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遭遇发展瓶颈 25年失去多少机遇(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2:01 南方都市报 | |||||||||
先天不足和后发优势 经济发展有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正如澳门落后于香港,珠海也永远赶不上深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日关系研究室主任埃兹拉·沃格尔曾经撰文对比珠海和深圳。他说,和深圳相比,珠海有不少地方明
“从来没有看到过谁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分析珠海发展工业的不足。”在珠海本土,也有一位民间学者研究珠海的先天不足。“从经济地理来看,珠海市当初从中山划分出来的时候,没有赋予珠海发展经济的功能。上个世纪70年代末珠海最早设县立市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方便海防,所以把146个海岛及漫长的海岸线都划归珠海,把稍稍平坦适合农业发展的坦洲、三乡划归中山。” 这位民间学者现是珠海都市企划公司的总经理,名叫张亮军,他曾经做过珠海市商业规划。他分析说,珠海主城区里都是山,沿海稍稍平坦的地方是小小的冲积平原,珠江水冲积出来的土地土质松软,在上面盖厂房每平方米的成本要比东莞、佛山和中山等地高出约5至10元,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甚至到90年代是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珠海的一个很大劣势。 先天不足还有一个后果就是找不准和澳门合作中的角色位置,珠澳合作没有深化,优势没有互补。相反在机场建设,横琴岛开发,商业贸易和旅游合作等方面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为此,埃兹拉·沃格尔认为:“事实上,珠海与深圳香港的联系比与澳门更加紧密。” 先天不足注定珠海只能等待后发优势?在珠江东岸城市迅速崛起之后,在东岸城市的土地紧张和运营成本增加之后,珠海的后发优势终于开始显现。当广东省提出要把横琴确立为“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崭新机遇再次摆在眼前,珠海又作何种选择? “还是要因地制宜。”张亮军最后点题。 冲劲和干劲哪去了 今天珠海人还保留多少特区精神? 8月最后一天,新任市委书记邓维龙出席在度假村酒店举行的纪念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理论研讨会。这是一个珠海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们集体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会议。会上不乏真知灼见,大胆建言。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珠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刘福祥在讲话中直言:“受大环境影响和自身发展极限的困扰,特区似乎已不再拥有当初的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冲劲和干劲,以及作为一个特区人所具有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开始满足于小富即安,小进则止。”刘福祥说,这些倾向和问题对特区不断改革创新,增加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无疑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从出席此次理论研讨会的人数与规模看,珠海市决策层相当重视。 预告 与深圳同时起步的珠海,2004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4%,仅相当于深圳的16%。因为先天不足,比不上深圳,情有可原,但居然在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以上市排名倒数第一!原因何在?本报明天推出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反思珠海”之城市定位与产业选择篇。敬请垂注。(作者: 蓝维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