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李晓亮副教授:艾滋病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7: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十一月三十日电 题:“艾滋病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记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晓亮

  作者 晋群 王林

  在云南省昆明市,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可敬的女性,她在不惑之年毅然投身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她不断挑战自我,艰难地走出了一条与艾滋病感染者、性工作者等边缘人群并肩前行的道路。她就是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晓亮。

  李晓亮与艾滋病的近距离接触,始于十年前。一九九六年,从澳大利亚进修回国后的李晓亮参与到“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中。项目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在一年内,该项目扩展到云南全省的二百多所学校,甚至远播四川、安徽、新疆等地。项目产生的良好而巨大的效果,对促使国家教育部制定有关在全国中小学和大学开设青少年健康教育课程的政策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建立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是中国最早发现

艾滋病的地区,也是目前中国艾滋病重灾区之一。在与缅甸接壤的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因吸毒、卖淫等而感染艾滋病的情况非常严重。李晓亮选择了这样一个领域,也就选择了经常要去面对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她常常会想起,一个四十多岁的性工作者放弃所有的尊严,在终日惶恐中出卖着身体,供养两个分别读大专和中专的孩子;她常常会看到,一所家徒四壁的房子里,一具枯瘦的身躯躺在一张破席子上等待死神的降临……面对悲惨的现实,李晓亮突然很庆幸这份工作让自己看到了这个光鲜世界的另一面。

  “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只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里做一个所谓的学者,是艾滋病给我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我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责任和心态,一次次拷问自己,是不是有资格为这些人服务,从而发现自己的使命在哪里。”

  随着在艾滋病预防领域工作的不断深入,李晓亮的心肠变得越来越“硬”。以前看到艾滋遗孀遗孤,她会立即掏钱出来资助,可是她慢慢发现,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无论在程度还是范围上始终都是有限的。她说:“现代医学证明,促进人群健康,百分之五十要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实现。

  李晓亮从事艾滋病预防的十年,是中国在艾滋病问题上逐渐积极面对的十年,是人们逐渐直面、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十年。

  如今,在她的积极倡导下,防艾已经成为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她作为志愿者参与的云南本土NGO组织——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中,她和同行们也在努力把防控艾滋病方面积累的经验,融合到研究与实践项目当中,并取得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可是,李晓亮的担忧并不因此而减弱。她说,我们已经错过了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时期,现在防艾工作主要在吸毒、性工作者、

同性恋等人群中进行,但这已经属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属病因预防,主要通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实现。因此,她关注的目光又一次锁定在青少年身上。

  她说:“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是不是太有野心了?但我明白,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不过我能影响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可能去影响另一个人,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性地思考人生,为自己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到那时,作为我与别人、与世界联系的纽带的艾滋病,也许就会灭绝了。”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