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专题 > 正文

央视著名制片人时间做客新浪谈《抗战》(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5:06 新浪网

  主持人:收集资料的时间?

  时间:收集资料和整理拍摄大纲,一方面我们要在文字上,在片子的主题思想,还有史料的表述上,要占有比较权威的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另外在图象上,我们也希望能够给观众一个耳目一新,比如说从日本那里获得一些资料,在世界,美国、法国当年的摄影家,还有日本友人他们提供的一些东西,带有民间支持的方式,比如说沙菲的女儿,王艳女士提供
了他父亲在抗战期间所有作品的名目,才会有我们这个片子里面给人这种资料的丰富性的感觉。说明这个整个事件,抗战是牵动着炎黄子孙的,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人人都很关注,人人都支持我们这个片子的拍摄。

  主持人:您说到搜集这么多资料,这么长时间。

  网友:我觉得这一类的影片应该了解当代的资料,以情动人,要不然就很少有人看。

  主持人:我也想问问您,这个东西不同的表现方式,观众的记忆程度就不一样,你可以给我们举一些实例说明一下,您在表现珍贵史料收集来以后是怎么考虑的吗?

  时间:我们的叙述一般是两种,一种是画面剪辑至今的逻辑性,还有一种解说,那么也可以把当事人的讲述也算作解说的一部分,一种构成方式了,主要还是两类叙述,比如说我们讲武汉会战期间,马当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失守,首先要强调像一道天堑一样,对于中国军队的防守来说是固若金汤的,那么在这之前我们掌握了一个目前在长江,我们当地的政府,投资几千万来打造这个马当的沉船,从现在有纪实感的场景来结束,再讲到打捞这个沉船,再讲这个沉船是怎么回事,当年为了阻挡日军,使得吨位很大的船难以在这个地方运行,才做了这个沉船。江面有多宽,两面都设有炮台,但是这个火炮的口径很大,杀伤力很强,为什么不发一弹就失守了。后来我们在第二档案馆又发现了当时的守军司令对这件事情的调查的一个卷宗,就是说那天正好是中国守军要开结业典礼,要开会,所有连以上的指挥官都去学校去参加这个典礼,那么我们在没有指挥官的情况下,中国守军把那个阵地失守了,同时找到了当年日军进攻马当时候的悠然自得的图片。

  这说明实际上在整个武汉会战期间,日本的谍战工作是很猖獗的,也有说是汉奸把情报递到了日军那里,马当失守是很令人痛心的,如果马当没有这么离奇的失守,武汉会战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从我们现在看,武汉会战,马当这个要塞,中国军队提早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防御设施的提前的准备,应该说是很充分的。

  那么像刚才讲到的这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事情悬念化,先要讲马当要塞牢不可破,然后再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后果,然后我们再把发现的一些史料性的东西,图象来进行解释。这样就比较生动,就是靠事情的悬念来推动我们对这个史实的叙述。

  主持人:时间老师举了一个马当失守拍摄题材的例子,这是一个正面战场的部分,是不是在

国民党军队抗战史上这些史料的反映是前所未有的,或者说在以前的片子里,或者说媒体的反映中是没有这么多正面战场的叙述的?

  时间:对,可以这么说。其实这些有不少是出现过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感觉更充分呢?是因为我们采访了很多国民党的将士,有当事人的回忆,显得这部分内容就很充分。但是我们的采访不光是来交代战争、战役的进程,过程,主要的是告诉人们,在那个年代,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国共两党,国民党的军队,还是共产党的军队都是爱国的,都是为了不当亡国奴,为了抗日救国,可以舍身忘我。那么像淞沪会战包括武汉会战,讲了用战友的尸体作掩护,怎么来不怕死去奋勇杀敌,跟日本人拼。同时还讲到了过去国民党守军必须要拼命,到了武汉会战,有了持久战思想了,可以撤退了,以前中国军队打的是非常的惨,虽然非常英勇,但是也是非常惨,明知道打不过人家,还是用血肉之躯去抵抗。一个老兵就回忆说,我们可以撤,为了持久战,我们可以巧妙的撤退,等等在作战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你如果不用采访当事人,一个在情绪上不是说了解我们那个时候是全民抗战,全民族的抗战,不管什么军队,都是为了民族的大义,英勇作战的,我们还有一段细节没有用进去,因为篇幅所限,就是有一个叫樊建川的人讲到,有30万川军出川,是军阀的部队,抗战爆发了,这些川军穿着草鞋,坐船去战场,上去牺牲了很多,作战很英勇。这支部队我们不能忘了他们,虽然在内战期间,刘襄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地盘,为了自己的利益危害乡里,搞民族内部的自相残杀,但是抗战爆发了,把觉得立功赎罪的机会到。我们采访的郝孟龄将军的女儿也讲到,以前打的是内战,这次打的是为了国家要打侵略者,我们要打这样的战场,为了民族的胜利。这样的军阀,国民党军队等等也好,在国家受到侵犯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今天要尊敬的。

  主持人:我们听到的史料,包括您说到有些内容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播,但是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网友:我听说这个片子在去年4月份开拍的,在东北开的镜,一年多时间,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有12集,实际上是做了30集,这30集会不会有机会让我们都看到呢?因为大家希望看到更加详实来尽量完整的片子?

  时间:这个是技术问题,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纪录片没有超过12集的,所以《抗战》的篇幅也要求在12集以内。虽然最初确实有过30集的方案,那么我们的拍摄也做了大量素材的积累,可惜的是有很多内容没有办法放在12集里面去交代,否则节奏太快了,什么都不容易沉淀,讲清楚。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还有一个抗战片的姊妹片,叫《抗战人生》,会在《讲述》里面用20集的篇幅,这个20集的篇幅就是我们原来按照30集的结构做的素材的积累,因为这个正篇改成12集了,所以原来的30集的内容就有很多的变成了《抗战人生》里面的内容,作为我们十套栏目化播出消化掉,否则的话很可惜一些东西。

  主持人:您在取舍的时候,12集和30集之间,18集的差距怎么取舍的?

  时间:这个变化是这样的,这个等于是一个主题的区别,30集我是想反映抗战的全过程,但是12集如果讲全过程是容纳不下的,就应该更侧重于一个主题,那么12集是围绕一个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主题。

  主持人: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来进行一种最全面的,有物质层面的,比如说我们的战争的战略思想,持久战。军事战术的指导思想,比如说游击战,比如说国际统一战线的作用,叫得道多助,国内统一战线的作用,有两集的内容,这些应该可以算作物质的,我们确实有这些做法,才保证了最后的胜利。

  还有一种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什么,我们知识分子中间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像有一集最后的较量,我们的民族意志的胜利,这一点是抗战当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在一般的专业的抗战研究当中,可能不去这么提,比如说滇缅公路的修建,还有飞机场为美军提供起降的飞机场,还有华北的地道,这些都是让外国人叹为观止的一些行为,很短的时间内,老人、妇女、儿童参加,不计生死,如果说一个民族没有全部调动起来的话,不可能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既然一个民族能够如此的奋不顾身,那你说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样的灾难不能承受,当然胜利要属于这样的民族。所以像这样的民族意志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比较贯穿了一个主题线来做。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这类的片子也有不少。

  网友:贵台还有7台播的《抗联战士》,还有探索发现播的“历史不容忘却”,不知道时间老师是否可以点评?

  时间:我没有看过那两个,当然有肯定不一样,他讲的是一个局部的东西,我们这个因为这个是在60周年,必须要有一个整个全面的抗战的一个宏观的一种我们所谓是大片,要有这么一个大片,所以那个片子不会起到我们这个片子的功能,两个片子的功能不一样,我们这个片子是全过程,全民族,全方位的反映抗战的片子。特点不一样。

  主持人:除了我们说的反映历史史实及胜利原因之外,我看到很多朋友在关注这个片子的同时,看的特别细。

  网友:有大量的细节描述,这些细节是否都经过了证实?

  网友:有的镜头弄错了。比如把审判大汉奸汪精卫用在正规军上了,可能汪伪的军服跟重庆军的很像,这些画面给人一点瑕疵。

  时间:我们拍片的时候找史料,本身他也在不同的片子里面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发现了,因为我们的考据工作向来不是很缜密的,这次我们是千注意,万注意,肯定也会挂一漏万,有了这样的措施,是我们的耻辱,也是我们职业的电视工作者,将来一定引以为戒的,或者说要认真去对待的一个做法。因为我听说很多片子拿到日本去,就是镜头用错了,人家怀疑我们整个历史的整个立场、真实性。你像我们有的用的电视剧的镜头,我们要打上字幕,虽然是已经是注意了,但是这位网友提出来的问题,肯定会存在的。就像是我们检查我们这个片子的错别字,我们用了大概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同的眼睛,不同的人,不同的设备去检测这个错子,到最后还有。一个电视节目的生产,尤其是这样的一个几百分钟的长片,出现这样的差错,你就是再小心,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还会有。但是刚才网友提出的我们对史实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去掌握,这是我们的责任,我回去再去校正,不会留遗憾,以讹留讹给后面再借看我们片子的人带来麻烦。

  主持人:我看了在线网友说了。

  网友:非常高兴时间老师实事求是的态度。

  主持人:我们也谢谢这位网友,看的很仔细,这位朋友应该是对历史非常了解的这样的一位朋友,才会有这样的观察。而且刚才时间老师也说了,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去避免这样的情况,就是可能有瑕疵的情况出现,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情况,就像您刚才说错别字的情况一样,那么多人一遍一遍看还是有出现,凡是都不是绝对,是否拍一个纪录片,要达到百分之百详尽和真实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

  时间:当然了,我们任何的创作都是主观性的,在客观面前,这个转化是一定会打折扣的,就是折扣多少而已。

  主持人:您是钟情于纪录片的拍摄?

  时间:是。

  主持人: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觉得《抗战》这个片子让您最头疼的是什么?

  时间:就是一些细节,是非常感人的,但是整个要讲的是一部通史,通史跟细节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的篇幅是难以展开,14年的抗战史,我们才有12集,一集讲一年,还不够。那么还要讲战争的进程,既要给观众一个轮廓的了解,九.一八之后到胜利结束,这14年,每年都发生了什么,大的事件是什么,这个作为一个回顾性的,一定要给今天的年轻人,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一个交代,给他们既然是做片子,就要尽可能的为更多的观众提供尝试性的东西。第二但是我们又不是一个教科书,是一个电视化的,或者说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要有主题,要有要点,要抓住要害,就是这个什么东西放在背景,什么东西放在突出的位置,这个把握起来一个是难,再一个篇幅确实太有限了。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没有放进去,这是很遗憾的。

  主持人:我们刚才说到在央视一套播,现在又是十套重播,不少朋友都通过电视收看了我们这个片子。

  网友:你们花了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大精力拍了这么一部片子,我建议到全国的学校做一个展映,或者是希望每个学校义务教育的体系中应该让大家看到这个片子,因为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一个课本。

  主持人:当然我们说现在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每个学校来一套,组织大家观看,我觉得这个朋友的建议,从我角度说,我是赞同的,不应该光让大家从电视里几遍重播,或者说一部分人感兴趣买了这个片子这个DCD版本,应该让更多的孩子能保证他们看到这个东西。您觉得呢?

  时间:是这样的。

  首先在我们学校教育的这个课程上,是不是对这段历史这么生动地去讲述了,有的观众给我们来信说他对抗战的了解,以前在学校是老师在黑板上比较教条式的写了一些东西,让死记硬背,对这段历史不能死记硬背,有这样的感同身受式的片子,触动你回到历史的场景。而且我们片子的权威性也好,对史实的把握也好,还有对一些重大在14年当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的课题,都是比较用心地去做了叙述。那么应该说这套片子虽然是我们这个阶段的,也可能会是一家之言,毕竟这是我们集合大陆的学者,或者是研究人员,一些机构的观点,那么咱们在海外的学者眼里面,这是大陆观点。那么即便是这样,一家之言,我觉得它也有保留的价值,也有教育学生的价值的。

  那么这套片子哈佛大学要作为他们图书馆的馆藏来收藏。中国的学生为什么不能看看它呢?那么当然你刚才讲的不是计划体制了,但是你如果说对我们民族的历史关心的,你是教育工作者,你是关心孩子成长的,为我们民族培养后代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是管理者就应该去把这套片子放到你学校的图书馆里面,至少放在图书馆,当然有条件的话,真的应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

  主持人:现在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学校不在少数了。我看网友的观点,时间先生是很赞同的,我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或者说可行性到底有没有?是不是有学校或者说教育机构打算这么做?

  时间:现在还没有,我们还没有接到这个。但是我想从目前听到的反映来看,肯定会有这样的学校,至少大学,高中会有学校留这个版本的,如果是一家学校都没有,我就把它送给我的母校。

  主持人:大家看一下镜头中,我手里拿的书,6牒装的DVD已经是公开发售了,书也是同名的书,叫《抗战》,也是跟片子开播的时候同步上市的,很厚,是不是解说词和相关的图片都在里面?

  时间:对。

  主持人:如果看牒不方便的话,这个书也是很详尽的资料。刚才我也说了在新浪网新闻中心也做了这个片子的专辑,如果大家喜欢上网可以去点击看一下,收看文字和视频的内容,也可以很方便。

  网友:你对其他的历史题材感兴趣吧,现在在拍什么,或者说打算拍什么?

  时间:这两天身体不好,做一个关于中医,比如说针灸和中国酒,中国的白酒,还有中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文艺形式,比如说昆曲、藏戏,古琴,木卡姆,对历史文化做一个梳理。等于说是对我们这种财富要有一个整理。

  主持人: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能每一个都耗时不少?

  时间:对。

  主持人:这些片子的拍摄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了吗?

  时间:还没有,这个我不见得像《抗战》这样这么投入,可以几个摄制组一起做这样的事,我们现在的同事水平都非常高了,像我这个年龄已经不适应第一线的创作了,电视发展快,人才的成长也是非常快的,有的不到30岁的年轻的编导独立做大片已经非常成熟了。因为我们的电视节目产量很高,他们锻炼的机会很多,不像我们成长的时候就一套节目,一年做两个专题片,20、30分钟的专题片做两个已经满负荷了,现在每个月要做三个20多分钟的专题,他们这个年龄来完成这样的片子,已经很让人放心了。

  网友:现在的电视节目进入了视觉娱乐的时代,请问时间老师,比较严肃的电视节目的出路在哪里?

  主持人:这个让我想起来,前一段时间《记录》的制片人、编导也谈过这个问题,也有网友问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时间:我们在什么样的地方开办这个,如果一个民族连一个阵地都没有,天天在干什么呀?如果你开辟了这个窗口,观众看不看,不影响它的存在,始终保持这么一个让我们的去思考,去动脑筋,或者说深入想问题,应该有这样的栏目存在的。倒不是说它的生存问题,这是你的政策保护的东西。

  主持人:就像大家都唱《两只蝴蝶》,但是京剧一定要发展下去,延续下去。

  时间:是。

  主持人:另外代表网友说一下,您和您的团队拍的纪录片越来越好,越来越吸引大家的目光,让大家通过您的片子了解我们应该了解的东西。

  网友:我是一个正在象牙塔里面享受幸福生活、舒服地上着网的年轻人,像我们这样没有体会过艰苦的岁月,要别说体会忍辱负重的硝烟岁月,谢谢时间老师,谢谢这些媒体人士让我们有机会“亲历历史,不忘本”!

  主持人:也谢谢你,谢谢时间老师,希望您注意身体,拍出更好的片子。

  时间:谢谢,也谢谢新浪。

  主持人:各位网友,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