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神六发射第五天航天人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0:1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黄明、田兆运、孙彦新)

  关键词:问候同胞、安全返回、自主创新、和平利用

  “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

  ——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

  

  背景:10月16日8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与航天员对话,航天员在太空中问候同胞。

  “航天员健康地出舱,这是我们最关心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背景:载人飞船的发射段和返回段,都是风险比较大的。作为总设计师最关注的还是航天员的安全,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比其他方面都要多得多。

  “航天员将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

  

  背景:我国载人航天着陆场系统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在神舟五号任务中,着陆场系统已经做到舱落人到,前后不超过半分钟。着陆场系统已经为神舟六号飞船和航天员铺设好了“返乡通道”,有能力及时发现、安全回收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

  “我们已做好随时迎接飞船返回的准备。”

  ——酒泉副着陆场陆上应急救生大队大队长朱亚斌

   背景:酒泉副着陆场包括空中分队和地面分队,空中有4架直升机和一架用于运送空降兵的运八飞机,地面分队由7台特种车辆组成。

  “航天员始终是载人航天工程中最宝贵的部分,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刘新民

   背景:航天员着陆时,我们将通过五大步骤确保航天员得到及时救援。

  “神舟六号发出的信息是,中国有整合技术而后取得突破的能力。”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太空分析家戴维·贝克

  

  背景:中国连续两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并实现一人一天到两人多天的飞行突破,已不是单项技术上的突破,而在于能够将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工作。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完全是另辟蹊径。”

  ——法国达索集团航天分部的公关主任菲利普·库埃

  

  背景:像俄罗斯联盟号一样,神舟六号采用了

火箭发射方式和圆形舱,它比
航天飞机
要便宜得多,而且也较安全,技术较成熟。但
发动机
等技术却与联盟号完全不一样,更灵巧,也更经济。中国设计的轨道舱虽然小,但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说可以具有相近的功能,成本却比国际空间站低很多。

  “中国是完全独立自主制定出开发太空计划的。”

  ——俄罗斯宇航局对外合作部主任、航天专家科洛佳

   背景:目前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仅限于非载人项目,中国并没有采用俄罗斯的太空技术。

  “中国的成功给世界航天界带来了新的信心。”

  ——日本航天第一人、未来科学馆馆长毛利卫

  

  背景:毛利卫认为,中国从一开始强调坚持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方向,他完全支持。两位宇航员要脱去宇航服进行一系列试验,这是中国迈出的新的一步,希望能够对宇宙科学做出贡献。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正在快速赶上。”

  ——美国著名航天战略专家乔安·约翰逊—弗里瑟教授

  

  背景:神舟飞船每一艘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多数技术源自中国的独创研究,尤其是神舟飞船轨道舱,能在返回舱回到地面后继续运行几个月,表明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立探索。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说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欧洲宇航局对外关系司司长勒内·奥斯特林克

   背景:欧中之间已就伽利略计划、遥感技术等开展了成功的合作,欧洲宇航局希望继续与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寻求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的可能性。(完)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