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迪 烫手的诺贝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8:44 时代人物周报 | |||||||||
恰逢的斋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通过电视知道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 他“既骄傲又自豪”,世界各国领导人对此也表示欢迎,但恐怕有一个人不喜欢——那就是美国总统布什。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在公告中说,在核武器进一步威胁世界之际,委员会希望强调的是,威胁必须通过最广泛的国际 合作来解决。在外界看来,这个公告的潜台词就是单边主
其实,布什政府对巴拉迪领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不满由来已久。 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布什就因为IAEA拿不出萨达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有利证据而心怀不满,最 后悍然入侵伊拉克,四处搜罗后还是啥都没找到。最近,布什政府批评巴拉迪所在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太软,准备抛开它 ,把伊朗核问题交由安理会处理,但终因阻力过大而作罢。 巴拉迪自然成了布什的眼中钉,按照布什的“非敌即友”逻辑,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2005年初,布什政府试 图阻止巴拉迪第三次担任总干事,甚至还发生了为获取罪证而窃听巴拉迪电话的丑事。当然,美国人嘴上还是表示欢迎,国务 卿赖斯对和平奖授予巴拉迪的评价就是“恰如其分”。 国际社会对本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巴拉迪亦有异议。批评团体称他“无功受禄”,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防止核武器扩 散的同时,推动了民用核设施的发展,印度、巴基斯坦及以色列等国家因而有了制造核武的条件。 这样的指责也不是空穴来风。今年7月,巴拉迪就曾经到以色列跑了一遭,乘飞机在以色列上空转了一圈后无功而返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估算,以色列目前拥有100~200件核武器,但美国情报机构则预计,以色列拥有80枚核弹 头,其核打击能力列世界第四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伊朗人放弃核能,恐怕在逻辑上说不通。有评论认为,伊朗及朝鲜久拖不 决的核问题,正显示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彻底失败。而让这两个世界关注的问题继续停留在和平解决轨道上的,不是IAEA ,而是英、法、德和中国分别做出的努力。 大事没做成,小事也困难重重。巴基斯坦科学家阿卜杜尔·汗走私核材料的调查没有获得更大进展,国际“核超市” 却日趋活跃。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英国《卫报》在巴拉迪获奖后第二天,就披露了英国军情五处在两年前编写的机密文件, 该文件名为《与扩散有关的公司和组织》,篇幅只有短短17页,但其内容令人触目惊心。巴基斯坦、伊朗、以色列、印度、 叙利亚等8个国家的超过360个组织机构被认定正在谋取核技术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并已经通过交易等方式获取 了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项目的产品或技术。 如此看来,巴拉迪的获奖不能让人心服口服,与当年阿拉法特和拉宾分享此奖不可同日而语。他之所以获奖,或许与 今年是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60周年有关,在上述两地原子弹爆炸40周年和50周年时,和平奖都给了与反核有关的团体 和个人。 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有自己的难处。首先,美国人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了大量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吃人家嘴 短,它不好开罪美国;其次,巴拉迪的权限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息息相关,各国均为本国利益而博弈,夹在中间的国 际原子能机构不得不搞平衡,比如俄罗斯在伊朗有核项目,这使得巴拉迪不好全力压迫伊朗放弃和平利用核能。另外,许多国 家不愿接受检查,巴西等国就明确反对IAEA检查本国核项目。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巴拉迪的工作可谓戴着镣铐跳舞,每一个动作都不轻松,每一点成绩都得来不易。有时候进一 步退两步,前景更是难以预料,用巴拉迪自己的话说:“人类历史上,任何文明都不愿放弃自己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我们的文 明能否是第一个,需拭目以待。” 王冲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