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目击中哈石油管道对接:两工人进行跨国焊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3:55 世界新闻报

  据悉,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明年春天就可以流入中国

  《世界新闻报》驻哈萨克斯坦特约记者 郑 海

  ●8月22日,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公司);

  ●11月14日,中哈石油管道实现跨国对接;

  ●11月30日,第二届中俄哈石油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俄哈将组织高层石油业代表参加;

  ●明年7月1日开始,俄计划铺 设从东西伯利亚通往太平洋的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将于2008年11月8日交付使用,离中国边境仅60公里。

  11月14日,中哈石油管道在新疆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记者在现场看到焊花飞溅,管道在一次焊接下就成功对接了。这标志着中哈油管第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近1000公里的大口径输油管道主体工程顺利完成,为今年12月的最终竣工奠定了基础。

  阿拉山口是新疆的三大风口之一,一年有250天都在刮大风。但天公作美,在中哈油管跨国举行对接仪式的14日当天下午,乌云突然散去,还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记者在管道对接现场看到,在一个约15米长、3米多深的坑道内,从哈萨克铺设过来的管道未端,和中国境内通往新疆独山子炼油厂的、长200多公里的管道首端静静地躺在里面。这些黑色管道是813毫米大口径管材,表面做过防腐处理,焊口两边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写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在中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方总经理孟繁春和哈方总经理朱马季拉耶夫共同发出焊接令后,一时间焊花飞溅,管道在两名身穿红色工作服工人的精确焊接下,一次就对接成功了。中方代表兴奋地说:“我们是在迎娶一位来自哈萨克的‘管道

新娘’。”“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是中哈管道的第一期工程,全长约1000公里,总造价约7亿美元,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首站位于哈萨克中部阿塔苏,末站在新疆口岸城市阿拉山口。

  在现场,记者采访了中方总经理孟繁春。当记者问到什么时候能把石油输送到中国时,他笑着解释说,哈萨克石油要经过近1000公里的管道,从首站“走”到末站大概要100多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大约在明年4、5月的时候就可以流入新疆独山子炼油厂了。

  孟繁春还对记者表示,油源都不成问题。首先是中石油在哈的阿克纠宾石油公司的年产量就有600万吨,该公司前不久收购的PK石油公司的年产量达700万吨。此外,可以从哈国其他石油公司或俄石油公司购买几百万吨,就可以满足中哈管道一期工程2000万吨的年运输能力了。

  而且从前景来看,哈萨克石油年产量近6000万吨,未来可对管道通过加压、或者修建,还可以把年运力提高到5000万吨。

  从中哈油管看国家战略安全

  《世界新闻报》特约评论员 王海运

  中哈石油管道实现跨国对接,对接仪式上中哈管道建设者们兴奋不已的场景多日在脑海中浮现。我受此感染思绪难平,不由想到一个问题:这一进展意味着什么?将给我们的国家利益特别是战略安全带来什么?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如果没有充足可靠的能源供给,中国的振兴将无从谈起。尽管中国自身也是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尽管中国正在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节约型经济,尽管中国的可替代能源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仍缺口甚大。要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引进国外油气已成为中国的长期战略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炒作“中国能源威胁论”。而事实上,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耗仅为全球人均消耗的31%,尚不足美国人均消耗的1/18。“中国能源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中国人大可不必为此而在开拓国际能源来源问题上自感理亏,中国人有权从国际市场获取应得的能源份额。

  但问题在于,美国已经控制全球80%的石油资源,其能源霸权主义已成为中国获取国际石油的一个重大障碍,要突破这一障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资,需求国时常恶性竞争、国际游资更是肆意炒买炒卖、而产油国则待价而沽,力求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利益。要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相当艰难,而直接以管道输送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正是由于上述难题的存在,中哈石油管道更显得意义非同寻常。

  还要看到,中国能源安全的确保,不仅仅是个国外石油占有量和供应量的问题,也不完全是个“能源来源多元化”的问题,能源输送的安全性更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近70%来自中东、海湾地区,但这一地区形势不太安全,而且石油运输需要跨洋越海,途经多个咽喉要道。如遇战乱或遭霸权国家封锁,我国的海外石油供给就有陷入停顿的危险。

  而中哈陆上相连,输送便捷,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输送的安全系数。从这个角度看,中哈石油管道更具有特殊的国家安全意义。此外,我更希望俄中石油管道早日开工铺设,造福于两国人民,服务于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作者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俄罗斯加紧对华输油 管道定工期 铁路增运量

  俄方认为,加强与中国能源合作可推动俄东部大开发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 李汉臣

  据俄媒体报道,俄计划从明年7月1日开始铺设从东西伯利亚通往太平洋的远东输油管道(泰纳线),一期工程将到达离中国边境仅6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可于2008年11月8日交付使用,输油能力达3000万吨。与此同时,俄运输部长列维京表示,俄铁路公司每年对华石油出口也可以提高到3000万吨。

  “接力运油”对中国不太有利

  俄运输部长列维京日前高调称,如能加大对铁路更新改造的投资,俄铁路可将每年对华石油出口提高到3000万吨。言下之意是:俄无需建设管道也可确保对华石油出口的份额。

  而俄铁路公司副总裁巴巴耶夫也说,如果对华年运量达到4000万吨,运费就可降至28美元/吨,这样一来,铁路运油比管道运油将更便宜(管道运油费用为38.8美元/吨)。此外,列维京又表示,对华运油可用“铁路+管道”的方式来实现。他说:“通过1500公里管道运输后,换成铁路运输,然后再换作管道运输1500公里,接着再用铁路。”

  铁路和管道抢着向中国运油,表明了俄向中国出口石油的决心以及必定性。但是“接力运油”的方式,是俄为了解决内部利益分配不均的方案,由于石油运输由两家企业承担,中方将付更高的运费。此外,管道和铁路交接的工序较多,协调难度大,因此运输效率和稳定性也将大打折扣。

  俄盼中国带动“东部大开发”

  而在俄管道和铁路“打架”的时候,中国在参与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东部大开发”问题上更见前景。

  记者曾去过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条件制约和远离本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欧洲部分,经济潜力远未得到发掘。一些当地人曾对记者抱怨:远东和西伯利亚是被莫斯科遗忘的角落。我国边境城市满洲里是俄铁路对华运油运往中国的终点,一个长期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对记者说,与满洲里隔界相望的俄城市后贝加尔斯克“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所以俄罗斯人更愿意到满洲里消费。

  而近来,结合从“泰纳线”动工、俄加紧推销萨哈林气田和对华输电项目来看,俄已计划进行大规模的“东部大开发”了,其运作方式是:利用亚太地区周边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来振兴当地经济。本月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俄副总理茹科夫会晤,茹科夫表示在俄完成远东和西伯利亚气田开发的综合规划后,将对华推荐“各种参与的方案和形式”。

  两名工人对中哈石油管道进行跨国焊接

  链接:日本无力抽走中国油源

  据俄媒体日前披露,日本正在与俄第四大石油企业——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秘密谈判。由于该公司掌控了对华供油的东西伯利亚部分大型油田,因此部分国内媒体对日本远东寻油表示忧虑,担心日本可能从上游抽走中国油源。

  但普京已改变了过去放任自流的石油政策,俄将于明年实行的新版《矿产资源法》一再宣示政府对于资源开采、运输到出口各环节绝对调度和掌握的权力。因此俄石油公司不敢挑战政府权威,而单方面与外国公司达成出口石油的协议。

  只要中俄尽快签署管道供油的政府间协议,俄方就必定会信守承诺满足石油供应量。种种迹象显示,俄向中国供油进程不可逆转,日本无力抽走中国油源。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