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报:台湾人看李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7:51 南方人物周报 | |||||||||
台湾人看李敖 一向宣称要“终老于斯岛”的李敖,为何终于踏访大陆? 李敖的北京演讲,同样引发了海峡对岸不同的评价声音。
-特约撰稿 陈文杰 发自台北 在笔者看来,李敖此次的大陆行,象征着他文化思辨时代的结束,纵横政坛品评人物时代的来临。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台湾舞台太小,李敖耗尽心血在台上献艺,已陷于曲终人未散的困境中难以自拔,浅碟子的台湾,再过数年或许年轻一辈的学子会逐渐淡忘他。 而相对于大陆,李敖并不陌生,却又感到相当疏离,初出政坛的李敖,刻意选择大陆为其文化思辨的告别场所,与大陆学子对话,使他表演的舞台空间,从地狭人稠的台湾,横跨至整个华人世界。所以说李敖的大陆行,象征文坛李敖的结束,政坛李敖的横空出世,并不为过。 此次李敖大陆行,回台必遭不同党派政客的围剿。而他无惧于政客的抨击,于北大、清华等校所做的讲谈,均表现出个人独特风格。比之于连战、宋楚瑜、陈水扁、吕秀莲等人大陆行的小心翼翼,李敖作风之大胆、直率、前卫,实为台湾政坛少见的异数。其幕后的深沉因素,值得知识界、文化界、新闻界探究。 批评李登辉,嘲弄陈水扁 李敖在大陆的言行,与其在台湾言论相比,毕竟“较为收敛”,未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他于北大等校的讲谈,所以在台湾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关键在于李敖角色的转变:文坛的李敖,对敌手辩诘从来都是穷追严打、绝不留情,而政坛的李敖,则是穷寇莫追、为对手保留余地。 在台湾,李敖展现了言论自由的前卫风格,讲词辛辣、机巧百出,常能以人体器官做生动比喻,来揭穿政客的假面具。而他在北大的讲谈,却以人体器官谈言论自由,只见机锋,不见辛辣,有英气,无霸气,也许是环境不同,不能畅所欲言,颇有隔靴搔痒之感。暗示李敖“留有余地”的作为,不愧是纵横政坛的高手。 以台湾实例来说,如李敖批评李登辉大陆政策,运用“手淫台湾、意淫大陆、卖淫美国”的语言技巧,嘲讽李登辉“妨害善良风俗”的作为,在法、理、情上绝对得不到支持。果不其然,李登辉的“两国论”不到五天时间就被迫收回。 再者,李敖嘲弄陈水扁的大陆政策堪称一绝。李敖说,简单地说阿扁对大陆是“勃起不能、挺进不敢、持久不行”,注定大陆政策不可能开花结果。何况陈水扁用“行政院长”谢长廷、“陆委会”主委吴钊燮来搞大陆政策,如果“长挺”、“早泄”(皆用谐音)会有结果,那将是医学上的奇迹。类似李敖这种既诙谐又深刻的评论,令对手很难招架,对李敖又惧、又怕,这才是李敖讲谈的性格。 李敖式的冷批评,拿人体器官作生动比喻,或许有人不认同,但他精准点出李登辉、陈水扁大陆政策的困境所在,的确有几分道理。“不雅”的词汇,“虽不中,亦不远矣”的嘲讽口吻,一向是李敖式的辩诘口语,若要他正经八百地谈“大陆政策”或“言论自由”,绝对看不出李敖的性格。惟有拿人体器官作生动比喻,才能看出李敖“谑而不虐”的真性情。 不做假道学,不学伪君子 李敖的真性情是绝不做假道学,也不学伪君子,他强调“有恩必偿、有仇必报、有钱必拿、有情必爱”,目的是在找真理。所以当他的朋友不容易,做他的对手会更恐怖。是以近观李敖,群众往往被他生动的言语所慑服,殊不知李敖的机巧,不在于口才便给,而在他缜密的思维,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有其魅力。 李敖魅力的来源,出自于他的广博知识,所谓“广博知识”,与李敖的生活和阅读习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