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台湾当局暗阻陈云林访台 能否成行变数很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7:12 国际先驱导报

    民进党当局出于政党之争和两岸互动的考虑,并不乐见在岛内出现新的“大陆热”,也极为反对国民党抢“风头”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于扬报道 10月18日,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表示,依据“胡连会”今年4月达成的共识,12月中旬两党将在台北举行“国共经贸论坛”,届时将以“专业人士”的名义,由国民党智库出面向台当局相关部门申请,邀请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
公室主任陈云林赴台参加会议。

  次日,陈云林说,作为中共中央台办的主任,他愿意赴台参加会议,并强调即使在岛内遇到有人“扔鸡蛋也不怕”。

    “陆委会”称“有难度”

  19日,台当局主管两岸事务的“陆委会”官员扬言,因大陆反对台湾派“立法院长”王金平代表陈水扁参加11月在韩国举行的APEC会议,目前陈云林赴台“有一些难度”。

  台“陆委会”还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表示在批准申请之前,将要求大陆方面先和台湾当局官员商谈陈云林在台的行程、安全保护等相关细节;必要时,希望由台湾“海基会”出面协助联系。

  10月23日,台“行政院”秘书长卓荣泰也开始“漫天要价”。卓荣泰称,如果陈云林对台湾展现善意,让王金平参加APEC会议,“应可被核准来台访问”,不但不会有人“丢鸡蛋”,“连我都愿意去机场欢迎”。 这种“以APEC换国共论坛”的手法实际上是想通过设置高门槛,变相拒绝陈云林赴台。

    民进党内部意见不一

  与“陆委会”僵硬态度相比,民进党和整个泛绿阵营内意见并不一致。台“国安会”官员认为,虽然现阶段民进党内部存在反对意见,但如果民进党当局刻意阻碍陈云林访台,不仅将受到

国民党、亲民党的严词抨击,更会使国际社会认为民进党当局抗拒两岸对谈,进而损害民进党的“国际形象”。

  倾向“台独”的组织“台湾智库”,其国际事务部主任赖怡忠也要求民进党当局不必将陈云林访台视为“洪水猛兽”,采取避之唯恐不及的驼鸟态度,而应批准申请。赖怡忠表示,在陈云林访台问题上,台湾当局可利用的机会不少,包括要求允许台湾相同级别官员回访,甚至可借机重启海基会与海协会的互动,同时在陈访台期间,应避免被大陆引导触及敏感的“统独”“国家定位”、水果农产品登陆等“统战性”议题,而要借与陈云林会谈的场合宣扬台湾维护“自由、民主及和平价值”,争取国际社会肯定。

   能否成行变数很大

  从台湾相关条例而言,并无禁止大陆人士以适当身份到台湾的规定,而且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大陆党政官员以其他身份赴台的先例。同时,作为国共两党之间互动的一项内容,陈云林以中台办主任身份接受国民党邀请参加会议,属于党际交流,不同于官方接触、谈判,台湾当局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症结在于,民进党当局出于政党之争和两岸互动的考虑,并不乐见在岛内出现新的“大陆热”,也极为反对国民党抢自己的“风头”,影响所谓“政府公权力”。因此,陈云林此次赴台,变数不小。

  首先,即将白热化的县市长选举。

  年底台湾地区将举行县市长选举,选举结果将影响到蓝绿政治版图消长、乃至下一届“立法委员”和2008年“总统”选举,各政党十分重视此役。越临近投票,民进党和泛绿阵营不会任由国民党打两岸牌争取选民支持,必将全力为“大陆热”降温。

  其次,大陆是否与台湾当局进行政治交换。

  纵观民进党当局不同人士的发言,民进党阵营企图以此次事件达到以下目的:1、逼迫大陆重开海基会和海协会之间的对话,使停摆多年的“两会”重新启动。2、大陆要与民进党和陈水扁阵营接触,至少大陆官员在台湾期间不能无视民进党当局的存在,力求从被“去政府化”的危机上扳回一城。3、向国际社会宣扬台湾的“民主自由”,树立“正面形象”。

  第三,国民党是否在其他方面给予民进党“补偿”。

  去年3月20日“总统”选举以来,国民党对民进党采取了近乎焦土抗争式的斗争策略,而陈水扁在今年2月“扁宋会”后的出尔反尔,更使亲民党成为阻击民进党的中坚力量。军购案、“监察院”人事同意权等陈水扁关注的法案,无一在“立法院”过关。国民党和亲民党力推的媒体中立化的NCC法案和“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更令民进党疲于应付。

  此外就陈水扁个人而言,他尤其希望国民党支持他所谓的第二阶段“宪改”、实现与马英九的会谈。因此,如果国民党在上述这些方面作出让步,民进党当局可能将对陈云林赴台采行更积极的立场。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