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全纪录: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1:5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贾永、徐壮志)60年前的9月2日,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签字投降——历时14年,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最终赢得了近代反侵略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胜利。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战争史上的奇观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这样描写过抗战时期的一个中国地区:“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地道由许多人工洞口连通起来,形成一串竖直或倒置的U字形,在里边自卫是容易的,只要有一根垒球棒就够了。”

  福尔曼记述的,是1944年晋绥边区的抗战。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告诉福尔曼,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当地军民已用这种战术摧毁了128个日军据点。

  “刚说完,我们的同志来报告,又有两个据点被摧毁。”回忆当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的一幕,百岁上将吕正操说,“敌后军民神奇的战术和巨大的战果,使最初还有些怀疑的福尔曼最终完全信服。”

  与同一时期的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上正在进行的钢铁吨位和火药量的决战相比,在中国这个东方反法西斯主战场上进行的种种战斗,的确令福尔曼等人一度难以理解。因为,1937年,日本钢产量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就是这样一支以步枪、手榴弹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步兵部队,与强大的日本陆、海、空军对抗了整整14年。美国历史学家易劳逸评论说:“与仅仅抵抗德国6个星期便崩溃的法国和一直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的英国相比,中国的抵抗乃是决心和自立的奇迹。”

  被称为“最长的一日”的诺曼底登陆,盟军伤亡一万人。而在中国战场,这样惨烈的战役战斗处处皆是。淞沪会战最激烈阶段,中国军队每天要消耗一个师。

  战争的惨烈程度令参加过会战的王楚英老人至今心悸:“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员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半数以上。”

  路透社评价说:华军在沪抵抗日军攻击之战绩,实为历史中最英勇光荣的一页。英国《泰晤士报》战地记者发出的报道认为,中国军队前所未有的英勇抵抗,已使中国堪称军事国家的荣誉。

  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上海、南京、太原、武汉相继失陷,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但同时,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也使得日军消耗越来越大,战线越拉越长。中国战场,让日军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这一点,早被远在陕北的毛泽东所料到。

  “他要我预先设想到日本将会赢得所有重大的战斗,占领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而在战争初期,就摧毁了

国民党的精锐部队。”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回忆,还在1936年6月,“七七事变”前12个月,毛泽东就曾这样告诉他,“继后产生的是一个持久斗争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中,红军游击队将起主要的作用。”

  全面侵华之初,日军并未将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视为对手——这支刚刚经历过长征的部队,人数不足4万,不少士兵还没有一支步枪。

  “第一仗,我们就给了日本人一个下马威。”当年吹响平型关战斗进攻号的司号员强勇回忆,“激战一天,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的呢子大衣,足够一一五师每人一件。”

  夜袭阳明堡、设伏雁门关、血战黄土岭……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这些战斗之所以著名,其意义并不在于战果的丰硕,而在于八路军官兵所展示的高超战术素养和纯熟凶狠的战斗作风。

  “那时,‘老鬼子’都知道,戴斗笠的八路不好惹。”84岁的夏精才,当年是一二0师的一名普通士兵。他说:“我们多半刚走完长征,习惯打仗就像习惯饿肚子一样,因为红军中多数是南方人,有戴斗笠的习惯,没想到竟被日本人作为特征记下来了。”

  真正令日军震惊的还在后面。

  到1937年11月上旬,当整个华北地区的正面抗战以失利告终的时候,毛泽东做出了被历史证明最为英明的决定:到敌人后方去!

  当年11月8日,共产党开辟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诞生。

  “敌后战场的开辟,使日军两面受敌,处境一落千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焕章认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战场都是扭转战局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战场的特殊就在于,从战争之初,就让敌人同时面对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也正是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能历14年而不败,使日军深陷而不能自拔的战略前提。而在欧洲战场,第二战场一直到1944年才开辟。

  至1938年底,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已基本完成战略展开,依托根据地的游击战不时奏捷。腹背受敌——日本“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的企图完全落空,不得不如毛泽东所料进入持久战。

  “非常危险,非常艰难,非常不易。”谈起敌后抗战,吕正操将军接连用了三个“非常”。他回忆:“每天晚上都要行军百十里,最多时一天打过5仗。仅在1942年的‘五一反扫荡’中,冀中部队就作战272次,虽然取得了击毙击伤日伪军11000多人的战果,但部队却付出了近万人的损失,被杀害、抓走的群众达五六万人。”

  吕正操本人,也曾被日军死死围困,最后是乘着敌人打出照明弹的瞬间,迎着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的“扫荡”部队正面冲锋,趁敌人一时惊呆的机会突出重围的。

  在高高的山冈上,在密密的丛林中,在遍地的青纱帐、芦苇荡里,八路军、新四军锤炼出了一整套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战法:麻雀战、袭扰战、地道战、地雷战……这些神奇的战法,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上任何一本军事条令中此前所不曾有过的。虽然,敌后抗日军民没有铁甲战车,但整个大地都成了抗日军民的装甲和伪装。日军惊呼:“皇军大大的去,八路小小的有;皇军小小的去,八路大大的有!”

  正如福尔曼在评价华北军民地雷战时所说的:“……其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些原始武器的效果优良,而是在于它清楚地反映出人民的作战精神。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敌人可怕的现代化武器想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正是这些原本“微不足道”的战术,使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越战越精,越战越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中华民族的壮举

  “我抡起大刀,用刀背用力往左磕鬼子的刺刀,然后借着回力从后往前抡了一圈,再向前一刺,使劲儿一拧,鬼子一声惨叫,死了。”

  88岁的马玉槐,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与日军肉搏的情景。

  这一幕,发生在卢沟桥抗战——在这次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战斗中,马玉槐所在的第29军将士奋起抗敌,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事变次日,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

  9天之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早已习惯了中国人在自己的骄横残暴面前一次次退让的侵略者,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个自1840年以来忍让屈辱了近100年的民族,这个几乎是随便在海岸边架起几门炮就可以占其土地、令其赔款的国家,会自此开始拼死相抗。

  “大家都不知死地跟鬼子拼,连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都阵亡了……”马玉槐和战友们的大刀,没能阻止敌人的前进,但,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却迅即成了鼓舞民族斗志的标志性歌曲。无休止的屈辱,已让这个孕育过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文明的民族积压了太多太久的怒火。这怒火,很快成为燃遍神州的抗日烈焰。

  “战事初起,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是,中国抵抗不住日本的武力,抗战是不明智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齐密云说,“但就在外国人最密集的上海,中国军队用英勇的战斗赢得了国际尊敬。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在给罗斯福的信中写道:‘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几乎一夜之间,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变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没有哪一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让中华民族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1400万人受伤,2100万人被杀或战死。

  1940年5月,日军分三路进犯襄樊、宜昌。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身陷重围。5月16日,这位曾指挥部队击溃有“铁军”之称的日军板垣师团的抗日名将,在日军的刺刀下壮烈殉国。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来自张自忠牺牲地的“血石”——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说,虽然没有经过鉴定,但她愿意同意人们的说法,把石头上那猩猩红点当作父亲留下的英雄血迹。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1942年5月25日,数万日军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山西辽县麻田一带。率部掩护断后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坚持最后突围,不幸在突破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中弹牺牲,年仅37岁。

  “他是为了大家才中弹的。”85岁的陈利财,当年是左权的警卫员。回忆将军牺牲的那一幕,陈利财两眼含泪:“他一定要等到最后才撤离,突围时又冲在最前面……他牺牲了,我们大家都活了下来。”

  张自忠和左权,是战死疆场的国共两军职务最高的将领。彭雪枫、杨靖宇、赵尚志、郝梦龄、王铭章、姜玉贞……血染抗战疆场的中国军人超过150万,包括250多名旅以上将领。

  将军和士兵并肩赴死,军人和百姓戮力抗敌。处于生死边缘的中华民族以一场近代历史上深度、广度都前所未有的宏大的战争,开始了走向独立与复兴的悲壮起步。

  正面战场:22个规模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大会战,成功地阻止了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幻想;

  敌后战场:遍及19个省区的根据地,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令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没有比“中华民族”四个字更让炎黄子孙热血沸腾的了;没有哪一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牵动华夏儿女的了。仅1939年,海外华侨捐款就达13亿元国币,而当年全国战费为18亿元国币。

  今年87岁的罗开瑚老人,作为机工从马来西亚回国参战时才21岁。

  机工,就是今天的汽车司机。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陷落,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滇缅公路,成为战时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

  “国内司机少,陈嘉庚号召我们回国服务。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国,必须是爱国者,志愿投身抗战,并有相关赈济会或华侨商会介绍。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至今,老人还为自己能被选中而感幸运。

  吸引罗开瑚回国参战的,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统统有”。“这是我们南侨机工自己的‘行话’,不论彼此认不认识,只要有人一招呼‘统统有’,大家都会帮忙,绝不会袖手旁观。”

  1939年2月到8月,就有3200名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前线阵地上,几乎每门大炮都在等待他们运来的炮弹,几乎每个士兵都从枪管里发射过他们运来的子弹,而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倒在了滇缅公路——这条“死亡之路”上。

  这种“统统有”的精神,同样体现在亿万普通的中国人身上。

  “令人最难忘的,是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尽管他们身上长满虱子,没有分文军饷,忍饥挨饿,受尽凌辱,却以其不可思议的自我牺牲精神,使生命的价值弥为珍贵,一个伟大民族的谋求生存、自强不息的斗争也因而成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斯诺这篇采访手记,描写的就是那些被中国共产党发动起来并最终汇成了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他们在走上前线时,三分之二的人手中握的还是大刀长矛——枪支弹药,要靠自己从侵略者手中夺取。直到1945年,总数超过90万人的八路军也只有37万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足20发子弹。

  但就是这样一些人,最终成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对手。侵华日军官兵普遍承认,“中共军”的火力一直很弱,不到百米内很少开枪,一旦交锋便马上抵近射击、投手榴弹并以刺刀或大刀肉搏。连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冈村宁次,也认为八路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

  组织群众用地道战等战术成功粉碎了冈村宁次指挥的多次大“扫荡”的吕正操回忆,为了不让日军获得良好的据点工事,老百姓协助军队拆毁了河北全境各县所有的城墙;为了不让狗叫,便于八路军袭击日军,河北人民在4个月内打死境内数十万条狗。到1940年,冀中平原已经是道沟纵横——我方可随时在沟中活动,而日军的汽车装甲车则寸步难行。

  吕正操感叹,人民群众的力量,比任何天时、地利都重要。

  这就是醒过来的中华民族。在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745个不平等条约,在被外来势力恣意侵略和奴役之后,这条巨龙终于猛醒,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昂然奋起——

  惊天动地的伟业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而这时,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已进入了第8年。

  抗击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齐密云说,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绝对主力。从1937年至1945年,盟国毙伤日军195万余人,其中中国战场毙伤133万余人,占日军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

  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

  罗斯福,这位二战风云人物,对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看得十分清楚。

  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兵锋正劲。日本也制订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各岛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与德、意结成三国同盟,积极准备南进。

  但,从1939年冬起,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在鄂北、南昌、长沙等地给日军以惨重杀伤,同时,敌后战场也展开了著名“百团大战”。结果,日军非但未能为“南进”抽出兵力,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派了两个师团。

  罗焕章研究员说,由于日本陆军无法抽调相当规模的远征军配合,日本海军攻打澳大利亚、锡兰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破灭了。

  正是由于日军主力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而无法腾出手来,“南进”计划也不得不一拖再拖,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没有仅仅限于在自己的国土上抗战。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节节败退——倘若日军得手,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进一步东进与德国会师中东。

  是时,中国战区也正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动员10万精兵,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

  “那是当时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5000余人。

  几天后,抗战名将孙立人率部在仕安羌救出了包括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英军。

  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特意为孙立人颁发勋章。

  由于中、美、英三国战略合作中的矛盾,此次行动最终以盟军失利告终。中国远征军分为两路,一路撤到印度英帕尔基地,后改组为中国驻印军,另一路转战荒野密林之中,最终回到祖国。

  10万远征军,近一半倒在了缅北的山岳丛林中。二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战死。连最高指挥官杜聿明也几乎牺牲在征途上。

  1943年夏,中国驻印军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与有着“常胜军”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展开血战,并步步获胜。1944年5月,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实施历时8个月的滇西作战,继而出国配合驻印军作战,收复缅北60余处城镇,歼灭日军5万人。

  “中国的抗战,还有力地支援了欧洲战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说,“北进”侵苏一直是日本的国策,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进攻苏联的绝好时机,德国也多次要求日军进攻苏联。然而,日本最终未能实施它策划已久的计划,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战场的牵制——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中国军民一刻也没有放弃抵抗,关东军忙于抽调兵力入关及讨伐东北抗日联军,对苏作战的准备一直未能就绪。

  面对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的境况,日本法西斯军事思想家、“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哀叹:“日本对华用兵愈持久,则国民负担愈重;愈深入,则愈不能自拔……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

  正因为确信日军无力进攻苏联,斯大林才得以放心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了苏德战场上的胜利。

  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中国抗击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使中国保持了国家完整,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还以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而首次登上大国舞台,成为开罗宣言四个签署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浴火重生。经历空前灾难考验和空前血火洗礼,实现了独立与解放的中华民族,人心高度凝聚,精神再度焕发,站在了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