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念援华抗日英雄柯棣华 中国妻子忆当年往事(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5:36 新闻会客厅

  随着两个人交往的不断增多,柯棣华和郭庆兰之间产生感情的消息迅速传开了。不久,上级机关批准了他们要求结婚的报告。1941年11月25日,这两位不同国籍的青年,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操办下,正式结为夫妻。这张照片是当时柯棣华、郭庆兰与学员和毕业生的合影,这张照片也成了他俩的结婚照。

  会客厅:在战争年代,异国婚姻是很少的,你们怎么走到一起来?

  郭庆兰:首先就是他非常尊敬白求恩,因为在他来以前,我接触白求恩同志,我感觉真是伟大,在不论查房也好,还是做手术也好,做消毒工作都非常仔细,所以我感觉到,柯棣华同志也是同样尊重白求恩同志,在我们欢迎大会上,他首先说这个学校是以白求恩同志命名,我要和他一样将反法西斯斗争进行到底,我要向他学习,所以我很钦佩他,他也是尊重白求恩同志。另外一个就是他在工作上、生活上都非常艰苦,他不愿意搞特殊,他愿意过集体生活。另外就是他非常幽默,爱说笑话,有的时候讲一讲延安的情况,我非常爱听,所以日子长了,我们就在一起。另外他爱学习,他学习得比我还要好,比方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著作上有这么几句话,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他一回来看我的笔记,说我的笔记正是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会

客厅:活学活用毛主席语录。

  郭庆兰:那个时候有一个规定,大部分是在团以上的干部才能结婚,那个时候看他怕冷,我把我自己的毛衣送给他,他自己感觉,哎呀,我把你的毛衣穿上,那你穿什么?我说我没关系,我不像你那么怕冷,你从热带来的,我还有毛背心,我从北京还带来一些衣服,所以他感觉到在这方面我非常关心他。

  会客厅:当时结婚的条件应该是很艰苦的。

  郭庆兰:是很艰苦,我们没有什么,结婚的时候,以后他就犯病了,他得了癫痫病,我非常关心他,有一次他上司令部去治疗、出差,去治疗一个病人,人家告诉我说他发烧了,从(躺着的)门板上掉下来,我很关心。

  会客厅:当时也没有药是吗?

  郭庆兰:没有药,我们边区连镇静药都非常缺乏,他自己也就挺着,他说当我发病的时候,你们就把毛巾放在我的嘴里,不要让我咬破舌头就行了。他因为癫痫病几分钟就过去了,过去以后他起来,照样工作,即使我们的司令员和我们校长劝他离开工作岗位,上香港去治疗,或者回印度治疗,他坚决不肯,他说病人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和伤病员在一起,我就感觉非常快乐,我愿意和抗日的军民在一起,他工作热情太高了。

  会客厅:你们结婚以后一年多有了一个孩子。

  郭庆兰:聂荣臻司令员给他起名叫印华。印度的印,中华的华,就是中国跟印度的爱情结晶。是这个意思。

  会客厅:你们有了这个孩子以后,生活肯定很幸福,虽然艰苦,

  郭庆兰:是很幸福,但是他也没时间来看孩子,他知道给孩子营养,熬小米粥,做些鸡蛋吃,下班以后着急回来,把孩子抱一抱,俩人说话。

  由于长期劳累,身体虚弱。最终导致柯棣华的癫痫病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三十二岁。而此时儿子印华刚刚出生108天。毛泽东主席闻讯后亲笔为柯棣华书写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这一天是1942年12月9日。

  会客厅:您和孩子在柯棣华大夫去世以后的生活怎么样?

  郭庆兰:我身体很健康,所以我能带孩子,有时候要出去打游击,有时候出去反扫荡,背着孩子,朱德总司令就下命令,让我跟印华回到延安,聂荣臻司令员安排我们的行程,因为在河北省一直要走到陕西省,他说这次你跟孩子走,不能骑马,也不能跟着部队走,你要自己走,所以就是我整整走了半年,大部分是夜间走,白天休息,所以把这个孩子就带到延安。

  会客厅:您跟柯棣华大夫的婚姻虽然很短暂,但你怎么看待他这个人?

  郭庆兰:这是他曾经跟我讲过,他原来在印度是学医,但是因为他特别爱国,他搞了学生运动,有一次反抗英帝国主义,学校校长对他不满意,医学院把他开除了,他后来进入了格兰特医学院。毕业以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我们总司令就呼吁印度人民来支援我们,在那个时候他知道尼赫鲁要组织一个医疗队,所以他自愿报名参加这个医疗队,要支援抗日战争,他把这个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仇恨这些帝国主义者,所以他愿意来参加我们的抗日战争,支援我们的抗日战争。

  会客厅:柯棣华大夫去世以后,您有没有去过印度柯棣华大夫的家?

  郭庆兰:我去过五次印度,第一次是1958年,我带着印华到印度,那时候大家非常热情,全家人都说非常喜欢印华,非常喜爱。

  会客厅:这是在什么时候照的?

  郭庆兰:这个就是在去年,我在他们家就照了这么一张照片,毛主席题词,我们现在就剩下四个妹妹,所以跟四个妹妹照相。

  会客厅:你第一次去他的家里?

  郭庆兰:第一次去他的家里,妈妈还活着,所以他们全家欢迎。

  会客厅:那次肯定给您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郭庆兰:是的,因为群众也好,家里的人也好,都非常关心我们,而且非常喜欢,尤其是妈妈,不让我们上领事馆去住,一定要住在家里,她每天做饭给我们吃,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家他们都非常热爱我们,我在公园里还栽了一棵树,表示这是柯棣华的公园,那年是印华十六岁,二十七个妇女组织给他过十六岁的生日,印度人民跟我们是非常友好。

  会客厅:这位是柯棣华大夫的三妹玛诺拉玛·桑塔拉姆·柯棣尼斯,这位是五妹瓦特萨拉·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包括柯棣华在内,你们姊妹有几个?

  瓦特萨拉:我们有两个弟弟,还有五个姐妹。

  会客厅:在世还有几位?

  瓦特萨拉:有一个弟弟和四个姐妹还在世。

  会客厅:我想知道当时柯棣华大夫来到中国的时候,有没有跟家里人商量,你们知不知道当时?当时他决定来到中国。

  瓦特萨拉:是的,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来中国,跟父亲商量了。

  会客厅:你们是不是愿意让家里的兄弟去中国?

  瓦特萨拉:当然了。那时我们年纪很小,并不了解他为什么来到中国。稍后我们知道了他在中国的工作。我们非常高兴他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

  会客厅:他在中国结了婚,娶了郭女士,家里人什么反应?

  瓦特萨拉:这个消息非常突然。他结婚的消息和他去世的消息写在同一封信中。我们由此知道他与一个中国女士郭庆兰结婚。他死去的消息令我们非常震惊。但是我们还是感到一点点安慰,因为得知他在病中,得到妻子很好的照顾,而且知道他留下一个孩子,已经四个月大了。我们高兴的知道我们又多了两个亲人,我们把全部希望和期待都放在郭庆兰和这个取名“印华”的孩子的身上。

  会客厅:1958年的时候吧,郭女士您到印度,第一次到印度,你们当时见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第一次见到郭女士,第一次见到你们兄弟的妻子。

  瓦特萨拉: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庆兰见面。我们知道了她和哥哥的故事,非常愿意见到这位亲人。后来她来到了印度,也带来了儿子印华。

  会客厅:印华成为了你们纪念你们的兄弟的一个印迹。

  玛诺拉玛:是的。我们在印华身上寄托了所有的希望,我们盼着他长大成人,希望他像他父亲那样获得良好的教育,当他长大之后,我们希望他能够和我们一起生活。

  会客厅:发生了一些变故,印华也离开人世了,你们和郭女士的联系还多吗?

  玛诺拉玛:是的,我们和庆兰仍然保持着联系。我们给她写信,她也给我们写信。我们互相通信保持密切的联系,如今印华走了,我们的哥哥也早已去世,但庆兰还在世,因此我们和中国,和中国人民还保持了联系。

  会客厅:我今年是三十多岁,像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我们的教科书里知道,有一位印度的医生,他叫柯棣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一起战斗,在印度,柯棣华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名?印度人知不知道柯棣华这个人?

  玛诺拉玛:是的,印度人知道柯棣华的名字。报纸上有一些与他相关的报道,人们由此知道了柯棣华在中国的事迹,知道了他在中国的生活,以及工作的艰苦环境,报纸上有他的照片,人们通过他的报道和照片知道了他。

  会客厅:医院和大街会以柯棣华的名字命名吗?在印度。

  瓦特萨拉:是的,确实是这样。我们那里有很多地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一家铁路医院是以柯棣华的名字命名,有一个公园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还有一个市政大厅。

  会客厅:印度人怎么看待柯棣华在四几年的时候到中国来支持中国这个举动,怎么看?

  瓦特萨拉:他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帮助处在困难时期的中国人民。因此,印度人对柯棣华在中国的工作感到非常荣幸,非常骄傲。

  会客厅:我想知道您曾经到中国来学习中医、针灸,您的这种选择跟当时哥哥到中国有关系吗?

  瓦特萨拉:我在孟买学习的针灸,从巴苏华医生那里学到的。他曾经与哥哥同来中国,在哥哥死后,巴苏华医生回到了印度,在加尔各答教授针灸,于是我到加尔各答向他求学。

  会客厅:当时哥哥来到中国对你学针灸是有很大影响的。

  瓦特萨拉:是的。因为哥哥在中国工作,我了解了针灸,并且有机会从巴苏华医生那里学习针灸技巧。

  会客厅:您为了保持自己的父姓,终生未嫁,也可能您是为了纪念柯棣尼斯这个名字,当时您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玛诺拉玛: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的原因,但我们的确为柯棣尼斯这个名字而骄傲。

  会客厅:柯棣尼斯这个姓氏是你们家族引以为傲的希望,传递给下一代,你们怎么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是怎么跟下一代人说起柯棣华这个兄弟的?

  瓦特萨拉:我们告诉下一代人柯棣华医生在中国的故事,他帮助中国人民,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支援他们抗击日本侵略,我们对他的事迹非常骄傲,他关心中国人民,并且工作非常努力。我告诉我们的孩子,要以柯棣华医生为榜样,尽可能多地解决人们的困难。

  会客厅:我不知道家里人能不能理解柯棣华医生当时这种举动,他要帮助中国牺牲的,而不是为了印度这个国家和印度人牺牲的,你们能理解吗?

  玛诺拉玛:是的,我们可以理解。他实际上在帮助外国人民,并不仅仅帮助印度人。他帮助中国人民,这其实更加重要,因为他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这是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反映。而这些是没有国界限制的。

  会客厅:你们的兄弟是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牺牲的,现在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你们怎么看待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友谊?

  玛诺拉玛:我们非常骄傲,因为柯棣华医生实际说上是为中国人民牺牲了他的生命,在他身上,人道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实行,他对中国的热爱,与中国同事共同工作时的热忱,这种精神应该由后辈的印度人继承下去。我们认为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应该并肩合作,携手把这份友谊沿承下来。柯棣华传达的这份友谊与精神应该继续弘扬下去,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将更加密切地合作,并将永远是朋友。

  会客厅:您见到她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柯棣华医生?

  郭庆兰:是的。我是感觉到我们非常亲切,她们非常关心我,我们经常通信,到现在我们也通信。

  会客厅:你们现在还是经常有联系,互通电话,写信。

  郭庆兰:写信,我们经常写信,我有时候生活上的事儿,我们国家什么变化,他们家里有什么事儿都来告诉我。

  会客厅:两位你们会经常想庆兰吗?

  瓦特萨拉:是的,我们经常想念她,虽然她和我们相距遥远,但我们一直把她当作家庭的成员。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