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日神舟前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6:05 新民周刊

  明日神舟前瞻

  10月17日,神六飞船安全着陆,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画上了完美句号。

  撰稿/贺莉丹(记者)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短促的口令,近500吨重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尾部点燃红色的火苗、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托举着总重8吨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以下简称“神六”)飞向浩淼太空。

  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晋才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向《新民周刊》记者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这位参加我国航天事业40多年的航天防空导弹专家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连连鼓掌,激动难以言喻:“我见证了一个艰难而坎坷的过程,我们航天人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从一人飞行一天,到两人飞行五天,这是个进步。”上海航天局长征四号乙运载

火箭总设计师、行政总指挥李相荣说,两名航天员5天的太空生活必须保证有洁净的食物、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关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上世纪60年代,在阿波罗计划发射之前,美国和苏联的飞船在太空连续飞行都未超过33个小时,原因是飞船的容积、火箭的推力都很少有富余,为航天员提供一些必备的生活设施比如厕所,要占很多的空间和重量,所以,航天员在发射前都要先清肠,杨利伟上天之前也做了清肠处理。

  “婴儿使用的‘尿不湿’最早就是美国航天局为航天员应急而设计的,杨利伟也是使用了这个方法。”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失重状态下,小便会四处飘浮,为解决航天员在飞船上的食宿和上厕所等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为他们准备了特殊的太空抽气马桶。”

  不少国外专家认为,神舟从俄罗斯联盟号中受益颇多。而李相荣介绍,神六比俄罗斯联盟号舒适得多。俄罗斯联盟号仅有返回舱和推进舱两个舱。神六采用三舱构型,依次为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轨道舱较大,用于航天员较长时间的在轨生活、休息和工作;返回舱空间较小,用于航天员在发射和返回时乘坐;推进舱为飞船变轨和离轨返回提供动力,安装其上的太阳电池阵为飞船在轨提供电力。

  两年前杨利伟上天时,仅能把面罩打开。此次聂费二人在穿舱实验中几乎“飞檐走壁”,他们脱下了10公斤重的宇航服,只穿轻便的蓝色工作服。航天动力专家韩宏印认为,飞行员的跨舱行走,是为以后的太空行走和空间站对接做演练,“5天的时间,航天员因缺乏运动容易造成疲软,如果以后的飞行时间更长,可以像国际空间站一样增加锻炼设备。”

  太空飞行对轨道舱的密闭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航天员穿舱过程中对飞船的扰动、对姿态控制能力能否达到要求也是神六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

  世界航天史上有两个不能忘却的悲剧:1971年6月30日,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返回途中因返回舱舱门密封性能不好,造成空气泄漏、返回舱内压力下降,当人们打开舱门时,发现未穿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已气绝身亡;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在发射台上进行登月飞船的地面试验,飞船内导线短路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由于舱门的设计缺陷,舱里舱外都无法迅速打开舱门,等救援人员打开舱门时,3名航天员已被活活烧死。

  为了吸取教训,神五采用双层密封圈、用4个月验证了舱门的安全可靠性。

  李相荣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神六飞行过程的两次两舱分离:飞船在返回途中,首先是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之后,在离开空间轨道、进入大气层之前,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一个创新是,分离的轨道舱可留空半年,相当于一个空间实验室可进行多种太空实验,同时也可以做初期空间站来使用。”航天动力专家韩宏印认为这个创新为中国继续空间站工程做准备。-

[上一页] [1] [2]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