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南航专家为飞船设计“减振外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0:58 现代快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研究所的顾仲权教授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奋斗了几十年,“神五”的“减振外套”就是以他为主的课题组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攻关设计出来的。多年来,顾仲权一直都是在实验室里默默地奉献,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过自己的研究事业。昨天,快报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倾听他们如何为神舟飞船设计“减振外套”——减振器。

  直立运输飞船抗振是关键

  不少人都看到,神六已经威武耸立在发射中心,整装待发。殊不知神六载人火箭从厂房到发射中心还有1.5公里的距离,在这段距离中,神六是“站”着运至发射中心。据悉,中国设计的火箭一般长60米以上,宽不过3米,在这么长的距离中,挺拔的火箭如何躲过地面颠簸以及高空风吹,从而非常平稳地达到发射中心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以顾仲权为首的课题组所设计的“减振器”作用有多大?从实际运用来看,一个物体一旦受到外力作用而振动时,将一直振动很久才停止下来,但若使用“减振器”后,几乎看不出有振动。

  “有时满脑子都想着它”

  顾仲权告诉记者,他们设计课题为“长2-F垂直运输过程中振动控制”,“长2”是运载

火箭,而后缀“F”则显示它是载人火箭。1995年-1997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如期交付了“调谐质量阻尼器”。1998年5月,顺利通过了有关方面的检验。回想起那两年的研究,顾教授称,航天研究必须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有时候,他上床休息了,脑子还在运转,想着如何才能把技术上做得更加完美,

  据悉,为了保证火箭的安全,有关方面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首先“减振器”要严格控制在700公斤以下,因为过重的器材必然让火箭“超重”;其次,当火箭运送到发射中心后,卸除“减振外套”必须要干净利落,还火箭本来面目。其间,不能对火箭有丝毫损伤。

  顾仲权回忆,他和课题组的成员日夜实验,终于想出了拼装“减振器”的办法,将减振器“套”在火箭顶端,脱卸时,只要一拉机关,很快就能脱落下来。设计中,他们又遇到另一个难题,“减振器”内需要一个长800厘米优质弹簧,可在当时,全国还没有这样的弹簧。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把两个400厘米长的弹簧连接起来,效果反而更好,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连线采访其他幕后英雄

  无论是神六还是神五,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凝聚了好几代专家的心血,而且,他们大多都是幕后英雄。有的专家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研制或生产的其实就是神舟飞船的重要部件;有的专家尽管本人知道,但鉴于保密需要,也不能与别人哪怕是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除了顾仲权外,南航还有很多神舟幕后英雄。昨天上午,记者还连线采访了南航另一位正在北京出差的周建江教授,他的课题项目是“神舟返回舱——目标特性分析”,主要解决神舟飞船从宇宙返回地球后,地面工作人员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舱的降落地点。

  南航王利荣教授日前告诉记者说:“卫星、载人飞船能否顺利发射升天,其中蕴涵了众多的科技难关;但其后的返回科技含量同样很高,而且非常重要。中国目前已经进行了20次航天器的发射和返回,其中19次都在既定的范围内着陆,且很快被地面装置搜索到准确的位置,因此,可以说,中国航天器的返回能力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周建江解释,宇航员回来后,若一切正常的话,应该在预定范围内降落,但着其中有太多不可预知的方面,有可能在预定区域之外相当远的地方降落,这就需要地面雷达在很大的范围内都必须没有盲区。这就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对返回舱目标特性的精确计算,然后把这种精确度赋予雷达运做。他们从事的正是这项研究。    快报记者 刘峻 李学芹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新进展,与航天员一同感受神秘太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