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专题 > 正文

我国十一五求索财富增长新路径 不会杀富济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0:25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覃爱玲/北京报道

  “十一五”求索财富增长新路径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看似一个口号,实际上涉及多方利益调整

  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把研究和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作为主要议程。

  中国每隔五年,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期限是2006年到2010年。这是第一次把“计划”改为“规划”。

  这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情况下,“计划”的提法已不适宜。

  此次新的五年规划与以往五年计划的另一个突出的不同点在于,此前单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此次建议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另外,“十一五”规划的制订,不仅仅是事关未来五年。外界评论认为,它将全面展现执政党对本世纪前20年重要机遇期内中国发展的整体思路,关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命运。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规划的建议稿已在副部长级以上官员和十六大代表等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完毕。

  中国在“十一五”时期的特点

  中国的五年计划习自前苏联。1953年,中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在改革开放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创造了世界奇迹,经济维持了20多年的高增长。假如按照平均7%的增幅的话,今后再这么增长20年,世界上将没有能比的。这使“十一五”颇带期冀和悬念色彩。

  对于今后5—15年,普遍认为是中国的黄金发展期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但也是深层次矛盾凸显期,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十一五”尚未到,一些瓶颈因素已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亮起了红灯:

  资源与环境:经济到2020年实现第二个翻番,靠什么来支撑?像美国那样消费,全世界石油仅够中国支撑60年。那么多的亿万富翁今后喝西北风吗?

  科技: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靠简单劳动和资金投入。老总们再不注重企业的技术含量,就很难参与下一轮的竞争了。

  人才:日本在1910年便普及了义务教育,中国要到2007年才能做到。没有专才支撑的企业是空壳企业。

  体制:政府职能不转变、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经济活力就会大打折扣,老板们还会叫苦。

  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的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

  “规划主要是把现在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重点、执政方略固定下来,其核心意义可以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央党校研究室辛鸣博士对《瞭望东方周刊》如此评述。

  2003年非典时期,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发展观”这一概念。同年8月14日,温家宝在国家行政学院的干部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五条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中重要内容。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看似一个口号,实际上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强调科学发展观会增加企业成本,企业会威胁转移资本。

  “每个月给工人400块钱,他们都愿意干,为什么我要给他600呢?”深圳规定了最低工资580元每月,当地有些老板向前来调研的辛鸣抱怨。

  促进社会公平是“十一五”的出发点。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的高辉清博士向《瞭望东方周刊》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蛋糕还没有做大的情况下,又要公平地分配蛋糕”。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处理问题时,有时比较矛盾。

  “例如在‘十一五’期间,用来办工厂的钱多一些,还是用来修建农村基础设施的钱多一些?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高辉清说,一些地方在编制规划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吃饭都成问题,往往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一边。

  事实上,科学发展观在“十一五”到来之前就在着力推行。宏观调控即是一例。民营钢铁企业铁本被关掉,曾引起震动。个别地方则存在对宏观调控阳奉阴违的现象。

  《瞭望东方周刊》还曾关注了企业家自杀的新闻。表面上的经营困难,更深入看,也是因为没有把握住国家指导方针的调整,仍在一些领域盲目扩大生产,造成资金链断裂,最后,企业家的心理也崩溃了。

  “宏观调控的成功意义很大。如果宏观调控失败了,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一五’的指导思想,那肯定有难度。”辛鸣说。

  不管怎样,“以人为本”对企业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产能再高,发展再快,如果浪费了大量资源,如果破坏了环境,如果逼得职工都上了街,企业就会进入风险漩涡。

  “十一五”期间财富增长的一个关键是,企业可能要比以前更加关心国家政治,关心经济运行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不会杀富济贫

  “有人将科学发展理解为纯生态主义,这个也是不对的。”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庞元正认为。

  就他了解,有些地方在做“十一五”规划时,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他感到十分吃惊。还有人认为,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否定邓小平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中心现在是不是要改变?

  庞元正认为,科学发展观也不可能离开GDP。“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以GDP为一个主要标准来衡量的。”

  GDP还承担着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功能。观察人士指出,一旦GDP有大的下滑,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将迅速激化,后果不可设想。

  2004年2月,在中央党校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温家宝强调,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条要求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个是有一定的背景的。”庞元正说。

  在“十一五”期间,比较确切的看法是,国家会兼顾公平与效率,仍然会大力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创造和拥有财富,并为之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也不存在一些人所担心的,因为要“拉平差距”,而杀富济贫。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