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一个真正的慈善家巴金:所有捐款不让媒体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9:32 公益时报

  对于众多企业家来说,巴金算不上是富翁。但他倾力于公益事业的举动着实让许多富翁汗颜。

  本报记者 肖山

  2005年10月17日晚上7点06分,云南省西双版纳一所中学的图书室里还亮着灯光,几
名住校的学生正在图书室里翻阅他们喜爱的图书,他们或许不会知道,这些书正是中国一代杰出作家巴金所捐赠,他们或许更不会那么快地知道,此刻,那位远在上海的爱心老人刚刚离开人世。

  早在2004年6月1日,在知名文化人士季羡林等倡议下,中华文学基金会成立了旨在为西部贫困地区募捐书籍的“育才图书室”,巴金闻讯后当即派人捐款2万元。在他们的带领下,“育才图书室”短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一年多来,已经利用所募集的资金和物资,累计向贫困地区学生捐赠了22万册图书和378台电脑。

  为育才图书室捐款,仅仅是巴金老人无数善举之一。“没有人知道他一生到底捐过多少钱和物,也没有办法去统计他的善举额,作为一个真正把爱心抛洒于世间的百岁老人,巴金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慈善家的风范。”巴金逝世后,曾经护理过他的华东

医院一位护士说。

  赠书数不清

  作为一个作家,巴金嗜书如命。去过巴金家的人描述说,汽车库、储藏室、阁楼上、书房内、楼道口、阳台前、厕所间……巴金寓所内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摆着书,买书藏书成了巴金除创作之外最重要的活动。

  不过,晚年的巴老在潜心整理藏书后,却将这些曾经耗费了自己无数精力的“嗜物”分门别类捐赠给了有关单位。巴金究竟捐赠了多少藏书?就连他的家人也说不清楚。

  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曾零星找到几份捐书清单,其中有2份是北京图书馆的公函。

  第一份为“81图发字第43号”,内容是:“巴金同志:你赠给我馆的第一批外文书刊619册,谨已收到。北京图书馆还特意对巴金捐赠的十分名贵和难得的限定版《一千零一夜》、《十日谈》等英、德文译本等书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一份发自1982年11月18日,内容为收到巴金第二批赠书后的致信,其间称这批图书有英、法、德、日、俄、中等文版本,计2655册。此外,有福建泉州黎明学园在收到巴金赠书后的书目清单,共852本。还有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清单”,内有1932年的俄文版《巴黎公社》。

  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书库,有2大排顶天立地的书架,装满了巴金的赠书。中心副主任刘金牛说,巴金向上海图书馆捐赠的图书有两大方面,一是他的著作手稿;第二是外文书籍,计有4000余册。在这些外文书中,有一套非常特别,这就是特精装本俄文版的《托尔斯泰全集》。这套书中国只有一部半,另半部在冯雪峰处。冯雪峰当年在苏联,找了很多书店也没有买齐这套书。

  南京师大附属中学是巴金的母校,除了为母校题词“掏出心来”,他还前后十多次捐赠了600多本书。

  最为珍贵的是,巴金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颠峰之作《寒夜》的手稿,以及《春》、《随想录》等大部份手稿都赠给了北京图书馆。

  巴金总共捐赠多少书,没有人作过统计,巴金的家人也说不清楚。

  除了捐出自己的手稿和藏书,巴金还将自己珍藏的文物捐给有关机构。2004年9月,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巴金将自己55年前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时使用过的26件大会文件捐赠给了上海市政协,其中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等,还有巴老参加会议的代表证、邀请函等,这些文件中留有巴金27处修改意见。

  不停歇的捐款者

  除了捐赠物品,巴金最典型的慈善行为莫过于“不停捐款”,在听到自己的学长逝世的消息后,南师大附中一位中学生说,巴老“年复一年的捐款,正是在实践他为师大附中所题写的‘掏出心来’。”

  2005年1月5日上午,上海市文联发动上海文艺界近300位著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向海啸灾区捐款,得知此消息,刚刚度过101岁的巴金托人两次共送来6万元,代表这位老作家前去捐款的人留下的签名却是“上海作家李尧棠”,这正是巴金老人的真名。

  《巴金传》的作者徐开垒说,巴金身上的“木柴”品格使他对社会尤为关注,即使坐在轮椅上,也不曾忘记关注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他除了把所有的重版书稿费一律汇向中国现代文学馆外,还把新写文章的稿费积聚起来,不时地捐献给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地区的人们,并叮嘱工作人员千万不要留巴金的名字。

  1998年,巴金获得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一笔巨款,即以“一个老人”的名义捐献给了灾区;近十多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捐款额累计达到了50多万元

  “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門将巴老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解放前全部稿费积蓄人民币25万元发还给他,巴老当即捐出15万元,作为他所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第一笔基金。从那以后,巴金凡得到稿酬、版税或文学奖金,全部都捐献给了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或者“希望工程”。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一位老总至今记得,1995年他去上海华东医院拜访巴金时,顺便奉上了上一年度巴老作品的版税4万多港币,巴老当场就让身边工作人员转交给了“希望工程”办公室。

  巴金捐款不为名,他的女儿李小林透露,父亲有一项严格规定,那就是所有的捐款都不让媒体报道。

  这种风格正符合巴金老人所秉承的原则,他说,“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从那些捐款和赠物中,受益的人们或许正每天感受这位慈善老人的温暖。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