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中国5位著名航天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1:56 北方新报
中国5位著名航天专家

黄春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5位著名航天专家

刘竹生


  黄春平:从苦孩子到火箭专家

  黄春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1938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专家,再入飞行器技术开拓者之一。他先后参加9种再入飞行器和4种火箭的研制,首次实现再入飞行器的局部回收、多项升级换代和重大技术突破。

  火箭,甜蜜的事业。这是当记者走近运载火箭这项被喻为不可失败的事业之后,获得的又一种解读。这,来自于黄春平极富感染力的笑容。讲到他所领导研制的神箭——送神舟飞船上天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时,65岁的黄春平禁不住眉飞色舞,深埋在笑纹中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从那满眼的笑意中,人们读懂了深藏于其中的含义——对于一个热爱事业如同生命的航天人来说,工作,就是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1999~2002年,神舟飞船4次发射,黄春平哭了3回。那次大哭,是在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之后。全新的长征二号F运载

火箭,全新的乘客——神舟飞船。这对于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和所有的航天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尤其艰苦的考验。于是,在长征火箭扶摇直上、飞船准确入轨之后,欢呼的人们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科学家,望着神箭飞越的夜空,放声大哭,泪湿襟衫。

  或许,正是这种释放型的个性,给了黄春平在几十载航天生涯中承载巨大挑战和压力的力量。

  黄春平生于贫困,长于磨难。小时候,家里住的房子是用250公斤稻谷抵押来的,种的地是租别人的。年仅7岁的黄春平跟着叔叔来到福州,干些洗碗摆桌之类的杂活贴补家用。直到12岁,黄春平才进入小学。3年后,父亲病故,母亲给别人做保姆,刚上初中一年级的黄春平,每天赤脚奔波在家和五六公里外的学校之间,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2003年元宵节,应福州市委邀请回乡探亲的黄春平,为家乡捐款5万元,以帮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他说,关于大学生活的回忆,除了无数个苦读的夜晚和生活的拮据,更多的是感激。黄春平说:“从初中到大学,我完成学业全靠国家的助学金,所以我一直对国家心存感激,唯有为国尽力,才觉踏实。”

  记者 于跃

  刘竹生:妙手雕琢火箭

  刘竹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193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捆绑分离技术的开拓者,他研究成功的助推器、捆绑分离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一项空白,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运载火箭捆绑技术的国家。

  名如其人,刘竹生身材挺拔,气质清雅。他制作的毛主席像具有专业水平。天长日久,由艺术而生的细腻、内敛和敏锐,已经成为刘竹生个性中最鲜明的部分,

  20年前,中国第一枚捆绑式火箭“长二捆”的研制刚刚起步。一次,负责捆绑分离技术的刘竹生为了说明自己的想法,随手画出了一张30:1的火箭结构图,竟然被不少人误以为是正式的设计图。当时,火箭还没有设计方案,这般细致入微的结构图,自然让人吃惊。

  潜移默化,多年绘画所培育的空间思维,赋予了他比别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深邃的洞察力。刘竹生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火箭设计工作不无裨益——不管多复杂的问题,画图、读图,立即一目了然。“或许这就是触类旁通吧。”刘竹生说。

  在刘竹生眼里,火箭是有灵性的。“只要善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发射前夕,他常常抚摸着火箭箭体难舍难离。

  儿时的刘竹生也曾经幻想飞天探究茫茫宇宙,但是他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妙手丹青的艺术家。命运的安排,让这个想要雕琢艺术的孩子成了雕琢火箭的航天人。

  或许,那托举着中国首艘载人飞船一冲九天的神箭,就是他最完美的作品。

  记者 晓月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新进展,与航天员一同感受神秘太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