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州晚报:教师教案缩水实验碰撞传统评价体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41 郑州晚报

  每个学生都成了“小作家”  

  在荥阳市二小五六年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出版”有自己编辑和撰写的一本“书籍”。这是荥阳市二小作文教学上的最大创新。

  刚刚从该学校毕业的乔雪编写的“书”叫《雪花集》,该“书”的主编、美术编辑、
封面设计、作者都是她一个人。《雪花集》全部是用手写的,里面还有乔雪本人创作的大量插图。封面上写着本“书”4篇文章的题目:《春天的家乡》、《太阳花》、《乡下人》、《上学》,“书”的封面下部还用手写着“快乐出版社”几个字。翻看封面,首先是前言,前言也是乔雪写的,介绍了书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对书的评价。前言后面的目录标得非常清楚,整个目录分为“写人篇”、“写物篇”、“写景篇”和“写信篇”几部分,每篇文章上的页码标得清清楚楚。

  据乔雪班主任卜顺福介绍,在高年级学生中,像乔雪编写的《雪花集》,几乎每人都有一本,书里的文章都是从作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属于“得意之作”,有的学生还用电脑打印出来,装订成集。

  荥阳市二小除让学生编写书籍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有一些创新,例如每天早上,学生都有5分钟的古诗词诵读课;学生的作文评点也变得复杂起来,先是学生自己写的评价,然后是同学的评语,最后才是教师的评点。“我从学生的点评中也受益匪浅,了解了学生的想法,更容易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卜顺福说。

  推门听课监督管理  

  教案缩水后,袁晓辉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如果教学质量随着教案的变薄而下降,那么这个试验就是彻底失败了。袁晓辉说:“加大对教案、教学的检查力度,并创新检查方式,是惟一保障教改成功的办法。”

  在荥阳二小流传这样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教师,但能坚持写3年反思的老师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学校规定每个老师必须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得失,作为反思记录下来,每周至少两次。

  学校经过研究后,制定了“推门听课”的监督管理模式,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时推开教室门,进去听课,并和老师教案相互对照,查看是否出现不实,或者为了创新而自创一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等的行为,学校会不定期地抽查一个班级中部分学生,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教案改革的效果。

  同时,学校还将所有的老师按照学科不同分为多个小组,开展“集体备案”。所谓集体备案,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一位中心发言人,把对课堂的设计提出来,然后由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一份教案就是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表彰上,也是以组为单位表彰,而不是个人。他们也经常针对专门人群,开展小型会议,共同探讨教学改革。

  袁晓辉说,老师教案缩水后的创新设计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所有的创新都是根据老师自己特点,及其班级学生特点而展开的,学校对于老师创新方式的评定监管,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成绩验证。

  试验面临的困境与希望  

  教案缩水试验自开始就遭到了老师、领导、学生家长的诸多责难。

  “在非课改区贸然实施改革,将会产生教学质量下滑的危险。”很多人把教案缩水和教学质量下滑画上了等号。同时还面临一个难题:虽然学校在教案缩水后的评价体系做出了改变,但是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对辖区学校进行质量评估,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案检查,并且依照以前教案的评定标准打分。

  为了避免教案缩水的评估给学校整体评估带来负面影响,袁晓辉说,尽管每次在检查组到来后,他就事先声明这是学校一项改革的内容,但检查组的评分还是会比以前偏低。

  试验初始也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一位家长说:“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更多的知识,考出好成绩,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不务正业。”

  袁晓辉说,起初消息传开后,很多家长找到学校批评他们“不负责任”,有的甚至要求转学,学校都尽力向家长说明教案改革的目的:通过激发老师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经过观察学生的转变和最终的成绩,家长也逐步相信了学校教案缩水试验。

  一位家长说:“以前孩子最讨厌上自然课,觉得老师总是在滔滔不绝地朗诵,现在孩子变得特别喜欢了,因为老师把书本上的东西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每次上完课回到家,孩子都会兴奋地给家人‘传授’什么鸟长什么、生长在哪里等等。”

  一个事实是,该校被评为2005年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张锡磊 文/图 )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