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NGO考验中国政府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5:17 公益时报

  国际NGO考验中国政府智慧- 刘佑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际NGO正在稍稍地大规模进入中国。

  这个大规模,是从整体数量来说,而不是说的个体的规模。这种大规模,从民政部的登记管理部门是看不出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无法正常地在民政部进行注册登记。他们宁愿选
择到工商部门去注册,再绕道直接向税务部门申请免税,或者宁愿不免税。

  一惯低调,是国际NGO的作风。至少,在他们进入中国初期是这样的。

  但随着其自身力量的发展、所在国环境的变化,国际NGO一般会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发出自己的独立声音;而行事独立、执著和富有激情,是全世界所有NGO的胎记。对这种激情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可能会使其走向极端。发生在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颜色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对待国际NGO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态度过于爱昧,是导致国际NGO在中国一方面地位尴尬,另一方面又因疏于管理而处于无序状态的主要原因。

  国际NGO在人道主义和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也正是基于此,中国政府对国际NGO进入中国,基本上采取一种默许和鼓励的态度。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态度。因为建立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中国需要大量国际援助。

  无论在哪个偏远的地区,在那些中国精英们无暇或者不愿意涉足的地方,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国际NGO组织的足迹。对这种脚踏实地的“布道”,我们除了报以敬佩,还能够说什么呢?

  其实,中央政府的许多部门,也早就在与许多国际NGO打交道,甚至在中国许多法律的出台背后,我们也能够发现国际NGO的痕迹。比如,在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我们就发现了这种合作。还有民间组织法律方面,国务院法制办也有与欧盟NGO的合作事实。福特基金会甚至与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等多家部门有合作关系与具体项目。

  不久前的“全球消除贫困联盟·中国”,可以算作一个标志。因为这个活动是由七家国际NGO与一家国内NGO联合发起的。在后来的宣传中,七家国际NGO似乎都并不忌讳媒体称之为“7+1”发起模式,宣称这个活动是他们组织的,他们才是主角,而国内的那一家发起单位只是配角。七个国际组织在中国振臂一呼,就能够召集国内160多家NGO参加,我认为这是国际NGO开始在中国浮出水面,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标志。

  对任何国际NGO,中国各部门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他们给钱,我们欢迎;给一些技术与经验,我们也接受;对其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播,我们基本上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对于他们从事

维权活动特别是与政治有关的活动,绝对禁止。而NGO的一切行为,又恰恰是基于他们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体系之上。

  如果国际NGO在中国的数量真如学者们估计的那样多达6000家,中国政府就必须正视并重视这股力量了。是关上大门,挡住国际NGO潮流;还是张开双臂,拥抱国际NGO的进入?是放任不管,继续让这种尴尬现状延续;还是提早加以引导,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正轨?这是考验中国政治家们智慧的时候了。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