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典藏四书 其志修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2:44 新闻晨报

  复旦“四书”中的《复旦大学百年纪事》、《上海医科大学纪事》已于5月出版,《复旦大学百年志》、《上海医科大学志》则于9月出版。

  编写组的4位主要负责人为鄂基瑞、王增藩、刁承湘、萧辅玢,他们对呕心沥血编成的“四书”有说不尽的感言,编写过程中更有数不清的点滴故事。

  鄂基瑞:修集复旦历史、精神、传统于一身的“志”

  复旦发展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鄂教授认为,《复旦大学百年志》除了一般“志”的共性外,还需要涵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凸显广博的科学人文精神,体现复旦的学术含金量。因此,需遵循“以史为师、承前启后、详今略古、贯通百年、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几大方针,修“集复旦历史、精神、传统于一身”的“志”。

  查资料、打电话等前期工作自不赘言,单是后期的编辑加工就足以让鄂教授他们废寝忘食。

  鄂教授说,“我们的稿子经过30多位历届、现任校领导亲自审阅,不少篇幅是名家操刀,可谓‘言辞雕琢、笔调流畅’。推敲下,韵味深远;通读后,酣畅淋漓。”在校领导的重视及刘文龙、方家驹、郑师章等教授的倾力相助下,《复旦大学百年志》很快就会与读者见面。

  王增藩:用“倒计时”的方式编写“纪事”

  百年漫漫历程,资料浩如烟海,为了确保进度,王教授带着3名研究生制定了“倒计时表”,以年为期限,定出每月进度,然后再细化至每天,并严格执行。700多天,王教授就这样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中度过。为了抢时间,他没有休息、没有玩乐,连应酬交际、做客吃饭也能推就推。2003年10月,1976年以后的《复旦大学百年纪事》初稿按时完成。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四处征询意见,不断添加修改,完成了《复旦大学百年纪事》二稿、三稿,直至五易其稿。1976年以前的《复旦大学百年纪事》也在王教授及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时完成。

  编撰《复旦大学百年纪事》的两年多里,王教授秉承“实干”精神,收集资料、编写、审定、修改,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在他和组员看来,“为百年校庆编写史志是一件光荣的使命,一生也只经历这一回,苦和累算不了什么。”《复旦大学百年纪事》的出版问世是对他们不辞辛劳工作的最好“回报”。

  刁承湘:他们的帮助激励我们拼命去做好它

  刁教授清楚地记得:70多岁的老党委书记为修志放弃了出国探亲的机会;90多岁的老专家拼出上医大年表,还经常跑到办公室出点子、问进度;80多岁的老人亲自执笔,撰写上医大子弟小学的办学过程;有的成员为了专心投入到修志工作中来,不惜放弃其他单位的返聘机会,因为这是“自己的事”,“有责任做好它”;还有很多现职干部也为《上海医科大学志》的编写付出了大量心血……

  刁教授永远也忘不了,退休干部卜凤占的突然去世,令她十分伤心,而卜凤占还有部分稿子没来得及完成,又令她很着急。此时,卜凤占的老伴对她说:“刁老师,你放心,她没完成的我会帮她写完。”一句朴素的承诺让刁教授深为感动,并暗下决心:“拼命也要写好它”。

  萧辅玢: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编写任务

  “编写组的同志把编写《上海医科大学纪事》作为一项有意义的任务。7位编写组成员中的5位是退而未休的老人,要在一年多时间里,从收集、考订资料开始,编出这么一本书来,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为了完成校党委、校行政交给的任务,大家齐心协力。现在,书出版发行了。我们这一年多的工作有了结果。为学校出力、为中国医学教育史的研究积累资料,再辛苦也值得。”萧老师对《上海医科大学纪事》的编写感慨良多。

  他认为,这部书之所以能及时出版,还要归功于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同志的关心与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没有枫林校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协调,没有原上医档案馆提供的条件,没有为书籍的电脑输入、复印及同各方面联络、沟通而工作的诸多老师的帮助,这部书是不可能及时出版的。

  专家学者评“四书”终审稿

  -金重远:

  我1952年进复旦读书,1959年开始在这里工作。半个多世纪了,读这个东西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事情都出来了,这是件了不起的事。

  -张镜如:

  看了这些书,丰富了自己对学校的认识,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的东西。

  -闻玉梅:

  我提两点想法,一是参加“四书”的编纂委员会我很受教育,学到了历史;二是可以编一本摘要精华本,在摘要里特别要发扬两校的精神。

  -林克:

  出版“四书”不仅仅是为了百年校庆,更是为了弘扬复旦本身的历史,因此要考虑如何把复旦传统精神发挥出来,或在文化、戏剧等各方面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写作“四书”的本意。

  -钱冬生:

  我希望这次“四书”出版后,原来的编写组不要解散,继续对校史研究下去,把它搞精。

  -张薰华:

  这次写学校的历史花了很多心血,但还是应该突出一下主线,特别是突出育人的思想。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