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让载人航天造福全人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11:2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李宣良)从1961年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以来,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马拉松”,载人航天将人类社会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宇宙空间,人类活动疆域的每一次拓展,都大大增强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航天技术已经从单纯的信息开发,向信息、材料和能源的综合开发过渡。空间材料加工、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诱导育种,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月球资源开发等,为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提供了广阔舞台。 空间技术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从太空中对地球开展资源的调查与监测、预测全球环境的变化、监测气象和局部环境的变化、监测洪涝、地震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早已成为现实。开发新的资源,向其他星球移民,减轻地球的人口压力,也已不是梦想。 也许更重要的是,载人航天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启迪了人类对自身家园、自身命运更加理性的思考。 美苏争霸为核心的冷战本来是载人航天事业的发端。但如今,美俄两国携手共建太空站,在太空事业上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事实,便是对那段历史最深刻的讽刺。 一位评论家说,这种思考未必是冷战终结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客观上,航天科技的日益完善作为人类攀登科技高峰的文明成果铭刻于史册,就像永恒的星光,照出冷战、大国争霸的浅薄和愚蠢。 21世纪是人类探索与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新世纪。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时期,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让载人航天造福全人类。 在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之后,第一位进入太空炎黄子孙——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王赣骏博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人只有走出地球之后,“才会特别觉得对地球有感情。这是一个家,人类共有的家,没有边界,没有国界。作为地球的一名成员,每个人对地球都有责任,都有责任让将来的子孙过得更好”。 “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两年前,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在太空说出的话语,至今仍在震动着世界的耳膜。“太空之旅没有国界,神舟五号飞船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当时这样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王肇中说,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是全人类进步、和平与发展的福音,有助于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缓解地球面临的自然压力、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今天,随着神舟六号在太空中的多天飞行,中国人再一次从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对人类的责任——共同享受世界文明成果,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完)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