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专题 > 正文

感受新西藏: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8:46 人民网
感受新西藏: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图)
  这是2003年由国家投资建设的那曲地区那曲县草地建设及游牧民定居项目户。记者 刘龙摄

  蓝天白云如画、雪山冰峰连绵、天湖清澈碧蓝、民风古朴浓郁-有谁能不心向往之?

  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牧民收入连年攀升、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个样,昔日的“世界屋脊”早已成坦途--怎能不让人欢欣雀跃?

  40年沧海桑田,40年岁月如歌。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记者驱车万里,从广袤苍凉的藏北高原到桃红柳绿的藏南谷地,从偏僻的牧民帐蓬到喧闹的繁华都市,处处都能感受到雪域高原的
沧桑巨变。

  西藏是一片浸满中南海深情的土地,是一片对国家作出贡献又得到国家巨大支持的土地。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深情地关注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运筹着这里的建设发展,牵挂着这里的现状与未来。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成功地解决了西藏工作中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使西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党中央对西藏建设给予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中央第三次、第四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确定了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成为西藏工作的两个重要里程碑。1994年至2004年,中央政府对西藏直接投资达504、41亿元,项目涉及农牧业、交通、通信、城镇建设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颈瓶”。在后藏日喀则,62项援藏工程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地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巩固了“西藏粮仓”的地位;藏东南一批新兴城镇的崛起,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阿里百万山羊绒基地的建设,让10万农牧民受益。

  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兄弟省市和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从1951年到现在,先后有十多万名内地干部职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告别亲人,进藏工作,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1994年中央作出中央各部门和相关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以来,十年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8个省市、61个中央国家部委和17个中央企业派出援藏干部2892名,为西藏提供援助资金64亿元,援建项目1698个,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西藏人民没有辜负中央的厚望,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自治区成立40年来,西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个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正在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迈进。

  交通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公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彻底改变了旧西藏连一条公路都没有的历史。截止2004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500公里,92%的乡镇和73%的行政村通了公路。拉萨贡嘎和昌都邦达机场的建成通航,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青藏铁路铺轨进藏,今年将全线铺通,明年进行试运,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即将结束。

  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1965年,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3、27亿元,2004年达到211、54亿元,40年间增长了18、6倍。从1994年到2004年西藏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这个增长速度是西藏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绝大多数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群众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到2004年,全区人均GDP7779元,是1965年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86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65年的0.25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8.48亿元,40年增长了432.9倍。

  辐射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截止2004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64个,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5个;病床床位6413张,卫生技术人员8569人,其中执业医师3447人;每千人病床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2.34张和3.13人。2004年,西藏自治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0.62%,自然增长率为1.12%。人均寿命由35.5岁增加到67岁,西藏已成为全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

  沧海桑田,人间巨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实践充分印证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十西藏拥有一个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明天。
感受新西藏: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图)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的朗色村,因地处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深山区,是有名的贫困村,随着国家投资318国道和巴河小集镇的建成,朗色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朗色村乘机遇而上,依托本村资源、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运输以及生态旅游等经营项目,有效的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到2004年底全村73口人,人均收入15732元,成为西藏第一个人均收入超万元村。图为朗色村村民纳木卓玛在整理刚采摘的蘑菇准备上市销售。记者刘龙摄
感受新西藏: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图)
  藏族人而言,服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意味着吉祥幸福。目前,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新的审美观念,也是西藏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和现代的重要表现。但在节日和重要的活动、场合藏族人还是喜欢穿他们自己的民族服装。在工布地区服装的最典型特征是男女皆穿“谷休”,即宽肩无袖袍。男子的“谷休”从腰部束扎,下摆不过膝,女装谷休却不垂至脚面。此外,女子头饰多椎售。图为林芝县布久乡格桑曲珍(左一)专做工布地区服装。记者刘龙摄
感受新西藏: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图)
  在西藏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仅改变着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山南地区琼结县委书记项晓峰说:“没有建太阳能采暖房前,每户人家一年大约得砍7吨多树枝作燃料,太阳能的推广,有效保护了草场植被。”自从10年前实施的“西藏阳光计划”以来,全区已累计建立3-5千瓦的光伏电站300多座,推广各类小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约5400千瓦,使50多万农牧民告别了黑色的夜晚和寒冷的冬季。太阳能资源已广泛用于照明、通讯、广播电视、烧水做饭、取暖等领域,每年的开发利用节能量相当于13万吨标准煤,年形成经济效益合计达5000多万元,社会、生态效益更突出。图为南地区琼结县牧民扎西正在用太阳灶烧水。记者刘龙摄西藏的旅游旺季正是七、八、九三个月,53岁的农户达瓦卓玛她的家庭旅馆又要迎来新的客人。原来家在寺庙周围,04年7月搬了过来,在儿子的鼓励下才办起了家庭旅馆。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建起家庭旅馆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件事竟然有那么多的好处。他们没想到家庭旅馆首先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又能给农牧民带来不少的收益。而且打破了农牧民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昌珠,是乃东县的一个镇,离雍布拉康不到5公里,就在昌珠寺的1公里内,是乃东县重点发展的旅游带。但镇上几乎没有接待游客过夜的能力,所以以前绝大多数的游客只能在昌珠作一日游,有了这些家庭旅馆后,昌珠留住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他们有的在昌珠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图为达瓦卓玛用电脑进行财务管理和上网交流查阅信息。记者刘龙摄

  相关专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