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复旦大学校长妙解复旦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3:20 深圳特区报

  爱国奉献的传统学术独立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追求卓越的理想

  复旦大学校长妙解复旦精神

  【本报上海9月24日电】(记者马信芳)爱国奉献的传统、学术独立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追求卓越的理想。今天上午10时许,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在百年庆典大会上所作
的题为《复旦百年:精神与使命》的演讲中,对复旦精神作出高度概况。

  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昨天上午,来自全球各地130多所知名高校的校长、代表400多人齐聚首,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百年校庆全球校长论坛”。世界著名大学校长如此规模的聚会,恐怕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如此大的手笔,这无疑也是复旦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精神体现。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

复旦就发起了一场关于复旦精神的大讨论。

  “所谓复旦精神,就是复旦人在近百年的奋斗中凝练形成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就是复旦大学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活的灵魂,就是经过百年积淀而成的复旦历史底蕴和品格特征。”

  什么是复旦精神?在过去两年里,广大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或从思想理论高度进行探讨,或从个人感性认知加以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对复旦精神,先贤们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从“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义”的办学宗旨,到“牺牲与服务”精神,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到“正谊明道”校训和“为人群服务”的办学宗旨,无不体现了复旦精神。

  王生洪说,一百年的风雨历程表明,一所大学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复旦在与民族共命运的征途上,丰富了近代大学担负民族兴亡的精神内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精神传统。如何回答新时代提出的课题,复旦精神给予我们的积极提示有二,其一是:大学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其二是:践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大学成为创新基地的重要理念。

  ■相关链接

  校名由来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且含“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之双重寓意,寄托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百年沿革

  复旦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初创时只有8间讲堂,160名学生。1917年,改名为复旦大学。复旦升格大学后学生逐步增加,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18年,时任校长的李登辉先生去南洋集资15万,在江湾买了块地,即是今天复旦之基矗

  复旦1905年创办时为复旦公学,1917年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41年改为“国立”。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随之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学校现有17个学院、共70个系。学科门类更为齐全,其中国家重点学科40个,居全国第三位。

  建校以来,复旦大学共培养了18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包括于右任、邵力子、陈寅恽竺可桢、张志让、李岚清等校友在内的众多杰出人才。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博士生导师74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2人。(马信芳)

  9月24日,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这是参加庆祝大会的嘉宾。新华社发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