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京报:警惕“诺贝尔订单”诱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1:21 新京报

  品特以75岁高龄获诺贝尔奖实在是意外惊喜,我一位搞戏剧创作的朋友兴奋地说终于可以有机会通过大规模的中译来全面了解品特———毕竟我们从前只有在《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荒诞派戏剧》之类书中零星片断地了解品特而我的另一位书商朋友则早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夕就潜心分析候选者,准备谁一获奖就一把拿下,但现在他沮丧地告诉我,品特的中译版权已被别人抢去了。

  真是矛盾———一方面急于全面阅读、了解品特,一方面我们也明白:急功近利的“诺贝尔飓风”势必损害乃至摧毁品特作品的翻译质量。以国内图书出版的高效率,在明年初甚至今年年底就悍然推出一大套品特剧集文集是完全可能的,只是,市场效率与文学质量往往成反比。

  最近这几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集出版速度惊人,美轮美奂的奈保尔、库切、耶利内克等令人应接不暇,也令人对其翻译质量将信将疑。比起库切、耶利内克,品特获奖可以说并无争议,但对书商来说,戏剧文本肯定不如小说好卖,品特以语言简洁著称,却不是言简意赅,而是言简意繁,含混多义,对翻译来说是更大的挑战。翻译品特和排演品特一样恐怕是吃力而难讨好的事。如果书商、出版社非要硬赶鸭子上架应急应景地把品特文集赶到各大全国书市上去,我也只好拒买了。

  国内的文学翻译出版界似乎缺乏品位和判断力,因此只能惟诺贝尔是瞻,你如果不获奖,死都不会看你一眼,你一旦获奖,全都一拥而上哄抢。比如奈保尔杰作《米格尔大街》早在1992年就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仅印1500本,到奈保尔2001年获奖,居然仓库里还能翻出一大堆长年积压变形揉皱的《米格尔大街》;又比如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本来远非品特,而是

土耳其的帕穆克,现在帕穆克落选,估计内地出版界也懒得理他了,然而帕穆克作品在台湾已经出多本,这才是眼光。

  还是且慢奢谈诺贝尔之外的作家吧,能把每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的书译好出好就不容易了。我不是说译介出版得快的书就一定不好,却也熟知行内的一些残酷事实以及难言之隐:那就是出版社、策划人或书商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优秀、合适的译者,而优秀、合适而又挑剔、审慎的译者往往也无法适应如此疯狂的交稿时间限制,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原因:低廉的翻译稿酬难以吸引优秀的译者,难以保证翻译的质量。

  对待翻译作品,我个人有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不买几个月之内呼啦甩卖出来的文集;不买两个人以上合译的书(实际上现在七八个乃至几十个人一人一章合译的书比比皆是,有的虽只署两三个人的名,但他们往往还有人代劳分摊活儿);不买把译者的大头照印在书里的书(有些书往往只见译者不见作者的相片);不买封面上译者的名字比作者还大的书。

  请原谅我的挑剔和偏见,但出版的奇迹确实往往就是翻译的悲剧。这已不是翻译家,而是翻译生产队乃至翻译钟点工的时代。

  想起一位朋友说过:“要我半年内交一本贝克特的小说出来,这么难的小说,我怎么敢!?”她说这话已经过去7年,时至今日,作为品特师长的贝克特,依然在中国无一书出版,虽是缺憾,但宁缺毋滥。问题是,当书商挥舞着“诺贝尔订货单”对你说“两个月交稿”,要向诺贝尔献礼,要向全国书市献礼,你有没勇气和责任感说不:“两年,绝对不准快!”

  □张晓舟(广州媒体从业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