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目击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8:35 环球时报 | |||||||||
神舟六号飞船10月12日上午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来自各个地面测控站和测量船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洪亮有力的报告声接连不断:“发现目标!”“跟踪正常!”……这里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神经中枢”。 从火箭托举神舟六号升空,一直到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地面向飞船发出的每一条指令,注入的每一组数据,都在这里全程指挥。飞控中心通过遍布国内外的10个地面测控站
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组建,目前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个现代化飞控中心。 飞控大厅正前方是一个长12米、宽4米的大屏幕,一分为四,左右相连。其中最右边的一幅被称为“上帝之眼”,以三维动画形式显示飞船及其飞行实况,形象逼真。它们与显示工作站和显示工作台构成了大规模的双网结构网络系统。 从大厅往左,是中心计算机主机房。这里集指挥通信、信息处理、监控显示、控制计算等功能于一体,担负的任务包括飞船的遥测数据接收、处理和显示,遥控指令和数据注入实施,轨道计算和确定,飞船返回控制监视和搜救指挥等等,是航天员的“生命通道”。 在大厅右侧,通信机房、数据传输机房等与不远处办公大楼内的光纤网和分组交换设备连成一体,并与设在郊外的卫星地面通信站构成了航天发射任务中的通信枢纽。通过这一枢纽,中心可与太空飞行器遥相呼应,实现天地通话;还可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各地面测控站及远望号测量船连成一“线”,牢牢牵住飘在太空的“风筝”。 身着海蓝色防静电工作服的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监视着荧屏上一行行流动的数字,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偌大的指挥大厅内,除了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便只有指挥调度员向测控站下达口令的声音。经过技术攻关,指令注入2秒钟后即可送达飞船。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14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杨冰谢波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