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民族主义与暴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23:59 新京报

  现代民族国家所建立起来的集权政府及大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一方面诱发了新的冲突与战争,但同时也使一些冲突与战争成为了不可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们在思考现代世界的暴力根源时,“民族主义”这四个字,再次引来不少关注。有人认为,民族主义是建立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喜欢划出“他”“我”之别,具有排他性,这容易引发人群间的相互厌恶甚至
憎恨,导致冲突与战争。

  对民族主义与暴力关系的这种看法,有嫌表面化。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性的重要方面,的确参与实施了哲学家鲍曼所说的基于理性原则的大屠杀事件,但二战期间诸多屠杀事件之所以发生,也在于借以实施屠杀的现代物质技术工具的“长足进步”。

  这些现代杀人利器,即使不是凭借“民族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而是其他的一些东西,照样会产生大屠杀的结果。

  撇开杀人技术的现代化这一因素,民族主义的暴力性,其实要比以往世代那些产生冲突与战争的因素,已经减少许多。对于整个人类史来说,战争乃是一种常态,正如二战英雄丘吉尔所说,“世界上除了短暂的间歇,从来没有和平”,而以往催生战争的那些因素,并不是现代性的“民族主义”。欧洲为什么有过“黑暗的中世纪”,也就在于处于分散状态的欧洲世界,曾经经常性混战不已,以至不时生灵涂炭。

  在近代世界进入“民族创建”时代后,这一状态事实上已有所改观。现代民族国家的集权性,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以往因诸侯林立而产生的繁多冲突。在欧洲,民族国家产生的过程,也是一步步结束邦国分治、而日益走向空间融合的过程,在权力不再分散之时,集体性权力主体也在减少,这些权力主体间的战争因此也在减少。

  现代民族国家所建立起来的集权政府及大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一方面诱发了新的冲突与战争,但同时也使一些冲突与战争成为了不可能。最近看到某著名学者访问印度的一篇笔记,里面的一点论述,颇有意味。印度全国语言、宗教和种族庞多,全国不统一,各个邦和教派之间因此经常发生剧烈的流血冲突。这位学者故生感慨:“看看印度我不得不感谢秦始皇。虽然他所建立的皇权制度妨碍了中国的发展,但是他统一了文字和语言,使得内部交流、人员往来容易得多,互相了解深刻得多,避免了许多矛盾和冲突。”这种超越抽象道德原则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合理把握什么才是现代民族主义。

  对民族主义与暴力关系的误解,因此如上所说,是忽视了两点:其一,是政治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包容性。即建立在公民权利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认同,可以部分超越具体语言、血缘与文化的限制,利于不同人群以相同的利益目标而组合在一起,从而避免相互对立。其二,人类天性上就有识别你我的强烈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发生冲突与战争,民族主义不过是这种排他性的新形式。

  笔者无意美化民族主义。需要承认的是,以民主、民族原则建立起来的现代世界,在其组织化的程度上,远远要高于古代世界。就这一点来说,正如鲍曼在其《现代性与大屠杀》一书中所揭示的那样,现代世界的杀人效率提高了。这是民族主义与暴力关系的另一层面。

  也因此,在反思以往战争的时刻,一味批评民族主义、指责其要为过往罪恶负责,并没有多大意义。对于今天的人类世界来说,值得关注的问题乃是:在民族主义拥有了合法性之后,如何使它超越自身设定的范畴里,在此基础上生长出超越民族国家的群体生活想象。

  在这方面,民族主义应该认为也有其自身思想传统。英国哲学家穆勒指出的“民族”乃是“世界大同”的中间站,李大钊所说的先有各弱小民族的独立、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各民族联合的“联治主义”理想,都为民族主义思想的运行,提供了方向指南。而在实践形态上,民族国家对以往邦国的超越,也为人们思考走出人类的暴力机制,提供了制度框架。

  作者:程亚文 北京学者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