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泉州的三次情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2:53 东南早报 | |||||||||
巴金百年诞辰时,记者曾到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采访《巴金百岁喜庆艺术大展》。没想到巴金走了,记者又领到了一次采访任务。 年轻时曾三次到泉 昨晚,泉州著名作家陈瑞统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介绍了巴金与泉州的故事。
1930年初至1933年夏,巴金曾三次旅居泉州,同这座美丽的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难忘的历程已烙印在巴金的创作之中。 60多年前,巴金曾在泉州两个地方居住过,一处是现旧黎明大学,一处是泉州府文庙。 1930年夏,巴金第一次从上海来到泉州,在黎明高中所在的文庙住了一个月左右,埋藏下无数难以磨灭的记忆。 据黎明大学盛子诒、蒋刚老师回忆:巴金当年与友人聚谈的场所就在黎明高中附近的一条小巷内,现属县后街25号,旧时主人姓蒋,是个追求进步的爱过华侨。如今驻足于蒋家宅院前,迎面是一个厚实窄小的石门框,木门似乎早已脱落,庭院里长满青草,角落里有棵棵枝交错的龙眼树掩映着一座旧式平房,那富有闽南特色的旧式宅院,令人想起巴金当年笔下那低矮的石库门和寂寞的庭院。 1932年4月,巴金先生第二次到泉州,在平民中学住了10天,也就是现在的泉州府文庙。他曾与主持校务的叶非英先生一起住在左边第一间的小厢房里。有时在庭院散步,有时在拱桥上凭栏凝思。但更多是孜孜不倦地写作。长篇小说《雨》第五章的后面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次年5月,巴金从上海前往广州、香港旅行,第三次经过厦门,在鼓浪屿厦门酒店小住几天后,来到泉州探访友人,仍住在平民中学。他在另一篇同题的《南国的梦》里,写着厦泉旅途所见:“我们坐了贯通大山的汽车……我们看到红的土块、青的海水、绿的田畴,茂盛的榕树和龙眼树,我觉得我是一刻一刻变得年轻。” 不少创作题材取材泉州 陈瑞统告诉记者,巴老的创作中许多丰富的素材来源于上世纪30年代泉州的社会现实。那时泉州处于陈国辉、高为国等封建军阀黑暗残暴的统治下,同时也有一些革命青年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斗争。在他的作品《电》、《雷》、《星》中,描写了一批革命青年的反军阀斗争,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恨,为盘踞下的上世纪30年代初期泉州描绘了一幅形象的画卷。这也显示了巴金敢于正视现实,对政治、教育、婚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其中,《春天里的秋天》就取材于上世纪30年代初巴老闽南之行的见闻。1932年春天,巴金第二次来泉州时,访问了浮桥外高山村的一位被封建婚姻制度逼疯的少女,受到很大触动,他曾说“这位疯狂的少女的故事折磨着我的心,我太熟悉了!……我说,我要替她们鸣冤”。这件事还使巴金回忆起第一次来泉时,在黎明高中见到的一位吴女士,她和该校一位姓郭的老师恋爱,同样遭到封建家庭的迫害。 巴老就此写出《春天里的秋天》,引起共鸣。 陈瑞统称,可能许多人不能了解泉州之于巴金的重要,其奥秘也许就在于,巴金上个世纪30年代的泉州之行,是他整个人生之旅的一个重要驿站。 曾考虑执教黎明高中 昨日,巴金生前曾任名誉董事长的泉州黎明大学在得知巴金老人逝世后,在第一时间分别以黎明大学和黎明职业大学董事会和巴金研究所的名义发去两封唁电。 巴金研究所李金峰老师告诉记者,将在下一期的《巴金研究》杂志上用专版或出专辑的形式刊发怀念巴金先生的散文随笔。 黎明大学校办主任尤泽虎还告诉记者,巴金先生当年还曾经考虑过在当时的黎明高中执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据他介绍,从1984年梁披云先生正式创办黎明职业大学开始,巴金先生就出任黎明大学永远名誉董事长。这时候巴金先生年事已高且病魔缠身,早已推掉了社会上的许多头衔,但对于黎明大学提出的要求,他却欣然接受了。 尤主任还说,巴金老人曾三次到泉州看望他的朋友。当时巴老都住在黎明高中和平民中学。这两所姐妹学校都是海外侨胞于1929和1930年捐资兴办的。巴老的很多朋友,如作家鲁彦、陆蠡、丽尼,戏曲家周贻白、张庚,音乐家吕骥,译作家诸侯、静川、伍禅、吴朗西等都先后在这两所学校执教,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人。 赠大量书籍予黎大 据称,巴金老人在泉州还结识了诸如梁披云等文朋诗友,他忘不了泉州,对泉州有很深厚的感情。 对于作家来说,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书籍。上世纪80年代,巴金欣闻由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梁披云先生创建了黎明职业大学,立即把自己珍存多年的中外文藏书赠送给黎明大学。 迄今为止巴金给黎明大学图书馆赠送的藏书有11批共7073册,这些图书以文学类为主,兼有史地、科技类种。其中有不少新旧不同版本的著作,他都亲笔作了题签,有的图书出了题签之外还盖有藏书印。另外有不少已经脱版的二三十年代的旧版本,如《夜未央》、《家》、《春》、《秋》、《巴金译文选集》(中文版、日文版各一部)和《丰子恺画册》等等。同时,他还亲自挑选100多幅创作生活照片和部分著作手稿,赠送给黎明大学巴金研究所。 据巴金研究所副所长方航仙介绍,巴老赠送泉州的藏书,数量之多 、版本之珍贵,在全国找不到第二处。 巴老年事已高时,在上海养老,但如果福建泉州有人来拜访,他都尽可能满足来客见面的愿望。 巴金眼中的泉州 巴金在1930年至1933年三次寓居泉州期间,不但创作出小说《父与女》,回到上海,又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以及散文《南国之梦》等作品。透过字里行间,我们隐约可以寻觅到这位作家对泉州的缕缕情缘。 在文中巴老抒发对泉州这南方古城的绵绵思绪。 “南国的景物的确是很迷人的,单是明亮的阳光就够使人怀念的了”。(《南国的梦》) “在龙眼花开的时候,我也曾嗅着迷人的南方的香气;繁星的夜里,我也曾坐了划子在海上看星星。我也曾跨过生着龙舌兰的颓垣。我也曾打着火把走过黑暗的窄巷。我也曾踏着长春树的绿影子,捧着大把的龙眼剥着吃,走过一些小村镇。我也曾在海滨的旅馆里听着隔壁南国女郎弹奏的南方音乐,推开窗户就听见从海在我们面前。”(《月夜》) “的确,我们南方的土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非常短暂),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度过的。”“……我们兴奋地谈论那些使我们热血沸腾的问题,……大家怀着献身的热情,准备找一个机会牺牲自己。”(《黑土》) 巴金在闽南的足迹 为了寻觅巴金的足迹,日本学者山口守和坂井洋史先生自1981年已先后五次来泉州考察。可见探索巴金当年在泉州以至闽南各地的事迹是必要的。 巴金在闽南旅行的时间不长,他三次到泉州,包括1933年5月第三次来泉州又到广东西江师范及广州、香港等地游历,然后再经厦门,稍事耽搁就回上海去,总共也不上三个月。但却走过许多地方,接触许多人物,听过不少故事,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因此,要全面掌握他的足迹倒不是很容易的事,现就所知概要地记述如下: (1)到过的城市:厦门市、鲤城区和石狮市。 (2)访问的场所:厦门当时民钟日报、国民日报和江声报、泉州的泉州日报(可能的话);泉州武庙、文庙及石狮镇的爱群小学和当时作为平民分校的文昌宫,也有可能到过晋江清蒙小学。 (3)1932年4月在沈一叶陪同下访问城郊浮桥镇的一位被封建婚姻制茺迫疯的李姓少女。 (4)游览名胜:厦鼓日光岩,泉州的延陵村和清蒙村。 (5)人际交往: 1.1930年8月下旬由沪到厦门时,在鼓浪屿遇王鲁彦一家,介绍王鲁彦任民钟日报编辑兼厦门大学教授,除住厦门酒店外,可能住民钟日报毛一波处。 2.1930年9月初,林憾庐送大儿子到黎明高中升学,初次与巴金会见,后成至交。 3.在黎明高中结识陈范予、叶非英、郭安仁,后来均成为挚友。 4.在平民中学结识陆圣泉、伍禅、吴朗西和除瑜清、俞福祚薛藩、袁国钦、袁继热等人。 5.在平民中学曾应高年级学生之请,到教室与同学座谈读书和写作问题。 6。在文庙的石庭榕树下与平民中学学生同坐石板条凳上闲谈,谈到“一·二八”事变时十九路军英勇抗日事迹。 7.据平民中学第二组学生李一凡回忆,巴金在平民中学曾列席同学们举行读书会活动。 8.据1930年———1933年曾任晋江汽车工会负责人的张汉玉老同志书面材料,记述1932年4月间袁继热、叶非英曾邀他到学校会见巴金。巴金询及汽车工会情况,他说石狮曾发生过一次工潮;并按袁继热意见将石狮汽车工会罢工资料送给巴金。当时在座的还有搞工会工作的张一粟、欧阳某和黄雅士同志。 9.1933年7月下旬巴金和生物学家朱洗夫妇自粤返沪,船泊厦门港时,伍禅和一位友人从泉州赶来会晤,三人坐划子到鼓浪屿,游日光岩,畅谈南国的梦想。 10.黎明高中校长吴克刚患伤寒症,巴金帮助他料理学校事务。 11.1932年4月应邀随袁志伊由沪来泉州,曾到西街象峰巷袁志伊的养蜂场看袁饲蜂及为蜜蜂分访房。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