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神州行促两岸文化血脉融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15:21 人民网 | |||||||||
人民网澳门9月21日电 《澳门日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说,台湾历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学者李敖此次“神州文化之旅”,以“薄薄的两片嘴唇”沟通海峡,拉近两岸同胞心的距离,成为促进两岸文化血脉融合的盛事。 文章说,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此次大陆之行备受人们关注,并成
一九三五年出生于哈尔滨的李敖,两岁时随家人迁往北京,一九四九年乘船离开大陆到台湾,五十六年来未离开过台湾。“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回家”之前,李敖希望以自家人的身份回大陆:“我特别希望自己不是客人,而是以自家人的身份前往”、“如果我有顾虑的话,我怕当客人”。 文章说,李敖不愿当“客人”,正是因为他从来都表明自己本来就是中国人,一个十多年的北京人、五十多年的台北人、永远的中国人。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关系的精神纽带。同种、同文、同语的联结超越暂时的政治分歧,形成沟通,两岸就能一通百通。李敖将此次神州之行定位为“文化之旅”,具有相当的高度与远见。 众所周知,李敖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岛内,爱他的人爱得发狂,而恨他的人则恨得刻骨。他以反对国民党始,反对一党独大、反对两蒋的独夫政治;继而又反对李登辉、反对民进党、反对上台后的陈水扁。 古稀之年的李敖,更是岛内鲜见的公开支持“一国两制”、反对“台独”的旗帜性人物。他既是政治明星,一生中骂过三千多名政坛要人,包括岛内的多位“总统”,全被他骂过;同时,他也是电视明星,他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的“李敖有话说”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他还是娱乐明星,频在各种娱乐节目中大谈自己的绯闻及床笫之事。 李敖一生著书立说,从哲学、历史、小说到杂文、人物评传、现代纪实,无不有精深的硏究。 《胡适评传》和《蒋介石硏究集》及《北京法源寺》为其代表作;他一生嫉恶如仇,不畏强权,早年主持进步刋物《文星》,以《老年人与棒子》、《传统下的独白》等挑起文化论战,批评当局保守的文化政策,传播“自由、民主、开明、进步”等观念,并因此前后三次入狱,出狱后本色不改;一生被查禁的书达九十六种之多,创下历史之最;更重要的是具有一颗赤子之心,反对“台独”,始终坚持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声言落叶归根,要在海南养老。 文章说,李敖尽管个性狂傲,但始终没有动摇过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血脉的信念。最为可贵的是,以“阅人无数、吿人无数、斗人无数”而自得的李敖,具有中国传统文人择善固执的秉性。 不管岛内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他在两岸共有中华文化、同是中国人、必须走向统一的根本问题上,从来是毫不含糊的,并对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台独文化”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他曾在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中写道:“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 他还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为甚么两岸很多东西分隔这么多年,还这么熟悉,还这么很亲?亲的原因,就是它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统,有它历史上的共同背景……”。 在大陆之行记者会上,李敖郑重地拿出一张文字稿宣读:“……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我的故乡,所以去大陆不是那种回到故乡的感觉,这跟别人绝对不同;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哭泣,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李敖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被西方传媒誉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评论家”;此行他以“薄薄的两片嘴唇”沟通海峡,拉近两岸同胞心的距离,相信可赢得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全球华人的尊敬。 相关专题: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