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榆社:2005教育之痛(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11:58 新闻调查

  解说:由于这些问题在榆社这个比较贫困的县里已经存在多年,这令已被撤换的常耀刚校长感到有苦难言,他执著地认为,现在对他的功过作出任何的评价和结论还为时尚早。

  常耀刚:这个结论应该是过几年以后才能做出结论的,最起码是两三年以后,没有比较就不能鉴别了。现在都是议论,就是炒一炒争论争论,还不是做结论的时候。

  曹煜:作为县委书记,我有一个观念,在一个地方要倡导一种创业干事的氛围,要形成这样的氛围,以后要奖罚分明,必须要形成大家工作很清楚的一种社会风气。

  解说:撤换校长、处分教科局长后,曹煜书记又有了出人意料的动作,决定整合教育资源实行规模教育,7月中旬,县里筹资1500万元把71个单师校、129个复式班全部取消,同时撤并了县内四所初中、76所小学,对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所有工作都要求在暑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

  记者:就拿中小学撤并这件事来说,几乎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完成,这样的速度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

  曹煜:这个应该说两个月完成确实有点仓促,但是由于我们广大干部群众,各级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准备,目前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解说:为了了解学校撤并后是否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负担,记者走访了榆社县河峪乡下赤峪村中心小学,这所学校在整改中合并了村里的另外七所小学,学生从95名增加到了150多名,其中一年级的学生58人,乡村两级政府利用暑假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开学后学生将在学校寄宿。

  记者:但是老过水库,坐船,安全放心吗?

  家长:对,那不放心,就是不放心,才让住学校。要不这么近就不住了。

  解说: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安全问题是很多家长最大的担忧。学校撤并后,就连很多6、7岁的一年级学生也要在学校寄宿。

  记者:很多偏远地方的孩子要住校,要在学校吃饭,那么小的孩子,管得过来吗?他们的安全怎么办?

  程绪生:我们有职能的分解、分工,有炊管员、生活教师,生活教师就是管学生的吃饭、睡觉、穿衣,日常生活由他们来管。

  解说:很多家长也担忧,在学校吃饭住宿一定会增加上学的费用,这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讲也可能会造成新的经济负担。

  记者:姑娘原来在哪儿上学?

  小学生父亲:就在咱们这个村。

  记者:今年是第一次要到水库对面的小学去了?

  小学生父亲:嗯。

  记者:老王,你家里一收入怎么样?

  小学生父亲:没收入。

  记者:一年下来能落下多少钱?

  小学生父亲:就是前数块钱,出来出不得,她也没妈了。

  记者:一个学期花费大概是多少?

  小学生父亲:一年下来也就是四五百块钱。

  解说:对于这位父亲来说,每年孩子上学可能要花去他一半的收入,这样的学校撤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也看到一些住在比较偏远地区,偏僻地方的孩子,以前他们旁边的小学可能虽然简陋,但是毕竟还有学上,但是这一撤并以后,这些小孩,六七岁、七八岁、八九岁,要赶几十里路,要到撤并后的学校去,这样是不是对那些孩子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不太方便,甚至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学。

  曹煜:这个,有这种可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县委政府做了大量的,精心的准备工作,专门拿出专款,给这些困难学生进行生活补贴,保证不因为撤并带来的经济负担,让孩子失学。

  解说:9月1日,榆社县的中小学全部开学,下赤峪村住得离学校比较近的学生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报到,住在水库对面的学生也正在为开学第一天积极准备行李。如今,水库这边的单师制学校已经关闭,村里的家长和孩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准备集体划船到水库对岸的中心校去报到。

  记者:孩子们搬到这边来住,会不会加重家长的负担?

  李军:这个,比在家里稍微有些负担,因为今年咱们县里头,对住校生的吃饭、住宿问题,县里都给补助,比如说分特困生,贫困生和困难生,分别是40、20、10块钱每个月补助。一个小孩一个月(生活费)也就是30块钱左右就够了,家里只负担15块钱,或者有的40块钱还超10块钱,他还能做其它。今年咱们县里面加大了力度搞这个,每个寄宿学校都这样搞。

  记者:就你们乡来说,像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会不会有的家庭因为学校被撤并了,孩子上不了学。

  李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咱们统计了一下,报到人数按上学人数全部到位了。

  解说:保障孩子有学上,能够接受完整的教育,这还只是这次教育整改的第一个目标,而县委在开学前的一个月中进行的另一项举措却使得全县2067名教师的命运都变得不可预知。

  解说: 8月初,榆社县教育科技局组织全县校长、教师进行测评,县里将根据测评结果重新为他们安排职位,未能通过测评的校长和教师将面临待岗减薪。

  曹煜:这次教育改革受冲击最大的是教师,某种意义上讲这次改革的对象,也是教育系统和教师,所以为了使我们这场改革,我这场改革能不能成功,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我这支教师队伍,对我改革的认知程度,对我改革的参与程度,所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搞了一次集中整治,暑期一个月

  把全县的教师集中起来,分三个阶段 十个环节进行,第一个阶段叫总结反思,第二个阶段叫集中培训,第三阶段建章立制,让教师理解县委政府的改革意图,让大家看到自身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解说:这次教师测评选聘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试讲,试讲是在全封闭的学校里进行的,由武警守门,不得随便出入,县教科局长宁建龙亲自坐镇督导,以保障测评的顺利进行。

  记者:这个工作一共进行了多长时间?

  宁建龙:我们进行了四天。

  记者:这个地方是?

  宁建龙:是我住的地方。

  记者:住在地上啊?

  宁建龙:我的腰疼,打了个地铺。

  记者:在地上住了几天?

  宁建龙:住了四天。

  记者:家里离的也不远啊,干嘛非得住在学校里?

  宁建龙:这是便于咱们这次全封闭进行的讲课答辩、管评和管章。

  记者:凡是相关的领导干部都要住在学校里?

  宁建龙:都要住在这儿,咱们这次是从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到咱们相关部门的其他领导,领导组成员都在这儿住着。

  解说:县教科局从邻县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评委,对每位教师20分钟的试讲进行打分。成绩优异者将被选拔到县城的中学任教,成绩不佳的将面临减薪待岗培训。

  记者:你对这种方式你怎么看?这样的一种公开测评的方式。

  参加测评人员: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吧,比较公平。

  记者: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结果?

  参加测评人员:反正我自我感觉我这场不成功。

  解说:8月29日下午,教师试讲分数公布,县教科局的门口,很多来自各乡寨的教师紧张地在墙上的告示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记者:把上线的写上去了?

  参加测评人员:这也不是上线,就是我们一共讲了9个人,就要了前三名,我是第四名。光有分数。

  记者:差几分?

  参加测评人员:差一分。

  记者:你这儿挺可惜的,一分之差?下一步怎么办,如果分数没有达线的话。

  参加测评人员:不知道,现在马上开学了,现在出路还没有,不知道去哪儿。

  记者:教育局,包括学校有没有说法?

  参加测评人员:没有。

  记者:你原来是哪个学校的?

  参加测评人员:北寨中学。

  记者:像你这样情况的老师多不多?

  参加测评人员:多。

  解说:教育大整改到了这一步令宁建龙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意识到将会触及到教师的利益格局。

  宁建龙:我曾经在上一届的县委政府就提出辞职,压力大,每天感觉到就好象在冰上走一样,睡不好觉,也吃不好饭,上班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什么矛盾、事故的发生。

  解说:在榆社,教师被看作是个铁饭碗,但整改一下子让很多人的铁饭碗变得摇摇欲坠,这在县乡引起了很大的波动。

  宁建龙:最多的一次我一天能接待107位教师,而在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当中,我接待了1100多教职工。

  记者:凡是有问题的都会找到你?

  宁建龙:都会找到我。我是真正的在八个月的时间就是敞开了大门,蹲到办公室接待来访者。

  记者:这场改革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一个群体其实是教师,怎么能够保证教师既能够安心工作又能够把最优秀的教师选择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