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住“狐狸尾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1:42 新华网 | |||||||||
赵大武受贿案是贵州省迄今为止所查处的“官煤勾结”案中,受贿金额最大,判处刑罚最重的一个案件,堪称贵州“官煤勾结”第一大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起案件的案情看起来并不复杂,尤其是赵大武受贿次数虽然较多,但手法都大同小异。不过侦破这一案件,侦察人员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据了解,现年50岁的赵大武参加工作时文化程度并不高,不过是遵义县布政农场的一
1991年1月,赵大武正式调到遵义县煤炭工业局任副局长、党组书记,同时兼任遵义县煤炭总公司总经理。1993年5月起,赵大武开始任遵义县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同时继续兼任遵义县煤炭总公司总经理,直至1998年5月。 1998年5月,在遵义市人代会期间,赵大武的局长任命由于未获得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赵从这年6月起,开始只担任遵义县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但继续主持县煤炭局的工作。2001年遵义县机构改革中,原遵义县煤炭工业局改称遵义县煤炭管理局,并从原来的行政局变为事业局。由于事业局的局长不再需要县人大常委会任命,赵大武又开始“一肩挑”,同时担任起遵义县煤炭管理局的局长、党组书记,直至2004年7月“东窗事发”。 据直接负责查办此案的遵义市汇川区检察院检察长吴唸介绍,赵大武从汽车驾驶员干到县煤炭局长,不仅阅历甚丰,而且平常还养成了一个“嗜好”:喜欢钻研法律书。赵大武被立案侦察后,办案人员对赵大武家里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除了一台电冰箱和一台电视机稍微值点钱外,家里几乎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令办案人员意想不到的是,赵大武家里竟藏有许多刑法学方面的书籍,而且赵大武还在一些法条旁边作了“批注”,可见阅读之细心。 吴唸说,赵大武收钱的方式也比较特别,本地人三万元五万元送来的“小红包”,赵大武通常是直接收下,但外地老板送的钱,赵大武通常则是这样收的:双方事先谈好数目,然后由对方把钱从银行里面全部取出来,用编织袋装上扎紧,然后赵大武亲自开车到宾馆,并打开车的后备箱,对方直接把袋子放在赵大武车的后备箱里,然后赵直接开车走人;或者是对方先把钱装在自己车的后备箱里,赵大武的车在前面,对方车在后面,走到郊区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赵大武再调转车头,让两车车尾相接,然后由对方把自己车后备箱里的编织袋直接放到赵车的后备箱里,赵大武独自离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方只能是一个人,而且赵大武通常也不会说上一句话。 吴唸说,由于这种行贿方式比较隐蔽,而且行贿者多数是外地人,因此取证极其困难。2004年7月,汇川区检察院在对此案进行立案侦察后,全院几乎三分之二的办案力量,都投入到了这一案件之中。案件在侦破过程中,为了找到一些外地来但已经离开当地的煤老板,甚至不得不求助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动用技术侦察手段。但这一案件在两次延长侦察期限后,最终还是有200多万元的受贿数额未能查实。 这起案件的主办检察官遵义市汇川区检察院检察员李玉忠说,赵大武不仅反侦察能力很强,心理素质也极佳,轻易不会开口。办案初期的10来天,为了让赵大武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办案人员只能白天外出搜集证据,晚上再进行突审,通过“挤牙膏”式的办法,让赵大武一点一点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办案人员当时一天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有时甚至只能在车上打个盹,下了车继续办案。 另外在审问中,不仅办案人员,关键时刻检察长也亲自上阵,跟赵大武一起斗智斗勇。经过反复多次较量,最后连赵大武都“奇怪”:自己怎么会“一不小心”承认了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