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房地产是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9:27 mangazine.名牌

  “房地产是大事”

  “我不喜欢在国内有争议的地方掺合太多。但房地产是大事,一倒许多地方会跟着倒。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人不可想象。1989年我暑假实习,在日本东京麦肯锡工作,那时全世界都在唱好日本。但泡沫破灭后就是十五年经济萧条,很惨痛。”而之所以选择在2004年去捅这个泡沫,“我希望中国政府领导人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摩根士丹利香港公司见面时,隔着落地玻璃墙,已看到这个“孤独”的人正戴着耳机用网络和人交谈。谢国忠的头发有点自然卷,乱乱的,但脸颊修得很干净,个头并不矮。在办公室外面拍照,一个外国同事走过时,对他笑着眨眨眼:“Movie star again?”。

  开玩笑地问他,曾经被那么多大人物围攻,手提电话还随时能拨通,难道不怕被人打电话过来问候?谢国忠有些保留地笑着回避话题:“我们这个行业难免争论,争论要靠手上的材料,在材料不全的情况下,感性成分就会大。我是做这样工作的人,要为基金经理服务,基金经理们掌握着4000亿美金,我的预测和报告必须对他们有价值。他们每个季度都要给我打分,如果我的评估和预测不合适,基金经理们的反应就不好,我就会失去工作。我说的话,对的要比错的多,别人听我的话才有价值。”

  他对自己预测的信心始终来自于市场的客观性。香港和海外的经济活动和中国大陆不太一样,市场每天都在起起落落,一个经济分析师的预测对不对,马上就能在市场上证明。但在中国大陆,经济活动主要依赖政府行为。言下之意,人为主观因素,给经济预测的准确与否带来了干扰。

  去年房地产泡沫的论争中,几近于千夫所指,特别是“阴谋论”,更能致人于死地。谢国忠身材不矮但也不见得强壮,但“抗摔打能力”似乎还挺好。

  对于“阴谋论”的指责,谢国忠也有一套澄清。“摩根士丹利是一家中介公司。我的薪水和基金经理那边是相互独立的,他们的工作和我没关系。根据美国法律,如果两边有利益上的联系和勾结,我那么做是要坐牢的。我们的电话都有录音,电子邮件也不能消除。”他接着反驳:“中国历史上,不重逻辑思维,而是先谈背后的利益和背景,这不也是鲁迅他们在二十年代所批判的吗?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支持独立研究,社会对独立观点也应当逐渐接受。”

  从“大历史”角度考量经济学

  谢国忠说,东方人对经济学几乎没有贡献,“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不同,讲求整体内部的平衡,不能分割,非常复杂。美国的犹太人在这点上做得很好,整体思维方式上体现出先进性。中国人太重称号了,读书人想做官,但又想扮演学者,有整体思维的很少。”

  去捅房地产泡沫,只是谢国忠近年手笔的其中之一。他最近比较感兴趣的“课外”话题还有“中国应该涨汇率还是涨工资?”以及鼓励国民消费的问题。他反对中国因为美国的压力而涨汇率,因为国内收入财富非常不平等,不平等不是市场引起,而是政治上特权所带来的。汇率涨了只对一小部分人有好处,对银行里存款多的人有好处。对于美国的压力,虽然汇率一点都不动是不可能的,但中国也可以用涨工资来应对,工资增加,产品成本提高,对美国在贸易方面的指责也能有所回应。

  “最低工资调上去,对国家稳定也有好处。整个形势是支持涨工资的,我们的高工资水平是在和全世界竞争,但低工资水平却是和农村竞争,差距非常大。在美国,公司高层和基层收入相差20至30倍;中国公司高层和基层的收入相差100倍甚至更多,将导致社会不稳定。现在既然别人说中国汇率低了,那何不走调高最低工资的路线呢?我觉得这条路是对的。”

  “这只是我工作之外的思考”,他开玩笑地说,课余兴趣也能对工作有好处。例如涨工资,工资上涨了,年轻人首先就会增加手机之类的消费,消费股就会跟着升,“我们的客户就可以把资金放到这方面去。”

  有人说,谢国忠是个喜欢想大问题的上海人。他却自嘲“不务正业”:“全美几乎一半的经济学教授都是麻省理工出来的,我们那一届大多数都在大学里做教授,我算是不务本业了。”不过他也很开心,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好处,让他能看到全世界的市场,而这种观察的整体性正是经济学需要的。

  在经济学以外,谢国忠喜欢读历史,但也不光是爱好,因为那能帮助他比较理性地看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在价格体系里的行为,但却无法解释穷国为什么穷,富国为什么富。我在世界银行时,在拉美、南亚、东南亚工作多年。我发现对经济发展最大的限制是社会结构和文化,这和各国的历史背景有关。欧洲和日本,二战结束时一片废墟,却在三十年内重新成为富裕国家。最重要的资本不是机器,是人大脑里的东西。中国缺乏这方面的认识,通过25年的发展,去找缺点的人少了。”

  他爱从“大历史”的角度对经济学现象进行考量:“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不同,历史上是一个农民官僚社会,其他国家则是贵族社会。前者权力集中,后者权力分散。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非常惊人,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人没有财富,三分之一的人工作只是为了吃上饭。没有财富的积累,习惯了财富分配不平等。”

  谢国忠由此说到了中国市场,中国人相信权力,认为一切都是政策引起的。历史上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而做生意的人不重视市场,要批条,搞贷款,包括今天产生“资金链”这种概念,引起人们对财富积累的错觉。这些做法和市场经济不能融合,但,“事实将最终证明市场还是会占上风的。”

  以国际化思想感动中国

  王受之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国内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

  [乙酉纪事]作为一个美籍华人,王受之被认为是国内现代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近年为人所关注的是他针对中国建筑与城市的新鲜发言。最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和王石等大牌地产商的合作,他所着力推行的新居住理念正在得到实践。

  文/潘晓筑 图/由受访者提供

  王受之是我接触过的最热忱、最精力过人的学者。与他交谈,脑筋必须一刻不停地急转;向他请教问题,几乎马上可以把整篇的论述文章传给你;至于请他评价一些有争议的建设事件,则一针见血、绝不搞行政迂回的言论,令人感觉比吃劲辣川菜还过瘾。

  敏捷、高产、尖锐、诚恳,都是一些能够比较准确描述王受之的关键词。

  高产学者

  第一次采访王受之是2004年的夏天,在广州美术馆与他探讨有关广州现代建筑的话题,就已经发现他是一位视野广博、思维敏捷的专业学者。

  到了2005年的夏天,一个偶然机会发现王受之的 《骨子里的中国情结》 、 《纵情现代》 和 《哈罗!中产》 等三本新著。从来没想到这3本有关建筑的文集竟然像畅销书一样首次出版就被销售一空,而等到2005年10月末与他在北京相遇时,王受之说他在2005年全部完成的书稿至少有8本,另外还有5本有望在年底与读者见面。

  以通俗的方式讲述设计与文化是王受之2005年完成的三件大事之一。另外两件,一是在汕头大学开设“世界现代艺术史”和“中国现代艺术史”,尤其后者是开先河之课题,填补了国内高校设计教育的空白。二是理论对接实践,完成了与几个与

房地产商的合作项目,比如深圳的万科第五园、17英里,广州的力迅上筑……其中万科第五园创下在3个半小时里全部卖空的纪录,而力迅上筑的销售情况也非常良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