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似是而非的“120”赚钱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0:56 中国新闻周刊

  似是而非的“120”赚钱之道

  “120”已经取消了院内救治的功能,然而“120”面对的困惑能否随之解除?

  在张书保状告北京“120”急救中心一案中,医生滕丽华在救护车上反复强调要去“定点医院”。而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和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汤旗都否认了“120”有所
谓 “定点医院”的存在。

  汤旗说:“个别医生和司机为了收取医院的好处费特意向某家医院拉病人的现象存在,但是“120”并不会为此向接受病人的医院收好处费,所谓的‘定点医院’在北京并不存在,但在外地肯定有。”

  但北京市的另外一家急救机构北京市红十字紧急救援中心却承认,它与18家三甲医院和21家二级医院成立了“急救医疗协作集团”。

  “我们主要是与协作医院达成共识:作为一个仁爱的机构,要保证“999”拉到协作医院的病人都能得到治疗。我们在集团范围之内可以承诺:“999”的病人不能因为没钱,而协作医院不给治疗。”北京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院长邸杰说,当“999”遇到病人昏迷而没有家属在场的情况下,肯定会首先选择送到协作集团医院。

  “999”不会针对每位拉到医院的病人,向协作集团收取一定比例的急救提成。但是,“急救医疗协作集团”的医院会为“999”提供一定的业务支持和捐赠的送救护车和设备等。“一方面是我们光投入没有产出,那也不行;而另一方面,只有这样企业之间才能够共同发展”。

  “120”:单靠急救是赔钱的

  “999”的回答,并不能直接回答“120”急救中心是否有定点医院、是否与这些医院有利益关系,但是这里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是:“120”这样的机构,究竟靠什么来生存,靠国家拨款,还是需要自己创收?

  北京“120”急救中心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120”的构成及资金来源。北京急救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由意大利政府和中国政府合作兴建的,属北京市卫生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但是,“120”每年来自政府的拨款不足支出的10%,“另外的90%靠我们自己赚。”“120”党委书记汤旗说。

  “120”从成立之初就分为院前抢救(急救车系统)和院内救治两部分。其院内部分设有急救科、心脑血管内科、严重创伤科、麻醉科等与急救密切相关的科室,具有三级甲等医院的资质。也就是说“120”救护车可以把运送的病人拉到自己的院内进行治疗。实际上长期以来“120”院前急救这一部分是赔钱的,“120”每年 90%的费用要靠急救中心自己创收。

  “120”赔钱一个原因是急救中心的人员成本很高,院前出车要包括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而他们的出诊费用最高是40元。另一个原因是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和抢救车虽然是由国家出钱购买的,但是车辆日常的消耗和维修都由急救中心自己支付。

  “我们的车都是6到8个缸的日本丰田、美国雪佛莱和德国奔驰的高档进口车,出动一次的成本相当高,所收的费用根本不够成本。”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汤旗说。

  急救中心还要经常和公安(“110”)、消防(“119”)部门举行联合演习。虽然同为“1”字头单位,公安和消防部门都是财政全拨款单位。“而我们急救中心的人吃马喂只能自己解决。”汤旗说。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也用“院内‘背着’院前发展”来形容北京急救中心多年来的运转。 “这个弊病就是在我们的卫生政策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在某种角度出现的。”金大鹏说,“‘120’自己有一个院内,一个院前,就势必存在一个‘120’救护车到底把病人送到哪里的问题。”

  当北京市急救市场占有绝对地位的“120”要在“就近、就急、就能力”分流病人的原则和满足自己院内的创收之间做出权衡时,病人健康、生命和利益将不可避免受到损害。“患者就是财神爷,如果病人没有指定要去哪个医院,只要病情允许,救护车怎么会不把财神爷拉到自己的院内,或者是‘120’所依托的医院进行治疗呢?”一位在某省会城市“120”工作过三年的医生说。

  变创收为国家拨款:仍有困惑

  就在张书保一家因亲人抢救无效死亡而悲痛的4月13日,北京急救中心也处在一个“节骨眼”。2005年3月中旬,北京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北京急救中心部分功能转型的决定》,宣布从4月1日起,北京急救中心不再收治病人,停止院内急诊,全面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说:“急救中心部分功能转型之后,急救中心的财政将全部由政府拨款。它属于非营利机构应该干非营利机构的事。”

  “急救中心取消院内治疗病人这一块儿,就没有了收入来源。以后急救中心就要靠打报告过日子了。”汤旗不无忧心。

  转型后,“120”的另一基本功能,是对各急救站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目前“120”除位于北京和平门的急救中心本部外,在北京市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急救分中心,还有10个远郊区县分中心,31个城区急救站,构成了整个“120”院前急救网络。“120”负责对建立急救站提出标准,各个区、县卫生局自己投资,由辖区内的各大医院提供办公条件建设急救站。

  “然而我们对急救站的管理只是粗线条的管理,我们能做的只是行业指导和调研。”汤旗说,“各个急救站的人、车、财、物都属于区县卫生局,跟我们都没有关系。”

  2005年11月底前,北京市将完成136个社区急救站的建设和七个远郊区16个乡镇急救站的建设。汤旗说:“短期内建设这么多急救站,对120急救中心转型后的四大功能之一 岗前培训急救人员,任务相当重。‘120’自己每个车上配备的医务人员都不一般儿齐呢,如何能保证郊区县急救站派出的医生的水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