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方日报:汽车产能过剩考验政府管理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35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乐国星

  在中国这个蓬勃发展的新兴汽车市场,产能过剩问题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且始终牵动着汽车厂家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神经。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但这是中国迈向市场充分竞争过程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手机行业、家电行业包括今天的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这一阶段。

  按照国外汽车公司的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未来一两年荣登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家的“宝座”。与此同时,相对于欧美市场销售的疲态而言,中国汽车消费潜力却气势如虹,即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消费国家。另外,未来将出口到国外市场的汽车预测数量不断膨胀。

  目前对于这三大因素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读。因此,对中国汽车产能是否将严重过剩,自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

  

国家发改委官员日前发出产能严重过剩的警告,无疑再为这个“老生常谈”话题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与政府管理者之间掀起了新一轮的激辩——汽车行业需不需要进行严格的产业调控。

  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对于上马新汽车项目的审批管理的松与紧问题。对于把中国市场作为最主要增长点的跨国企业而言,他们的投资冲动相当明显,“圈地”运动不断上演;而对于地方汽车企业而言,作为各级政府的产业支柱,它们也难以抑制投资的热情。因此,无可否认,主管部门实施一定的行业准入限制,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大有裨益。

  但现实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很大一部分是由非有效产能导致的。这主要体现在地方中小企业产能盲目过快扩张,厂房空置严重,产品不具

竞争力与生命力,从而产生了相当一部分的非有效产能。对此,汽车行业专家认为,全国类似的数十家地方企业才是导致“汽车产能严重过剩论”的主要原因。

  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对症下药,割断政府向其输血的脉搏,通过市场力量推动这些企业实施产业兼并重组,并实行退出机制,这才能使产业政策真正达到调控的目的。

  在制订产业规划时,与其抬高进入门槛,不如引导企业进行产能结构的调整,从一窝蜂发展中高级别车型转为符合中国汽车发展的

小型车。事实上,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在生产1.6L以下小型车的积极性备受利润过低的打击,亟待政府产业、税收政策的倾斜。

  其实,对待产能过剩问题的态度,政府主管部门从过去10年前的全盘掌控的强硬态度,逐渐转为积极与温和。而这也正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市场经济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相吻合。

  产能过剩问题不是一匹凶恶的狼,而是市场竞争中的一条鲇鱼,同时也是加快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手段转变的催化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