“如果把问题都推给政府,让政府去管,这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有人带动起来,三四户人家合作,就能够解决两三个乞讨孩子的温饱、教育问题。政府应尽快完善民间慈善机构管理办法,尽早让民间力量发挥作用。”

  很多市民提出了“联合抵制‘职业乞丐’,只给食物不给钱财”的观点。在白云区居住的辛女士因为同情乞丐多次受骗,于是她就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式,每次掏钱只给乞丐买吃的,并且要看着吃完才走。

  辛女士认为:“在假乞丐多的情况下,我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做一点善事。我们可以倡议大家尽量不给钱,冻了送衣被,饿了送点食物,这样既能解决乞丐的温饱问题,又不给‘职业乞丐’发财机会。”

  如何治理“职业乞丐”,帮助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乞丐,广州市有关部门乃至市民都在寻找切实可行之策,但其实效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