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鄂尔多斯系列报道:鄂尔多斯生态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5:46 内蒙古晨报

  编者按

  高原明珠鄂尔多斯市曾经以水草丰美、资源富集著称。但近些年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和人为的因素,鄂尔多斯的生态却在急剧恶化,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连续几年的罕见旱灾使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下降,沙进人退成了人们不愿相信的事实。与此同时,国家能源战略西移,一批煤炭、电力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鄂尔多斯市的生态建设从此面临着新的压
力。

  生态形势严峻。2000年,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生态问题与“三农”问题统筹考虑、合并解决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市”新战略、新目标。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在鄂尔多斯实践取得的成绩。

  上个世纪90年代,连年旱灾席卷鄂尔多斯高原,植被干枯,水源枯竭,滚滚黄沙扑面而来,生态极度恶化。而此时,因鄂尔多斯资源富集,一批煤炭、电力等重大项目相继在此开工,这里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生态突围,是鄂尔多斯人必须要直面的现实。

  ★乌审旗的沙漠绿梦

  茫茫的毛乌素沙地腹地,一个女人的名字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她就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叫殷玉珍。

  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处于毛乌素沙地腹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但生长在这里的人,并没有因为这里脆弱的环境而变得不堪一击。恰恰相反,这里的人们正在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毅力,与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审旗的生态建设已见成效并享誉全国。

  殷玉珍就是土生土长在这片沙地上的农家女,她的家就在毛乌素沙漠腹地。20年前,这里方圆几十里黄沙漫漫,渺无人烟。从1995年开始,在没有得到国家任何资助的情况下,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不惜一切投入治沙事业中,他们早出晚归,头顶炎炎烈日,脚踏漫漫黄沙,一锹土一棵树,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将不毛之地改造成如今瓜果飘香的“绿色王国”。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记者终于来到尔林川村。这里的景象与记者想象中的黄沙弥漫截然不同,四周是望不到边的绿林,小院坐落中间,院子里堆放着自己种的西瓜。朴实能干的殷玉珍从屋里出来迎接大家:“我早盼望着你们来了,现在公路修通了,大家来这里也方便多了。”

  殷玉珍告诉记者:“过去的20年中,主要精力和资金都集中于种树治沙了,如今自己承包的6万亩沙地只剩几千亩没绿化了,今后的发展要走经济路子,要以科技为先导,以生态建设为主业,发展多种经营。”

  2004年,殷玉珍植树造林4000亩,建立了40亩育苗基地,主要繁育侧柏、云杉、樟子松、柠条、羊柴等10余种树种;种植西瓜10亩,种植优质牧草30亩,青贮玉米20亩,养羊200只、牛20多头,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去年在天津某集团的支持下,她投入120万元,兴建了8公里的砂石路,改变了交通滞后的局面,也为今后建设生态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殷玉珍这样的带头人,乌审旗各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防沙治沙从根本上改变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2004年,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

建设工程相继在乌审旗安家落户,全旗有林面积达4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了25.3%林业生态建设收到显著成效。

  ★伊旗“三水”互补用水法

  伊金霍洛旗是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旗。该旗提出了“三水”互补用水的方法,即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伊金霍洛旗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一个阶段结合旗里的工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以及旗内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要建成一个完整的水域体系,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形成立体的横向联系体系。通过生态建设和必要的工程措施把天上水蓄住,在全旗境内外流水系中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建成库坝或截伏流等方式,把地表水拦住,地下水则作为旗最重要的战备资源进行储备,有计划性地进行开采。依托现有的湖淖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大力兴建库坝,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据了解,截至2005年6月底,伊旗全旗共建水库23座,总库容量为10351万立方米;机电井7757眼,塘坝329处,总蓄水量590万立方米;累计保蓄面积32.4万亩,累计节水灌溉面积达22.35万亩;新增饲草料灌溉面积6.19万亩。同时做好现有水利设施的挖潜配套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功效和作用,增加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蓄水能力。

  ★杭锦旗的节水战略

  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引黄灌溉区,按照灌溉形式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扬水、自流和井场结合三大类型灌区,灌区总灌溉面积58万亩,辖5个乡镇5.3万人口,是自治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随着鄂尔多斯市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推进,一大批煤电、煤

化工项目纷纷落户鄂尔多斯,按照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总体布局,这些项目集中在沿黄经济带,且取水集中、需水量大,就杭锦旗而言,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有效需求。还有就是用水结构的不合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不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为解决这一矛盾,鄂尔多斯逐步实施“企业投资节水,农业转换水权”的治水新思路。

  水权转换实质是使水的利用从低效益的经济领域转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提高水的利用率,它并不是放弃农业灌溉,而是通过高效节水和加强管理,把农业节余下来的水权转让给工业,做到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

  根据自治区水权转换总体规划,杭锦旗南岸灌溉区由鄂绒、达电、亿利、北方等14家企业投资6亿多元,对黄河南岸总干渠133公里、分干渠55公里、支渠230公里、斗渠200公里、毛渠410公里实施衬砌工程,并配套相应渠系建筑物,将杭锦旗南岸自流灌区引黄指标从4.1亿立方米降至2.8亿立方米,把节余下来的1.3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用于工业生产。

  ★鄂尔多斯水利建设的“五个最”“四个转变”

  2000年,鄂尔多斯市调整了产业结构,重新定位农牧业生产方针,为

  全市水利事业如何发展创新、适应市场经济,不断推出水利工作新举措,短短几年时间内鄂尔多斯水利建设凸现出“五个最”“四个转变”。

  “五个最”即一是水利建设最快时期,全市累计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1905处,完工75159处,相当于过去25年工程量的总和;二是水利建设投入最多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是2000年以前投资总和的1.2倍;三是工业供水量增加最快时期,全市预测工业供水由原来供水量的20%增加到24%,平均年增率3.6%,增速前所未有;四是招商引资最多时期,共完成招商引资9300万元,在全区同行业内名列前茅;五是群众积极性最高时期,地方群众自筹水利建设资金达73568.3万元,投入劳动积累工4743.72万个工日,分别是2000年前投资总和的2.6倍和投入劳动积累工总和的2.1倍。

  “四个转变”即一是由传统管水向依法治水转变;二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由以农牧业水利服务为主向为工业、城镇供水服务为主转变;四是由国家投资建设为主向招商引资、农牧民自筹建设为主,国家补助为辅转变。

  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水库84座,其中大(二)型1座、中型5座、小(一)型3座、小(二)型47座。总库容量43001万立方米,其中4年内新增6座;建成塘坝763座,总蓄水量1236万立方米,其中4年内新增60座;累计新打机电井90463眼,配套机电井81973眼;农田保灌面积累计达到280万亩,灌溉草库伦累计达到62784处;饲料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5万亩;4年内解决324.06万人、190.7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17.65万人防氟改水问题。(内蒙古晨报报道 记者 胡惠)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