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神舟六号飞船系统顾问郑松辉聊神六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21:05 新浪网

  郑松辉:这位网友提的问题难住了我,我本人不是航天医学专家,再加上我们是在飞控中心,看到聂海胜跟费俊龙两位航天员出来以后,从精神状态来讲,还是不错的。然后他就坐上一个椅子,大家就抬走了。后面的事情,他们吃什么,我们也看不见。

  主持人:确实我们从电视的画面上没有看到,因为我当时是联线了前方的一个记者,可能网友也看到了这个联线的内容。

  郑松辉:就是吃了那个方便面?

  主持人:对。

  郑松辉:也有可能,因为太空食品是高能量的食品,可能味道并不像咱们平时现炒现做的那样,回来以后,赶到那儿吃他给也有可能。

  网友:在这方面确实挺同情两名航天员的,好多天没吃到可口的东西了。

  主持人:这里我告诉你,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美国的宇航员,或者说俄罗斯的宇航员在太空一待就是半年的时间,他们吃的都是太空食品,他们的味觉可真是受苦了。他们如果在地面吃的东西味道都很好的话,半年都吃不到这么好的东西。

  郑松辉:这个主要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并不是考虑味道,当然他们在研究航天食品的时候,同时也考虑到加一些味觉的东西,使得他吃起来口感好一点。现在来讲,专门有加热装置,米饭或者是弄个菜,都是用铝箔包装好,一袋一袋,放在加热装置里头,加热半个小时,就近100度,拿起来就可以吃了,有时候他们说味道并不是太难吃。

  主持人:这位网友也说了,相信有一天航天员的食品的发展越来越丰富的话,如果拿名航天员是四川人,特别爱吃辣,而且特别给他设计有一些辣味的食品,也不至于上天之后整天吃没什么味道的食品,这样的话也可能会影响航天员的状态。

  这里说到航天员,我们从新闻上也看到了,两名航天员已经回到了航天城,航天城很多的人员都是载歌载舞,喜气洋洋迎接航天员的回来,航天员回来听说也进入了航天员的公寓,是不是休息?

  郑松辉:一个是休息,一个要全面进行检查。

  主持人:说到检查,我们也看到前几天新华网有一篇新闻,医生称,神六航天员返回之后14天不能回家,我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规定,可能很多网友很感兴趣,航天员平时处于三级隔离状态,不能在外面吃饭,也不能在外面公共场所出现,发射前,航天员处于二级隔离,不能外出,可以回家,家人的健康是要受到建工的,所有在航天员身边工作的人员,只有持合格证才能上岗,发射前14天和返回后14天是三级隔离,发射前14天,航天员才可以回家,而且对家里所有人都要进行消毒,食品由工作人员购买,不能在家里随便吃,任何人都必须离航天员有两米之外,必须有这么一个监控,返回后14天,航天员还是不能回家,但是家人可以前往探望。

  网友:发射前14天,航天员周末都可以回家,为什么发射返回之后,这14天航天员反倒不能回家了。

  主持人:照理说发射前安全状态要更加的保护,这是出于什么考虑,请教郑老师。

  郑松辉:这个是这样,没上天之前,他们经过训练,一个是生活状态都很有规律,然后他们也严格对他的生理状态都严格的24小时检测。一旦他进入太空,时间长之后,也就是说相当于他换另外一个环境,从重力状态下,换了一个太空环境,这个太空是微重力情况下,还有宇宙射线穿透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高真空,对他虽然在舱内,也就是说太空环境对航天员究竟有没有什么身体上有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需要回来之后,相当于咱们来讲,相当于住院作健康检查这么一个道理,时间就需要长一点,才能够观察是不是稳定,有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没什么影响,这么长时间稳定了。所以这一段时间,在某种程度比他上天前要求还严格一些。

  主持人:刚才郑老师的回答,我觉得是非常好,这位网友应该能够理解。在航天员返回来之后,他是经过太空的环境,他需要更多的保护和观察。

  郑松辉:对。

  主持人:在上太空之前,他的健康状况应该由地面人员监控,掌握的非常了如指掌,回来之后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网友:在新闻里面看到,飞船在返回的时候,有一个制动的

发动机的点火时间要严格控制,点火时间相差一秒钟,会使飞船落地的位置相差9公里,甚至会使飞船无法正常返回地面。我想考虑到这么一个严重的后果,万一点火的时间真的弄错了,飞船无法返回地面是什么样的情况,永远在太空中找不着了,丢失在茫茫的太空宇宙当中了吗?

  郑松辉:这个网友提的问题很重要,也是提的关键,确实制动这个时刻是非常关键,飞船在天上飞行,一秒钟要走8公里,所以你如果是提前点火,一秒就8公里,那么如果是推迟也是一秒8公里,可想而知,如果你体现10秒那就是80公里,那么本来我要落在这个区域,那跑到前面去,或者是跑到后面来,这个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制动

火箭点火,就是要使得这个飞船在轨运行,因为是低宇宙速度,我现在要把它低宇宙速度降下来,它就待不住,所以我们叫离轨,这个离轨是降下来速度,是要经过精心设计计算以后得出来的。比如讲咱们神六来讲,算到米后面两位数。这一次来讲,制动火箭点火要产生多大的速度增量,负的有118.几秒,秒米,所以如果是说你速度少了,好了,它离不了轨,或者是厉轨航程很远,就飘出去了。

  主持人:飘到哪儿去了?

  郑松辉:不落在咱们国内,比如现在的航程从制动点那点,落到那个点,整个航程是1万多公里。

  主持人:总归这样它还是回到地面了这位网友担心是回不来了。

  郑松辉:回不来你要建立一个离轨的状态,如果你建立不正确,点完之后,它就不是按照这样的轨道下来,那么它会飘到别的地方,咱们就打的比方,我们曾经有一颗返回式卫星就是由于姿态再入的制动姿态不正确,所以点完之后,下来一点完之后就飘出去,相当于小孩在水面上打漂一样,就飘走了,回不来。

  主持人:是飘到茫茫的太空去了?

  郑松辉:对,然后掉带大海里头去了。

  主持人:大海还是地球,问题是在茫茫的太空中找不着家的感觉确实是太可怜了。

  郑松辉:只要离轨就可以掉到地球上,如果不离轨它会慢慢衰减在大气层中烧掉。

  主持人:如果是回不了就会在大气层中烧毁,落如茫茫的大海,这中情况让人感觉难受,要是真的载有宇航员的飞船,失去控制,落入茫茫的宇宙当中,这个情况还是很不好的。

  郑松辉:问题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场在进行这个参数的计算,设定的时候,都是相当于有三套,比如讲我是设计出来的,有一个结果,那么好,中心的人员要根据这个来计算你设计的对不对,还有第三方也同样计算这个结果,确定这个参数都是一致的。差别也是在小数点后面两位以后,这个才认为是可以的。然后来生成这个参数往飞船上注入的话,也是采用好几套关卡准确无误。

  主持人:我们既然能把飞船飞上太空,就有能力掌控它让它回来,不至于丢失了。

  有网友关心,返回舱着陆之后,一些搭载物,还有留在太空中的轨道舱的问题。

  网友:返回舱回来了,里面的搭载物没有问题了,咱们做实验是在轨道舱进行实验的,在轨道舱进行实验的用品和器具,大小便收集器回来的时候是不是留在轨道上?

  郑松辉:神六是两个人,今年在返回舱搭载实验的数目数量,相对以往的数量少一些。但是具体搭载哪些东西,这个就不说了。刚才你提到轨道舱操作的东西,都是要拿回返回舱,安装好。包括两位航天员的小便,大便,这个都要收集回来,完了以后带回来进行研究、化验。

   主持人:告诉这位网友,我们看到了在轨道舱进行的一些实验,等等一些器具,应该这么说,有用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收拾收拾拿到返回舱跟航天员一起下来了,没什么用的东西,拿不回来的东西,留在轨道舱也实在没办法。

   网友:留轨的轨道舱半年之后也是要在大气层中销毁的?

  郑松辉:低轨道的航天器,留轨舱就作为一个卫星一样,继续做它的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的实验,那么它的寿命就是半年。那么根据它里头主要是姿态控制系统,它所带的那个能量究竟有多少,因为它要消耗一定能量要保持姿态,包括轨道衰减的时候还要抬高,必须有一定的能量和燃料来支持,我们设计是半年,如果飞的好可能长一点,如果消耗的燃料多一点,可能会短一点,最后燃料少了,没了,它就慢慢的衰减。

  网友:轨道舱离轨利用肯定有它的价值。最后销毁的过程中不彻底,可能会形成太空随便,空间碎片,也有人叫太空垃圾,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郑松辉:像咱们这样的航天器,它应该再入大气层以后全部可以烧掉。

  主持人:网友可能有这么一个疑问。我在之前也看到过,人类的太空垃圾非常多,因为发射了很多空间的探测器,卫星,这些东西最后处理的过程中都会造成很多空间碎片的形成,空间碎片要是多了的话对未来得航天器的发射和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危险的,我们现在有没有很好的对付的办法?

  郑松辉:这个问题提得好,实际上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各国发射的飞行器越来越多造成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尤其有一些是没全烧坏,或者是爆炸以后变成碎片都飘在太空当中。这个问题对新的航天器是有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对载人航天器来讲,所以我们在发射的日期和发射的窗口上也经过了一些分析,觉得在飞行期间,比如咱们飞行5天,会不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在轨道面上,在轨道的高度上,有没有其他的太空垃圾,对它造成威胁,这个都有做准备。而这个问题现在是越来越严重,也引起各国的科学家和机构的重视,也专门每年都有一些研讨会。随着将来的研究的程度越来越高,我相信会有对付的办法。

  网友:我们现在关注过多的东西都是关于太空的生活,因为这几天确实我们关注了太多太空生活和航天员的情况,回来之后我们更应该关注幕后的一些英雄,航天的英雄。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我们看到在整个飞船发射到回收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直接的人甚至一些幕后的人在为整个航天事业做出很多的贡献,做出很多的支持。

  我在这里想请教郑老师,您也是直接参与神舟飞船的,在此你想怎么说?对幕后的英雄。

  郑松辉: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是成千成万的人都是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就是为了载人航天工程,这一点来讲,因为从92年立项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我也是亲身经历的。对我们老一点的同志来讲,家庭没有什么,生活上各个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但是对于年轻一代,就是说30几岁,40几岁都有家,有子女上学,确实他把精力都一心一意扑在那儿,就对家里照顾不了。这样就得落在家人的身上。如果是这个家人是跟我们一样,同个行业的,他都很理解,比如我,我老伴也是我们单位的同志,也是搞航天系统的,搞卫星。所以她对多年来忙忙碌碌,一心扑在工作上很支持,家里头的家务还有包括生活上的都交给她。

  同样她自己也有一份这个工作,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讲,家人比我们更为辛苦,因为她不仅要完成工作,还要担负起家务的事情。那么年轻人这一点确实是,尤其是孩子的上学,包括有一些老人身体不好,就没法照顾,包括自己,你看神五是这样,我们神六几乎没有礼拜天,在最后阶段,包括非控这支实验队,从8月20号集中,一直到现在。

   主持人:我上午联线了一个女设计师,也非常年轻,现在航天员回来了,你们是不是该放假了,她说不是的,她们放不了假,因为留轨舱还在上面。休息一下,还要工作。航天的工作,我们从很多专家和很多接触的人当中都能够体会到他们的现在艰苦和艰辛,以及长时间的忙碌,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幕后的英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

  网友:聊天的时间可能要到了,但是必须要帮我问一个问题。

  主持人:我满足这个网友的要求。

  网友:郑老师,今天我看到一条新闻,有美国的一位国家安全部门的一位官员还是专家,他说用家喻户晓的龟兔赛跑来形成中美太空项目的进程,美国虽然跑得快,是兔子,领先了很多,但是它在睡觉,中国虽然目前还是龟,跑得慢,也要落后一些,但是不断前进。你怎么看待这种比喻关系,来形容中美之间现在的航天发展的状况?

  郑松辉:这个比喻从现在看起来还不是太现实。因为搞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的实力基础,你要经济不发展,那个是没有办法来投入这么多钱来支持载人航天工程。那么我们现在的国民总产值跟美国比,那要差一个数量级。

  那么反过头来,美国在航天技术方面,他们起步比我们早得多,我们比它晚得多,从时间,从技术的水平,还有从经济的实力,我们现在远不如美国和俄罗斯。当然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个5千年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越来越增强,持续、稳定的发展,那么到了一定的程度,一旦经济基础好了,它绝对值就多了,比例可能还少一点,那么投入的绝对值同样也会带到多。我们这次打了神六,不仅美国,包括日本,包括欧洲,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有航天的国家的多非常重视咱们中国的这一次,他们也在,一方面是作为同行祝贺,另一方面也有一个比较说,中国搞了这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有一种好的,良性的,可以说是相互促进。但是这个相互促进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很难发展。所以用龟兔的赛跑我个人认为不太恰当。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跟郑老师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问答的时间,各位网友,今天的聊天马上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了神六飞船成功返回了地面,而且从发射升空到太空运行到最后的着陆返回进行的非常顺利,非常的完美,圆满的完成,在这里非常感谢网友关注航天飞船,关注新浪的报道,最后非常感谢郑老师来分享这个喜悦,最后的时间郑老师跟网友告个别。

  郑松辉:我也是借此机会,对网友关心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表示非常感谢,我作为一个老的航天人,确实看到咱们国家的青少年,还有各行各业都很关心这个事,充分说明确确实实它是体现神舟六号的发射升空,在轨运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地走出舱,这个过程来讲,是体现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一个具体的展示,同时也体现了要搞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各行各业千军万马,大协作的结果,是各种科学领域,知识界,还有各行各业的相互支持的结晶,也希望青少年同志通过这以后更加关心咱们国家在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热爱航天,投身到航天界里头来,作为后继人才。

  主持人:非常感谢郑老师,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各位网友再见。

  郑松辉:谢谢,再见。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