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表中国裁军及防扩散白皮书(实录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1:28 中国网 | |||||||||
[澳大利亚记者]: 张司长您好,我有两个问题请教您。第一个问题,中国与澳大利亚进行了谈判,也曾经谈到以下问题,就是涉及到中国国内的民用核设施,是否要放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之下?对此您是否赞同?如果不赞同的话,请给我原因。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政府现在还没有宣布关于禁产条约的禁产问题,是不是中国将继续生产这些裂变材料?
(2005-09-01 10:09:07) [张炎]: 谢谢你的提问,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在磋商和讨论双方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双方正在讨论过程中。 正如你所知道的,中国政府把发展核能事业作为国家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民用核能事业对核燃料的需求,中国在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也重视与有关国家在核原料进口方面开展合作。我们已经与十几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目前正在与澳大利亚积极进行接触,商谈有关事宜,有关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双方的商谈来解决。我们愿意在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包括与澳大利亚开展这方面的合作。 (2005-09-01 10:13:18) [张炎]: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中国与有关国家在这方面的合作,包括即将与澳大利亚进行的这方面的合作,都是为了和平目的。 关于禁产条约问题,中国支持谈判禁产条约,但是现在由于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不能就有关的工作计划达成一致,因此这项工作无法开展。中国希望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能够尽快就工作计划达成协议,以便尽早开始这方面的谈判工作。谢谢! (2005-09-01 10:15:11) [新华社记者]: 目前中国的军力增长在全球背景下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我们的军力在发展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方向?目的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我们同时还注意到,最近国际社会上有一些说法,说中国的军力增长会带来一些威胁。您认为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与我们实际增长水平的速度以及目的和方向是不是有实质上的吻合或者说有不吻合的地方?谢谢! (2005-09-01 10:16:59) [张炎]: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明你想了解的问题:第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崇尚“以和为贵”。和平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同时,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饱受外来侵略和蹂躏。我们深知和平的可贵,十分珍惜和平与稳定。 (2005-09-01 10:21:33) [张炎]: 第二,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国与国之间的分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2005-09-01 10:22:09) [张炎]: 第三,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宪法》和《国防法》明确规定抵抗侵略、保卫祖国和人民是中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中国多次主动采取单方面裁军行动。中国在外国没有驻军,没有海外军事基地,没有在国外部署核武器。 第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不但在长期发展阶段需要和平、追求和平,即使将来强大了,我们仍然要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侵略的政策,永远做捍卫和平的坚强力量。 (2005-09-01 10:24:06) [张炎]: 上述几方面,足以说明中国永远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积极和建设性的力量,任何公正、客观的人士都会做这样的结论。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我想今天发表的《中国的军控、裁军和防扩散努力》白皮书里,对中国军队的情况,以及军队的一些基本事实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希望在座的各位女士和先生认真看一下,有许多问题可以从白皮书中得到解答。谢谢! (2005-09-01 10:26:34) [美国合众社记者]: 有关中国在防扩散安全倡议方面的立场,中国政府是支持还是反对PSI,中国政府是否打算加入PSI?为什么?另外,在您的开场白中曾经谈到中国在解决包括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等地区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您能不能具体谈一下,给我们一些具体的例子,证明中国在除六方会谈之外,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 (2005-09-01 10:27:43) [张炎]: 第一个问题,有关中国为何未参加防扩散安全倡议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们理解有关国家对扩散活动的关切,赞成防扩散安全倡议在防扩散方面的目标。但是,我们主张防扩散国际合作应该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防扩散安全倡议事实上没有完全排除在现有的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外采取拦截行动的可能性,这就是中国和许多国家对防扩散安全倡议的关切所在和迄今未参加的主要原因。我们希望倡议参加国能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并且能慎重行事。 (2005-09-01 10:30:08) [张炎]: 第二个问题,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但是我没有时间展开来谈。中国在这两个问题上,始终坚持积极劝和,促进有关各方通过谈判来寻求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案。这也就是我们积极推动六方会谈的主要目的。而且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中国在积极做有关各方的工作,推动有关各方显示灵活、抓住机遇,尽快地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取得进展,以便尽早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一个可被各方接受的方案。在伊朗核问题上,我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积极推动,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来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5-09-01 10:31:54) [张炎]: 与此同时,我们也支持有关方面,具体讲就是你们所知道的,欧盟三国和伊朗就寻求一项长期解决的办法来展开谈判。我们也鼓励有关各方显示灵活、保持耐心,寻求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做有关各方的工作,为推动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作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还是在伊朗核问题上,我们都认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符合各方面的利益,也有利于有关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谢谢! (2005-09-01 10:33:32) [美联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您在开场白中曾经谈到,中国曾经无条件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武器区威胁使用或者是使用核武器,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不会用核武器威胁台湾?第二个问题,在您的开场白中谈到所有国家都应该有权和平利用科学和技术,现在朝鲜希望能够拥有或者保留自己的轻水反应堆,是否意味着这方支持朝鲜保留轻水反应堆? (2005-09-01 10:34:26) [张炎]: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也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日子起,中国政府就郑重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且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这个承诺始终没有改变,而且今后也不会改变,这是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和立场。 (2005-09-01 10:37:09) [张炎]: 关于朝鲜要求拥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问题,根据《核不扩散条约》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承担了应有的义务,它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一个国家参加了《核不扩散条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保障监督,应该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2005-09-01 10:39:25) [《中国日报》记者]: 我在白皮书中看到1999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销毁中国境内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现在好多年过去了,但是我们还不时地看到中国的公民因为日本在华遗弃的化学武器受到伤害。我想了解一下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中国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日本政府早日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2005-09-01 10:40:50) [张炎]: 日本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犯下的严重罪行。中国一贯主张按照《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以及《中日双方关于销毁日本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尽快地处理和销毁这些遗弃的化学武器。确实如你所说,这些遗弃化学武器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现在有关的工作正在根据有关协议进行。谢谢! (2005-09-01 10:42:10) [印尼电台记者]: 本周美国国务院发表一个声明,表示中国现在还有一些残存生物武器项目,您对此是什么反应?中国是否还有类似残存的生物武器项目? (2005-09-01 10:43:47) [张炎]: 中方注意到美方的这一报告,中国一向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严格履行自己有关的国际义务和承诺,中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和今天发表的《中国的军控、裁军和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对此都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美国的上述报告无视中国在军控、裁军和防扩散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积极进展,是对中国所作的诬蔑和不实之词,这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希望美方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谢谢! (2005-09-01 10:44:28)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我在白皮书里看到导弹防御的问题,请问你们是在批评美国吗?还有把台湾纳入导弹防御系统,你们的立场是怎么样的? (2005-09-01 10:45:47) [张炎]: 对有关国家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中国的立场是这样的:我们认为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可能会影响国际稳定和国际战略稳定,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地区的安全,同时会引发导弹技术的扩散。因此,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在这方面持谨慎态度。中国反对任何国家把台湾纳入到导弹防御系统内,支持或者向台湾提供导弹防御系统。 (2005-09-01 10:46: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