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季燕江做客新浪聊神舟六号返回(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9:59 新浪网 | |||||||||
宋晓军:说到文化,我们知道美国在载人航天没有成功之前,55年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就开始设计成一种为太空给儿童设计了一个太空的乐园,叫太空乐园,那个实际上离61年载人航天飞船上去还有5年到6年的时间。后来同时在它的载人航天上去以后,在到它的阿波罗登月之间这8年之间,产生了大量的太空音乐,应该说这种太空元素给美国的流行音乐,或者是摇滚乐,当然我们知道的,现在一直在排行榜上,没有人超过他的,像《爱月亮》,当时的上榜时候是740多周,成为了摇滚乐的经典,当然还拍了太空电影,培养了有40多年的
季燕江:其实刚才你说起这个问题,我立刻想到《丁丁历险记》里面专门有一个飞向月球。我理解如果这样的太空文化的话,背后其实应当说是我们对科学,或者说对于人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渴望,我们讲文化的内涵也好,或者背后的驱动力也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应当是全社会的事情,你没有办法说这样的一个事情,我们讲神舟飞船上天,它是航天工作者的事情,跟其他人没有关系,或者说稍微广一些是科学工作者,从事教育人的事情,跟我也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理解都是有偏颇的。如果我们要形成这样的太空文化,或者说我们形成这样一个对于未知的科学探索的事情,保持这样的好奇心,对这样的事情有一种去探索,去向往的情绪的话,它的形成是需要整个社会去参与,或者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自己的责任。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其实你发现很多问题,几乎你讲述的每一堂课,如果你想去和神舟飞船去结合的话,你发现只要你往这方面动脑筋都是可以结合的。如果你不是教师,你是学生的话,你会觉得从课外阅读的角度,你会觉得这方面的书可以自己去找很多的书去读,读完之后,其实可以去和其他的同学去交流,去讨论,或者说我其实想到另外一个事情,就是说当载人火箭这样的一个概念刚刚出来的时候,当时在美国,在德国,以及在俄国会形成很多民间的小团体,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比如说没有国家去立一个项目,也没有说有一个知名的科学家,说我们应该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是纯粹的一些民间的一些人士,当然这些民间人士是受到良好的科学训练,他本身掌握了很多的科学知识,他觉得这样的事情很有意思,他会设计很多概念的飞行器。 我们今天讲到有飞船上天,有航天飞机,其实在这之前民间小组会设计千奇百怪的概念飞行器,有很多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或者说很难见到的,这里面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一种精神,这样的一种精神其实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就讲太空探索的话,跟很多学科都有关系。 举一个例子,现在中国载人飞船上天了,下一步是空间站,再往大一些想,回到月球,建立一个月球的基地,我们再重新回到月球的话,不想阿波罗登月一样,只是简单的宣称人类可以迈出一个角度,走到另外一个星球。我们到月球可以建立一个基地,是可以供我们进行科学工作的,再进一步想我们登陆火星,这样的事件和很多学科都有关系。如果你解决一个新的飞行,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跟现在不一样,比如说如果飞到火星,来回应该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应该需要一种很循环的装置,做比较小的微型的生物圈,这样的保障系统,我们即便在空间站都是没有用的。在这里面,每一个学科的人,每一个知识背景的人,你的知识都会得到发挥和创造,不能说我自己研究人员去思考这个事情。可以像载人航天的早期,像火箭俱乐部一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我们登陆火星需要什么样的团队和知识,是不是需要向其他人推广这个理念,人类需要去火星,为什么去火星,那里面有什么,可以获得什么机遇,如果你是做市场推广的人,这里面的知识在这里面可以得到一个应用,或者说在这 里面都会有一席之地。我们讲太空文化,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如果你想参与,马上就可以参与。 宋晓军:刚才季老实说的非常好,实际上航天这一块,不光是火箭、飞船,跟很多很多的科技都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注意到我这里有一个东西,因为这是我们给环球杂志做的一篇稿子,叫全球网友侃神六,还没有发,我可以念一段,在日本网站上一个日本网友说的话,据美国有限电视网报道,中国神舟六号主要基于俄罗斯,尽管中国做了很多改进,但中国还是从莫斯科购买了包括宇航服生命维持系统,以及其他的宇航设备,中间还说了一些中国怎么怎么样,后面就是说如果日本也购买了这些东西会怎么样呢?我觉得这个话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示,我们确实飞船上还有一些原器件是靠别人制造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飞船整体的系统设计是中国人的,如果我们喜欢飞船的年轻人,应该记住这位日本网友的话,当然了肯定会记住。因为我们知道还有一个消息,路透社报道,今天日本的首相小泉在今天已经参拜了靖国神社,我们的宇航服等等东西,都需要我们的努力,在中国文化诞生的同时,那些原器件上面要打上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我想这也是季老师在教同学的时候,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我们的自豪感具体的体现。 您认为航天这一块,包括您在大学任教,涉及这么多原器件,高科技、原材料的制造,您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我们虽然非常快,两年之内就把一个人,两个人,这比前苏联和美国的进程都非常快,在制造这一块,我们现在的差距在哪里? 季燕江:如果我们讲航天技术的话,你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些所谓的关键技术。比如说材料技术非常关键,如果飞船上天,火箭上天,涉及的技术我要用尽量轻的火箭发射尽量多的有效的载荷上天,这里面的矛盾,就是说我要既省钱,同时还要安全把航天员送上去,你会发现这里面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所谓的材料技术,也就是说如果说你能够在比如说火箭发动机,应当是承受一个高温高压的过程,如果你能制造出更加承受压力的话,火箭的推力就变大,如果你火箭做的更轻,可以满足你物理的需求的话,就意味着你的效率更高。比如说我们在返回的时候,飞船里面有防热层,这个也是一个特殊的材料,如果说我们这种材料也是能够做到更轻,高薄也能够抵挡这么高的温度的话,意味着说我们在飞船里面可以装上更多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讲现在的航天技术,我们会想到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材料技术就是关键的技术。另外还可以举一些半导体技术,你会发现我们在飞船的飞行过程中,很多都是涉及到飞行控制,要用计算机的,计算机传感器这一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技术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我们说作为发展载人飞船,有一句老话,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搞航天飞机呢?有一种说法,如果发展航天飞机需要解决好两个事情,一个事情要求你在大气层飞行的飞机技术,或者说飞行器技术要非常好,另一个要求你的火箭技术要非常好。在这里面你发现飞机的技术,飞机的喷气发动机的技术比火箭要求更高。举一个例子来说,苏联或者是俄罗斯,这个战斗机,从各项性能来说,和美国F15和F16差不多,有些关键技术是不如美国的战斗机的。比如说发动机大修的寿命,为什么这个发动机大修的寿命会不如美国的发动机呢?我们会认为可能还是材料的问题。如果你这个材料更过关,在承受高温高压的时候,这个寿命会更长。从这个方面如果讲科学研究的话,我会认为我们国家在材 料科学方面,在半导体科学方面,这些领域应当就是更加努力。 宋晓军:电视上已经放了这些画面,现在已经把飞船吊走了,我们聊天的时间也到了,今天我们相信这个特殊的日子,跟发射一样的令人激动,下午的17点的时候,我们还会请航天专家来进行聊天,今天的聊天就到此结束,在这里我们也感谢季燕江老师,在百忙之中,特别是这么早起来来跟网友做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跟航天有关的一些科学的话题的交流,聊天到此结束,各位网友再见。 季燕江: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