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从神六返回看上海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5:18 新民晚报

  今晨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中,发射和返回是最关键、风险最大的环节。”中国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研究员潘厚任事后评价说。因为在返回段飞船外表温度高达1600多摄氏度,而舱内还要保持在20多摄氏度,这一环节很关键。飞船离地80公里到40公里时进入“黑障区”,无线电通信中断,这个阶段最令人紧张。

  今天上午,上海航天局的专家向记者表示,飞船关键在于既能上得去又能回得来。最后时刻,“神六”上的推进分系统等“上海研制”功不可没。

  “感觉器官”运作正常

  今晨4时02分,飞船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4时05分,飞船跟踪信息正常,传回的返回舱内航天员图像清晰稳定……在“神六”飞船七大系统中,测控与通信系统至关重要,好比是航天器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神六”的这套感觉器官大部分都诞生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杜绝大气层打“水漂”

  以不同姿态翱翔于太空的不同轨道,飞船需要巨大的动力源泉。为其飞行和姿态控制提供动力部分的,名叫“推进分系统”,包括大大小小的

发动机52个,全属上海制造。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员韩宏印说,“神六”在返回地面前,轨道控制发动机使飞船再次变轨,飞船速度减缓,从距地343公里的圆轨道下降到距地140多公里处,以便推进舱和轨道舱分离。而姿态发动机则时刻保持着返回舱姿态稳定,因为返回舱的入轨姿态和角度万一不对,就有可能被大气层“弹”回太空,就像在水面上打个“水漂”一样。

  着陆速度每秒2米

  据长征四号乙

火箭总指挥、总设计李相荣介绍,穿越电离层造成的“黑障”后,返回舱的一个舱盖自动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相继打开,主伞将返回舱的着陆速度一下子降到每秒10米。

  为防止降落伞“兜住”地面大风,造成返回舱着地后翻滚,因此返回舱在距离地面还有一二米的时候,会自动切割返回舱的伞绳。几乎同时,返回舱底部的4个由上海研制的缓冲发动机瞬间启动,把3吨半重的返回舱减速到每秒2米。

  “老牛”被牵了牛鼻子

  在“神舟”飞船的52个发动机里,有4台2500牛顿的推力最大,这被上海航天人称为“老牛”的家伙真名叫高空轨道发动机,2头“老牛”能让飞船变轨,4头“老牛”合力能保证高空救生逃逸。

  在地面试验阶段,“老牛”也发“牛脾气”,烧坏了自己。最后,上海航天801所的科研人员运用抑制高频燃烧不稳定的技术,赋予发动机动态燃烧稳定的品质,“老牛”的牛鼻子总算被牵住了。本报记者胡晓晶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