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人民写作——关于文学巨匠巴金的记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7:29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湖北日报记者张云宽 实习生杨夏 他是一位世纪老人,走过101年光辉的人生旅程; 他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影响并激励着几代人不断奋进;
他是一位受人爱戴的人民作家,为人民写作是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巴金——一代文学巨匠离我们远去,留给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尽的哀思。巨星陨落之时,关于他的记忆,再一次真切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请全体起立,为已故的巴金老人默哀一分钟。”昨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在第五届中国文艺评论颁奖会前郑重提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评论家、理论工作者和部分专家学者,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深深怀念。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回忆说,中学时代,巴金的代表作《家》、《春》、《秋》是借阅率最高、翻得最破的三部书。他不仅是中国文坛的大师,也是有着世界影响的大师级作家。他对文学的忠诚挚爱与不懈追求,一如他的作品一样照耀着后人前进的道路。 “作家靠作品吃饭;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生前说的最多的三句话,给李准留下深刻印象。“他这样谆谆教诲,也这样身体力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老中青三代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虽然他走完了辉煌的人生里程,但他的作品、人格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文艺评论家何西来神色凝重地告诉记者,“他成名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的作品透出对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爱,让人在苦难生活中看到亮光,得到抚慰和力量。”“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我省著名作家熊召政惊闻大师故去,连夜撰文表达内心的怀念。他饱含深情写道:“如果巴金六十岁离开了我们,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七十岁离开我们,他是一位大师;八十岁离开我们,他是一位伟大而朴实的人;他现在离开我们,便成了一种象征。” 熊召政说,在中国文学界,巴金这两个字,代表了正义、善良、一种永不懈怠的忧患意识、一种愈挫愈勇的社会责任。他的道德情操,云水襟怀,如同他故乡的巴山蜀水,不仅瑰丽,而且隽永。 巴金的离去揪动着家乡人的心。四川青年文艺评论家赵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动情回忆起14年前与巴老的一次会面。其时正值第二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专程赴沪邀请大师与会的赵智一行受到巴金的热情接待。因健康原因不能成行的巴老为会议书信一封,信中他主张作家要讲真话,讲自己相信的话,错了可以改正。 当年,对家乡无比思念的巴金对赵智一行说,等身体好一点,希望90岁生日能在老家成都过。如今大师已去,这个心愿竟成了巴老和家乡人永远的遗憾。“巴老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作品滋润了几代人的心田,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一生。”省文联常务副主席李传峰悲痛地说,“巴老生命的最后几年是为我们活着。我们要继承他为人民写作、为基层百姓写作的崇高追求,让更多的文学晚辈成长为人民作家。” 巴金曾说:“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世纪老人远去,在孕育过这位文学巨匠的沃土上,正有更多的人顺着大师前进的方向,留下坚实的足迹。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