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北京晚报神六特刊——贺表:普天同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7:26 北京晚报

  天人合一仗神六

  神六飞天全记录

  10月12日

  5时30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出征仪式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温家宝、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为航天员送行。

  6时19分:两名航天员在舱内就座。

  6时22分:两名航天员用束缚带将自己固定好,将航天服上的各种管线与飞船连接。

  6时24分:费俊龙调试指挥棒的长度,并试着操作仪表盘。

  6时25分:两名航天员在舱内看飞行手册。此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指控大厅内,工作人员已各就各位。

  6时30分:两名航天员开始穿上一些防护设备。

  6时32分:两名航天员把身体姿势调整成起飞时的状态。

  6时33分:戴上飞行手套。

  6时34分:合上航天服面窗。

  6时50分:返回舱舱门关闭,进行舱门检漏。

  8时许: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等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

  8时27分:发射塔架全部打开,火箭飞船全部露出。

  8时45分:温家宝、李长春、罗干等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观看发射实况。

  8时45分:航天员费俊龙报告15分钟准备完毕。

  8时51分:飞控中心通报点火时间:9时0分0秒。

  “我是第三个馒头。”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时,59岁的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11年后,当他70高龄时,神舟五号终于实现中国人的首次载人航天。戚发轫说,别人看来,这一历史在我们手中创造,实际上,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举例:“人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没什么感觉,第二个馒头垫了个底,到第三个馒头就饱了。看上去功劳是第三个馒头的,可没有前两个馒头怎么行?”

  “一堂课哪怕只能激起一个孩子对航天的兴趣,我也就满足了。”

  66岁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讲航天。

  “那时候人太多了,等轮到我们的时候,那都挤得不得了,能抱一下已经不错了。”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聂海胜在之前参加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时回忆自己迎接杨利伟凯旋归来的时刻说。

  “神舟六号飞天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竞争方面,制造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人民日报》题为“从神舟六号飞天看中国制造”的文章指出神舟六号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意义。“发射火箭就像孩子每次考试都考100分,高兴是高兴,但是习惯了,不会太激动。”

  一名东风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比喻,他说发射卫星和火箭对于航天城的人们,就像相濡以沫多年的亲人,可能激情不复,但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提出‘操作零失误’,有人质疑说,人的操作怎么可能没有失误呢?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树立零失误的目标,但他们的确做到了。现在的训练中,想让航天员犯点错误都难。”

  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回忆和聂海胜一起搭档训练的日子。

  “从飞船成功发射一直要等到航天员成功返回,我的心中装着的千百块石头,才能一块一块落地。”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今天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第一步计划胜利完成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一人一天’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从技术创新到组织实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将继续考核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继续进行空间科学试验,继续完善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为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直至实现‘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10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题为《迈向太空的新起点》的评论员文章中指出。

  在人类迈向太空的航程中,并不缺少中国人的身影———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毛泽东曾经略带些忧伤地说:“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但在13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太空中传来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新华社10月12日在评论文章《中国稳步迈向太空时代》中回忆了中国航天历程的这一转折时刻。

  “看到:全世界人民的微笑!”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新浪网联合调查中,一个网友在“您向往太空旅行吗?如果您是航天员,您到太空最想看到地球上的什么?”的提问一栏中写道。

  “我从航天城走出来,我是军人的孩子,我在教室里看神五升空的时候,我流下了眼泪,不管同学的惊讶,不管我是男子汉,因为我曾是航天人,我真心的祝福神舟六号的登空之旅圆满成功!”

  《北京晚报》短讯平台上手机号码为135××××5247的读者留言说。

  本报评论 下一个脚印从酒泉出发,到内蒙古回家,神舟六号留给世界一个完美的轨迹。自汉朝建立酒泉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酒泉一直是连通亚欧两大洲的丝绸之路上的要塞。

  绵延千年、仰望苍穹的古丝绸之路记忆着中华文明第一次向世界打开的大门。“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诗人浪漫豪情承启无限的时空遐想。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今天,酒泉成为了中国距离太空最近的地方。

  在这里,天门洞开,天地通心。

  5天,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回家的路有多远,思乡的牵挂就有多长。

  2000年前酒泉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跨越欧亚大陆的传播,而在5天前,酒泉又一次见证了中华文明向外太空探索的历史时刻。

  投笔从戎的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由于年老上书东汉皇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要求离开西域。公元102年,班超终于奉命返回洛阳,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身后丝绸之路的大门却渐渐关闭。在班超回归洛阳的1300年之后,哥伦布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如果没有人紧随哥伦布的脚步,那么现在的世界又会怎样?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凯旋,中国航天事业6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神舟六号担负着检验我国“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能力的使命。这是中国人真正尝试太空生活的开端,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就像神舟升空一级级地接力助推一样,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更广阔的太空进军。这一次几代中国人推开的天门将再不会关闭。

  回家的路有多长,我们的天地就有多宽。2004年,中国启动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美国“

发现号”前任务专家安德鲁·托马斯预言:“月球的下一个脚印是中国的。”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下一次,我们欢迎嫦娥回家。沈沣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