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他所做的是路标 他未做的是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8:58 解放日报

  巴老是中国作家的一面旗帜

  王蒙(中国作协副主席):巴老从五四时期开始走上文坛,代表了新文学的发展。他非常重视文学对社会的作用,建议文学创作者要多写一些作品。巴老的《家》《春》《秋》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包括《寒夜》等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度;还有后期的《随想录》除了具有很深远的文学影响,更具有道义影响。

  巴老是中国作家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师、最好的朋友。他始终特别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重视文学的真实性,提倡说真话,提倡把心交给读者,关怀年轻作者的成长。一直主张作家要下去,创作要上去,而且时时有一种自省的精神,始终歌唱青春,对青年一代抱有很大希望。他的作风平易近人,简朴、诚实。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身影、教诲和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出的贡献。

  他对后辈,像对自己的孩子

  邓友梅(著名作家):“文革”之后,我随同以巴老为团长的中国作协代表团一起出访日本。我们到了日本却发现巴老的行李没有了,这里面不仅有他的个人日用品,还有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礼物。作为秘书,我自责得说不出话。巴老却反过来安慰我说:“责任不在你们,正式场合,你们借我一套西服,至于礼物嘛,看看别人带的礼品里有什么合适的借我先用,你们早点休息吧。”

  这么多年来,无论巴老来北京开会还是我去上海,我都要去看望他。他对任何人都没什么架子,对年轻人更是鼓励有加,总是殷殷询问最近在写什么作品,亲切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曹禺和巴老是一辈子的朋友

  李玉茹(

京剧表演艺术家,曹禺夫人):巴老一走,我很难过。前几天,我去看了他最后一面。如果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的话,曹禺和巴老也许又可以见面了。他们两人是一辈子的朋友。曹禺最早的作品《雷雨》完成于1934年,是巴老从靳以手里接过的手稿,并决定在《文学季刊》上破例用一期全文刊载。巴老还鼓励曹禺将自己的小说《家》搬上舞台。曹禺逝世后,巴老还为曹禺遗著《没有说完的话》写文章。在文章中,巴老充满深情地回忆两人相识交往六十多年的经过,字里行间流溢着对曹禺真挚的爱,述说着一代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代中所经历的风雨和坎坷,袒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现在,曹禺和巴老先后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丰硕著作还在,这是留赠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就像巴老在曹禺过世发来的唁电所说:“请不要悲痛,家宝并没有去,他永远活在观众和读者的心中1

  巴金,这个名字意味着中国作家的写作良心

  李国文(著名作家):巴金老人离开我们而去,一代文学巨人的音容笑貌,便定格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记忆,他的文学精神,是他最宝贵的遗产,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对中国作家来说,他所做的一切,是我们的路标,他所未做完的一切,也将是我们接着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的生命,总有终止的一天,人的价值,却常常要延长到生命终结以后,要对这个世界持续地发挥着作用。他所创造的价值愈大,延续的岁月愈久,他所创造的价值,具有永恒的意义,那就是不朽。巴金老人的一生,为中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便是属于难以磨灭,会被人永志不忘的历史功绩。

  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全身心地热爱这块曾经灾难深重的土地,这个饱尽忧患的国家,以及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这个国家中,那些含辛茹苦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的全部文学生涯,就抱定这个宗旨,要为他们呐喊鼓呼,在他全部的文学作品里,始终贯穿着这位伟大作家的悲悯感情,觉醒心声,自省意识,纯净精神。

  巴金,这个名字,在文学史上,意味着中国作家最真挚,最真诚的写作良心,中国作家要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写作和服务,他为人为文的高境界,也是我们后人用以借鉴的一面镜子。

  在现当代中国作家的队伍里,这位百岁老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毕生奋斗,孜孜不息,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他捍卫真理的坚定,追求人格的完善,扶掖后辈的不遗余力,开创潮流的率先精神,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巴老给我写过一封信,我保存至今

  刘心武(著名作家):我和巴老唯一的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当时我作为《十月》杂志的编辑来到上海向巴老约稿。巴老很亲切地接待了我,言谈之间对我这个后辈不断加以鼓励,让我印象深刻。后来巴老给我写过一封信,我保存至今。

  我年轻时作为普通读者阅读他的早期小说《家》《春》《秋》,觉得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身的生命体验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充满了“大悲悯”的情怀。改革开放以后,我又读了巴老的《随想录》,对我有启蒙作用。我把自己的《刘心武

短篇小说逊赠送给巴老时,写过一句话:“前辈巴金同志,我要像您一样,一辈子说真话。”

  作家容易被外在的奖励、写作技巧所媚惑,巴老却总说自己不是作家、不要技巧,他强调的是人道精神与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作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责任感,总说中国作家要把心拿出来和读者交流。我深深地怀念巴老。

  (本报记者 齐铁偕 姜小玲 朱蕊 韩璟 端木复采访整理)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