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专题 > 正文

现代快报:医改新方案谁敢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2:28 现代快报

  据报道,卫生部政策法规司雷海潮处长9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2005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一份关于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方案,经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长时间讨论修订、几年间数易其稿,目前方案的重大框架已经形成,相关各部委对此方案也已达成共识。”出席论坛的某权威专家也向记者透露,该新方案目前已经上交国务院,等待最后批准。(新闻详见今日本报A14版)

  尽管卫生部已辟谣,否认方案已报国务院,但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我不知道该为这条消息高兴还是沮丧。今年5月份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总体上是不成功”的总结反思中,媒体掀起了一场关于医改的大讨论。然而刚刚过去三个多月,就获悉新医改方案已经成型。我不明白的是,该新方案“经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长时间讨论修订、几年间数易其稿”,为什么民间就一点都不知晓呢?而且方案已呈国务院审批,这样大的事情,政府为什么就秘而不宣———如果不是那位“权威专家”私下透露,公众恐怕还会一直蒙在鼓里呢。我之所以说这些,其实是想引出这么一个问题: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医改方案,究竟应该循着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制定?

  直截了当地说吧,我的观点是:一,医改方案的制定不应该由行政主导,而应该由代议机关(人大)主持;二,不管谁主导,都必须广泛地遵从民意和科学规律,不能搞关门立法(医改方案即便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至少也是受《立法法》管辖的行政规章)。特别是第二点,是无论如何要坚持的。

  笔者以为,涉及

医疗体制重大变革这样伤筋动骨的政策方案的制定,还是应该多发动一点社会力量为好,具体说就是:一要借助“外脑”———充分发挥相关的非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和民间社团的智囊作用,参考它们的技术分析和研究成果;必要时,甚至可以委托它们制定建议方案,就像香港特区政府委托哈佛专家小组制定医改解决方案一样。二要集纳民意———要形成良好的医疗公共政策,就必须在公共空间进行对话、辩论与合作。只有在官民之间不同意见博弈中达成共识,良好的医疗卫生政策才可能形成。这样的医改新方案,才能获得民间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因此我在文中建议,将来比较成熟的医改新方案蓝本形成后,应该像
物权法
草案一样,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

  然而,新方案悄悄“成型”,不能不让人遗憾。先前的医改方案也大致如此出台,现在又如法炮制,除了“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套路外,又能怎么样呢?对这样的方案,谁敢乐观?就这样不断地试错下去罢!

  (朱达志,长沙,新闻从业者)

  相关专题: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