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专家访谈:中国航天人的差距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0:2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白瑞雪、孙彦新) 两位航天员胜利返航,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在喜庆的鲜花和一片喝彩声中,中国航天人却保持着清醒与冷静。与老一辈航天人比与航天强国比,他们所思所想的是如何缩小差距。

  时间

  [数字] 1961年4月,“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3天后,美国也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2003年10月15至16日,中国第一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声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我们的载人飞船在美俄40多年后才发射,时间上已经晚了这么多年。我们不能再做一个他们当年的飞船,而要做成达到甚至优于他们现在的水平。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世界科技在不断进步,像信息技术就比40多年前大大提高了。

  [解读] 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时间上的落后固然无法弥补,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论证、立项开始,就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而不是按照美俄当年的步骤亦步亦趋。

  比如飞船。美俄的飞船都经历了从单舱到多舱的发展阶段,而中国航天人来了个技术大跨越,直接瞄准国际上第三代飞船,研制中国的三舱飞船。在美俄40多年后问世的神舟飞船,技术水平就与他们目前的近地轨道飞船相当。并且,中国的神舟飞船还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国外的轨道舱一般作废弃处理,而神舟飞船在完成在轨运行任务后,轨道舱仍可作为一颗科学应用卫星继续留轨运行。轨道舱增加交会对接机构后,还可以作为目标飞行器使用,这样就为载人航天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矗

  [评说] 在立志迎头赶上的中国航天人看来,人类航天活动记录中国人迟到的时间,是催人奋进的警钟,也成为了我们的后发优势。

  技术

  [数字] 俄罗斯的

能源号运载
火箭
,能将12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我国长征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目前在10吨左右;我国的第一颗卫星在国际上是第1368颗卫星;美国的探险者-50卫星正常运行了28年,我国运行时间最长的实践1号科学卫星,运行了8年;阿波罗早就登上月球,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都发射了大量的行星际探测器,而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只能围绕地球运行……

  [声音]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虽然是世界第三,却是刚刚起步,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我们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自主创新之路。

  [解读] 知耻而后勇。从火箭运载能力到卫星运行寿命,从国际商业发射份额到深空探测力量,中国航天人深知自己的不足。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工业水平尤其是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艺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致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总体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中国的选择是,以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载人航天工程启动13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可靠性安全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运载火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测控网以及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然返回的神舟飞船,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航天蓝图中,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等新的目标已经开始了筹划。

  中国同时选择了最有效的高度整合,把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集中到了一个载人航天工程里。

  [评说] 在单项技术有差距的情况下,通过各系统各环节的大协作和科学的集成,一加一必然大于二。

  专题: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效用

  [数字] 空间科学包括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月球和深空探测五大领域,仅空间物理的材料学,俄罗斯目前已进行了2000多项实验;单是生命科学,美国的

航天飞机每次升空都要进行几十项实验,而航天飞机已升空了114次,美国、俄罗斯在五大领域都开展了实验,我国目前只是在每个领域里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实验次数也仅有几次……

  [声音]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我国空间科学及应用虽然有一定成果,但应该说还是在打基础,美国、俄罗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空间应用的突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空间科学必然会有一个协调发展的安排,中国人的空间活动会越来越多,到2020年,在所有的空间科学领域,我们都会有适度发展。

  [解读] 几十年前,发射一次火箭就代表一个国家的航天活动,到了今天,空间科学及应用才能真正代表航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事实证明,空间技术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据统计,美国将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已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利润;当年耗资24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数千亿美元的市场;有专家测算,美国在载人航天上的每1美元投资都有9美元的回报。

  中国目前的空间技术产业转化率是多少?中国究竟有多少空间技术成果已经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中国空间应用处于“初级阶段”的今天,这些数字似乎很难统计。和平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为人类造福,是中国开展空间探索的根本目的所在。正在向着这一目标进发的中国航天人,必将把中国的空间文明带入一个真正的应用时代。

  [评说] 那时的中国人所能享受的,就不止今天的太空鲜花、太空水稻了,而是更加多元的生活选择和一个更为斑斓的世界。

  精神

  [数字] 神舟六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48.7岁,比神舟五号平均年轻了5岁;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时,被任命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戚发轫59岁,而2004年接任他成为神舟新总师的张柏楠年仅42岁;从1992年到2003年,仅火箭系统的设计师,平均年轻了18岁……

  [声音]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雁生: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们这一代提供了机遇,一个容错、友好、支持的环境更能让我们快速成才。但,我们这一代与老一辈航天人相比,在对国家的责任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眼界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

  [解读] 吴雁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以张庆伟、吴雁生、袁家军等为代表的中国第四代航天人和新一代航天“少帅”身上,有着大气早成的才华横溢,更有难能可贵的自省品格。

  从当年的“两弹一星”精神到今天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精神,已经在一代代航天人手中薪火相传。从大漠深处的发射场到毗邻中关村、收入却相差几倍的北京航天城,这样的人们数不胜数。而这,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重要原因。

  27岁的计算机专业硕士侯彦娇是火箭试验队中最年轻的技术人员。2004年毕业的她,在大多数同学进入通信公司的时候,选择了火箭。她说,那时主要是受到神舟五号的鼓励,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事业,很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我的同学收入都比我高,但他们无法分享每一枚火箭上天的喜悦。”

  [评说] 新一代航天人,正是这样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奋斗中实现着个人价值。以坦诚的勇气和清醒的头脑正视差距的他们,正在新的征程上继续着老一辈航天人的事业和精神……(完)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