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悼念巴金:春秋不陨万众同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2:10 北京娱乐信报

  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与世长辞。昨日,我国各地文化文学界人士以及大批热爱巴金的
读者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曾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震撼的作家。据悉,巴金追悼会暂定于10月24日召开。

  

悼念巴金:春秋不陨万众同悼

  成都一位学生在祭奠巴老。天府早报/供图

  

悼念巴金:春秋不陨万众同悼

  北京现代文学馆 信报记者张然/摄

  

悼念巴金:春秋不陨万众同悼

  上海巴老寓所门前 信报记者刘志坚/摄

  

悼念巴金:春秋不陨万众同悼

  四川双眼井天府早报/供图沪

  百岁过世是喜丧

  老人家中无灵堂

  有人哭到几乎昏厥

  地点:华东医院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先生告诉记者,从巴老进入弥留之际到巴老最终离世,他都守护在现常巴老离世时非常平静,是在睡眠状态中停止了心脏跳动。据悉,当医生通知巴老确已离世时,病房内哭声一片,甚至有人哭到几乎昏厥。

  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立民告诉记者,巴老病中,一直到最后几天,病房里常常播放他喜欢的古典音乐,特别是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那是巴老的最爱。他更喜欢听家人在他面前说老家方言四川话,意识清醒的时候,还会用眼神与他们进行交流。

  家人婉拒记者采访

  地点:巴老寓所

  上海市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1955年巴金迁入该处作为寓所。记者看到,三层的小楼,褐色的墙体,院子周围有高墙围住,一路的法国梧桐,一墙的余阳挥洒。巴老寓所大门紧闭,门口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巴老的家人婉拒了各地的瞻仰者和记者。

  记者跟一位熟人才进入了院子,但没有进屋。这幢已有82年历史的老式洋房厅房门前是一个小的院落,一个花圈静悄悄地摆放在那里;在寓所后面,还有一个后院,高大的梧桐树下孤单地停留着一辆小三轮车。虽已是秋日,但庭园草木正盛,路径上似乎印满了巴金漫步的脚樱

  巴金图片展今天开展

  地点:上海作家协会

  昨天在上海作家协会记者了解到,将于今天上午开展的“怀念文学巨匠巴金图片展”(暂定名)正在紧张地筹备当中,图片展将在上海作协一楼原宴会厅内举行。

  在作协大厅旁边的小房间内,有一尊陶制的巴金头像,正面的底座上还刻有巴老的名言“把心交给读者”。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说,这是著名雕塑家徐秀棠在巴老百年寿诞时,送给巴老的贺礼,头像共有相同的两尊,这尊是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委托创作送给上海作协收藏的,而巴老家中还有同样一尊徐秀棠以个人名义送给巴老的。由于徐秀棠是著名的雕塑家,作品价值连城,外加这尊陶塑意义非同寻常,因此可被称为无价之宝。作协收藏这尊头像以来,还未正式对外展览过,这次图片展,这尊头像将在作协大厅占据主要的位置。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说,他们筹备的纪念活动暂时就这一项,此外,巴金学术研讨会将于近日在嘉兴举行。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表示,由于巴金老人是以百岁过世,按中国传统来说应为喜丧,因此上海作家协会和巴金家里都不设灵堂。

  《寒夜》手稿本周面世

  地点:上海文艺出版社

  得知巴老去世的消息,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加紧在本周内推出《寒夜》手稿本。《寒夜》是巴老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小说发表后,巴金曾经做过两次较大的文字修改,解放后,巴金先生将这部手稿捐赠给国家图书馆。据悉,《寒夜》手稿本原计划本月25日于嘉兴举行的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推出,但现在巴老突然辞世,出版社立即加紧印刷,预计本周内推出。

  另据了解,巴金去世当晚,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新版《随想录》1—5卷合集就开始下印厂印刷。据悉,巴老上世纪90年代写作的《没有神》将作为新版《随想录》的序言。

  川

  成都双眼井前

  居民燃烛默哀

  巴金“档案”有望公开地点:档案馆

  一张张亲切的巴老家庭照片,一份份字迹清秀的巴老手稿……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档案馆获悉,该馆珍藏的巴老百余张照片和部分手稿,从未向外界公开。而这批珍贵物品是1989年巴老特别委托其侄子李致捐赠的。据悉,市档案馆近期将在征得巴老家人同意的前提下,把这些珍贵档案向市民展出。

  双眼井前燃烛寄哀思

  地点:双眼井

  巴金曾在回忆儿时故居的文章中写道,对于儿时住过的那条街,他已经记不大清了,惟一记得的是一口两只眼的井。在得悉巴老去世的消息后,17日晚起不断有成都市民自发来到双眼井前,点上红烛,为巴老默哀。当晚10时许,记者来到巴金故居正通顺街,只见双眼井前的井台上已经摆放了一长串燃烧的、大小不一的红蜡烛。

  一位长发的年轻男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双眼井旁,在树下的阴影里默默站着。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自己名叫崔兵,是画画的,家就住在双眼井旁的一幢高楼上,“我刚刚在电视上看到巴老离世的消息,想到这里来站一会儿。”当晚的双眼井前,要为巴老点红烛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组团去送巴老最后一程

  地点:巴金文学院

  四川作协党组书记傅恒向记者介绍说,从昨天下午开始,他们就在下属的巴金文学院设立了一个较小的灵堂。“我们现场点燃了101支蜡烛,用摇曳的烛光和众多花圈,寄托人们对这位文学大师的哀思。”

  傅恒表示,他们目前正准备组团到上海,到巴老的身边送他最后一程。

  京

  书店设专柜

  读者购书热

  布置灵堂一夜没合眼

  地点:现代文学馆

  现代文学馆是北京目前惟一可以吊唁巴金先生的纪念地,负责灵堂布置工作的现代文学馆展览部主任唐文一告诉记者,灵堂那张拍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回眸一笑的照片是巴金家人提供的,是巴老生前最喜爱的一张照片,而4米×8米的巨幅背景板上,则设计成高山、蓝天、苍松翠柏的图案,寓意着巴老广阔的胸怀。

  昨天凌晨4时整个灵堂布置完成,早上6时左右各个单位和作家敬赠的大批鲜花也陆续送来了,而他们则一夜没合眼。“9时灵堂对公众开放后,就陆续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悼念,截止到14时,有100多名普通读者及外国友人前来悼念,几十家国内外媒体也赶来采访。”

  对于现代文学馆是否将设置有关巴老的纪念专题,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刘泽林表示,相关事宜尚在商讨之中。

  书店设专柜缅怀巴金

  地点:书店

  为纪念被誉为“20世纪的良知符号”的作家巴金,昨天起,王府井书店、北京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等书店组织了纪念专题展销,用巴金老人的传世精品纪念老人不朽的一生。

  据北京图书大厦工作人员讲,昨天一早,图书大厦还没有开门,就有很多读者在门口等候,有些读者还特意带来了大书包,打算把所有巴金作品都买一套收藏起来。

  寻访巴金北京足迹

  1985

  巴金最后北京行

  1985年是巴老最后一次踏上北京之路。当时,他在吴泰昌的陪同下看望了当时健在的文学家冰心、叶圣陶、沈从文和周扬,每一次的握手如今回忆起来,都已经成为唏嘘不已的回闪剪影。

  冰心和巴老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他们一见面就以“姐弟”相称。

  沈从文当年居住的破旧房子一直是巴老的牵挂。他曾出面向上级汇报情况,希望能改善老朋友的住房。1985年,巴老来到沈从文的新居看望。吴泰昌回忆道:“当巴老准备离去之时,沈从文拖着病腿坚持要将巴老送到电梯口。”

  叶圣陶对于巴老而言犹如恩师,巴老最早的小说就是由他发表的。“而叶老得知巴金要来看他,兴奋得早早就起来了,一直在病房里来回走动。”

  而当时与叶圣陶在同一家医院的还有作家周扬。“那时的周扬已经病重在卧。他躺在病床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巴老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良久没有放开。”这一次的握手,也许就是人世间最悲恸的生死诀别。

  2005

  故居百姓为他自豪

  如今的景山前街25号院住着14户人家,他们在这里平静地生活。30年代,巴金曾在这里居住,并把曹禺推上戏剧舞台。而现在院里的居民几乎不知道巴金曾在此住过。

  昨天,记者来到景山前街25号院。在院里,记者注意到,院里的平房还保持着古朴的面貌。狭窄的过道摆这几盆盛开的菊花,院墙爬满常青藤。院里有2000多平米,住的14户人家都是在故宫工作的员工。

  何老先生今年80岁了,是院里年龄最大、居住时间最长的老人,他说:“我听说过巴金曾在这里居住过,可居住的房屋可能已经不在了。解放后院里的老房子都重新翻修了,院里还新盖了好多房子,年龄小一点的人都不清楚此事。”

  当院里的居民听说巴金在这里住过感到很自豪,在心里也深切缅怀这位文学巨匠。“我也可以以此激励孩子好好学习1居民张先生说。

  还是舍不得您走

  满墙的中国结,飘逸的红灯笼……一切还是那么鲜亮,那么耀眼。然而,这一刻: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问红尘,何久存?无也、无也!

  送巴金,痛、痛、痛。17日16时,巴金血压下降,呼吸微弱。守在床边的女儿小林撕心地叫着:“爸爸、爸爸,你听到没有?我对不起你呀,让你吃了那么多苦。”6年前,巴金病重时就提出:不能写作了,不要再为他用好药,希望安乐死。但是,谁有这样的权力,谁有这样的狠心?巴金不得不说道:“我为大家活着。”6年中,病魔始终在折磨着他,他活得太痛苦。巴老,您听到了没有?您看到了没有?您最疼爱的外孙女端端,多少天来,一直守在您的身边。千百遍地在心里祈望着:外公、外公,您不要走埃心痛呀,心痛。巴老,大家还是舍不得您走呀。

  送巴金,惜、惜、惜。儿子小棠、儿媳唐宁不断地抹着泪。唐宁轻轻地、一遍遍地抚摸着父亲稀疏的白发,贴着他的耳根,述说着,述说着。巴老,您听到了没有?尽管,您的生命过了期颐之年,是中国作家中活得最长的一位,您的去世意味着中国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又何止您的亲人们,您的朋友,您的读者,在这一刻都在惋惜,与您交流太少太少了。

  17日21时30分钟左右,灵车从病房大楼缓缓驶向太平间。小棠、小林等人扶着灵车。这段并不长的小路,在这一时刻却是那么长,那么沉重。小林最后向父亲告别道:“爸爸,你休息吧。”送巴金、送巴金,送不走一代伟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