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科普专家季燕江做客新浪聊神舟六号返回(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9:59 新浪网
科普专家季燕江做客新浪聊神舟六号返回(实录)

季燕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科普专家季燕江做客新浪聊神舟六号返回(实录)

嘉宾主持宋晓军(左)与季燕江


  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新浪网特邀科普专家季燕江对神六返回进行解读。

  宋晓军: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早晨4点33分的时候,神舟六号飞船成功着陆,以及五点半的时候,宇航员安全出舱,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了,我们在五点的时候,请了一位卫星专家柴勇来与大家进行交流,现在我们请北京科技大学季燕江,也是一位科
普专家来与网友就神舟六号着陆的情况,以及整个5天来的飞行,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科学方面的东西,进行交流。因为季燕江先生是咱们的科普专家,我这里再说一下,他原来是新浪网最早的员工,咱们所有的搜索的功能都是由他来创建的,新浪网的创建者之一。后来由于他个人的科学理想,后来到大学里面去搞科学工作了。所以说他既熟悉互联网也熟悉航空航天的相关的科普知识。

  我刚才跟季先生交流的时候,他说他早晨起来也看到了这一幕,我们先请季先生跟广大网友谈一下作为一个科普专家,一个大学教师,自己对

神舟六号这样的5天来的飞行,包括安全着陆的体会,您谈一下?

  季燕江:好,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也非常感谢新浪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广大网友交流。那么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其实也称不上专家了,更多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航天迷,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关注这样的一个事情。

  那么这样的一个事情,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应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其实我一直都是有这样一个梦想,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比如说美国的航天飞机,前苏联的太空站频繁去太空,而且也发生了一些可以说是在历史上可以留下很光辉一页的事件,比如说挑战者号失事的事件,我们可以说是它是失败的案例,但是这样的一些事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或者说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应当都是一个比较大的触动,这个触动就是说,我们看人类有这么伟大的精神,有这么伟大的力量,它的这种追求,往太空去发展,这样一种追求可以说是一种很神圣的感觉,而且你会觉得他是从古代到今天,那么所有人类有知识的,然后有智慧的人可能一直在追求一种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发展自己,然后挑战自己的极限,去认识我们的自然界,然后改进我们的生活,让世界生活的更美好。

  这样的一个事情,我作为一个航天迷关注航天的新闻,关注一些事情,我逐渐就会有这样的诋毁,并且我会感觉中国作为自己的祖国,我特别可以说是梦想,当然我觉得是这样的,当时我真的是在梦里梦到我们自己的长征

火箭,样子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它是发射升空,把我们的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样的事情我今天想起来好象是在昨天发生一样。过了十几年20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并且已经实现两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这么多年,航天工作者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圆了我这样一个太空迷的一个梦想。我想有我这样感慨的人应该有很多,在我们国内有很多军事迷,航天迷,航空迷,他们在看一些报刊杂志,读一些新闻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说我们看到像美国,前苏联,他们有很多工程上的奇迹,当然我们说航天飞机,说航空母舰都可以说是战争的武器,同时也是科学和工程的奇迹。这些奇迹都是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聪明才智的一个象征,如果说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能够走在世界前面的话,能够代表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新的浪潮,能够

  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话,我想中国人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比如说我们现在有神舟飞船,我们会觉得在载人航天史上其实会留下自己的一笔这样的一个可以说是科学的遗产,同时也是工程的遗产,同时也是文化的遗产。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我在课堂上是教授物理学,我们知道航空航天,或者说载人航天工程,知道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果从小的地方说,主要应当说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我们在叙述它整个的飞行过程的,从上天、变轨,飞行过程中制动,经过一个通讯上黑障的时期,然后再开伞回来,这里面有很多物理问题,当然主要我认为可以说是经典力学的问题,从物理教学来讲,可以变成真是的,课堂上可以举例子的很生动的例子。

  我们以后讲课的时候不用再举书上刻板的例题,我们载人航天可以编成很多的例子来教我们的大学生,有时候讲科普,科普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比如说对于普通人,或者说对于中小学生,有的时候可能是告诉他一些知识,告诉他一些名词,讲给他一些故事。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告诉他,我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知识的,建一个物理模型,可以算出来,一个参数可以和航天飞船的参数是可以比较的。让我们了解为什么学这个是很有帮助的。这次飞行或者说以后历次的神舟的飞行可能都会给我提出这样的一个任务。仔细考虑里面发生的一些物理过程,有些物理过程是可以告诉我们的大学生,然后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其实你用力学的知识也能够解决,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宋晓军:刚才季先生说了他主要是教物理学的,我们网友也有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他们说这次着陆的地点比神舟五离预定的地点近得多,也就是说一公里多一点,上次是4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在空间的这样一个力学的角度,因为卫星返回的时候,回收舱返回的时候,要通过非常复杂的力学的计算,这一次计算的非常的精准,前面有5次有前4次没有载人,后面这两次载人,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从力学的角度来讲,咱们这次的返回是不是达到了一个物理力学计算的最佳结果呢?

  季燕江:我觉得是这样的,刚才我说如果讲载人航天的话,主要其实用到了牛顿力学,或者说经典力学的知识,如果考虑真正完成这样的一个工作的话,你会发现,如果你只是简单会牛顿的定律,这个问题还很复杂,复杂在计算的角度,像神舟飞船飞行的过程,有很多参数,那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很多物理的因素,比如说阻力的因素,在降落的过程中,打开降落伞,在打开降落伞之前还有一个制动的过程,这些因素非常多,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程不会解出解决的,比如说在中学的时候,算出抛物线或者是轨迹,真正要计算的时候,会把很多都考虑进去,列出更加复杂的方程,我们就不是简单的物理学的问题,我们要用到计算机科学的问题,我们要把所需要的信息采集进去,飞船飞行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往下落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往下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这些轨迹都会有影响,这些公式可能我们通过计算出来有一些理论的公式,有一些不是,有一些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得到一些经验的公式,这些公式如果我们的控制系统,或者说我们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这些系统要很先进,计算的要很快。另外如果我们每一次都做这样的飞行,一系列的经验公式在每一次飞行之后都会得到一个修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过程相当于一次又一次的科学实验,每一次科学实验又会多得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都会放到控制飞行的一系列方程里面,这个方程会得到改进。

  如果从计算的角度讲,我们会认为计算机的技术,或者说电子学在里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从学知识的角度,经典力学不足够了,可能要学到量子力学和办导体力学,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用到计算机,一系列先进的电子器件,传感器等等,从科学角度讲,应该是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这些基本理论是这些东西的一个成果,一个成就。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